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3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好范文解忧愁2/13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好范文解忧愁3/13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巩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把下列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分类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教学目标【第二篇】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情感目标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第三篇】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好范文解忧愁4/13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好范文解忧愁5/13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Δ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好范文解忧愁6/13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典题与精析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好范文解忧愁7/13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BCD例2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vt=gt=10×m/s=15m/s好范文解忧愁8/13h=gt2=×10×m=m.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例3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s下落了25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m/s2)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s的位移为25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m,由等式h=gt2和h-25=g(t-1)2就可解出h和t.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h=gt2①h-25=g(t-1)2②由①②解得:h=45m,t=3s所以,物体从离地45m高处落下。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自主广场●基础达标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好范文解忧愁9/13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D.它们在第1s、第2s、第3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答案:ACD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答案:AD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2B.∶1∶1∶1答案:B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A.自由落体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aC.匀加速直线运动agD.匀速直线运动好范文解忧愁10/13答案:D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B.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答案:AB6、从距离地面80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答案:35m●综合发展7、两个物体用长L=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答案:s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s内通过高度为Δh=2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m/s2)答案:m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好范文解忧愁11/13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g取10m/s2)教学建议【第四篇】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好范文解忧愁12/13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教法建议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2.电压的高低和单位好范文解忧愁13/13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本文标题: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0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