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汇编4篇】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汇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文化创新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二年级文化创新的途径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述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基本要求:1明确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2理解文化创新要经历的途径和过程。3懂得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展要求:关注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动态,努力为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作贡献。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相应的视频,了解想应的文化作品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二)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2009年春节晚会赵本山和小沈阳、鸭蛋小品《不差钱》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探究周杰伦青花瓷歌曲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④通过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亲自体验文化创作的乐趣。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难点〗(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教法学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框内容,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内容。了解赵本山的作品,了解周杰伦的音乐作品,了解中西结合的艺术作品。体验创作原创歌曲的乐趣。(2)教师的教学准备:检查多媒体是否正常,特别注意视频和音频文件是否正常,以确保有关视频和音频文件能够正常播放。准备自己创作的原创歌曲《楠溪江》相应的歌谱和音频文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文化创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赵本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在春晚舞台上塑造的农民形象深入人心,连续十年蝉联小品王,那么他的小品为什么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情景设置一〗观看视频2009年春节晚会赵本山和小沈阳、鸭蛋小品《不差钱》精彩片段◆探究活动2:(问题分别展示,小组讨论)1、赵本山的小品能够得到大家的欢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3、你还能举一举有关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的例子吗?结论归纳:有人说,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基本上可以说暗淡失色。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赵本山本人表演的幽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让人乐在现实的生活之中,让人发现和感觉到其实生活都可以成为喜剧。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为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张艺谋导演的极富创意的开幕式让他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情景设置二〗观看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的表演◆探究活动1:1、视频中向我们展示了哪些优秀的民族文化?2、张艺谋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来展现这些民族文化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结论归纳: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这一传统优秀文化,结合现代手段加以表现出来,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胡锦涛〖情景设置三〗数字:中国动画现状1%与0.0012—近几年来,我国国产动画片年产量仅为日本的1%,日本现人均拥有国产动画5-8分钟,而我国只有区区0.0012秒。80%与10%-目前我国播出的动画片80%来自日本,国产动画不足10%;80%-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盈利流向境外;19:1-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境外,本土的只有孙悟空1个。90%-在过去20年中,国内90%以上的动画公司都只在从事国外动画的加工工作。《花木兰》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3亿美元票房,创造了美国动画片票房的记录,这相当于中国2007年所有国产电影年票房的总和。《花木兰》极具创意。既有鲜明的东方风格,又加入了许多美国式的细节。将中国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蜕变为具备一切要素的流行文化,得以风靡美国。功夫+熊猫”全球票房实际收入6亿美金。影片故事是传统的武侠主题;主角除了中国标志熊猫,还有从五禽戏时代开始就与功夫有不解之缘的虎、蛇、猿、鹤和螳螂;环境是水墨画的桂林山水,小镇上的面馆、吃包子喝面汤、鹤师父写书法、镇民们过节舞龙放爆竹……生活就跟中国的某个朴实小镇一样真实。自主思考: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观看视频《功夫熊猫》精彩片段◆探究活动:(问题分别展示,小组讨论)1、《花木兰》《功夫熊猫》成功之处在哪里?2、它们的成功启发我们要如何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结论归纳: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⑴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①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⑵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①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在坚持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在情节叙述上学习国外动画片的成功做法,大胆想象,无限夸张。克服了以往动画片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情景设置四〗材料展示:讨论下面的哪个观点是错误的,哪个是正确的?为什么?◆探讨活动:(问题分别展示,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观点一: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他们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人家。观点二: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结论归纳:⑴观点一:守旧主义、封闭主义。⑵观点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九、板书设计7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熟记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熟记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提示与指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增强理解与记忆;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整理考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通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学考信心与决心。2.教学重点/难点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4.文化创新的途径并能运用。3.教学用具4.标签文化创新教学过程([课间]播放视频《爸爸去哪儿2》在新叶村的节目片段,分发学案。)[导课]通过分组形式的创新,导入主题《文化创新》的复习。[体系建构]在明确了考试目标的基础上,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并在学案上记录下课、框、目题,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图。(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演示)[目标导航]幻灯片呈现《学考标准》中本课的考点,让学生明确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考点突破]刚上课时划分的5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考点的知识梳理。然后由各组长负责讲解相应的考点。教师根据学生讲的,在板书上标注出重点,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图。设计意图:分组,一方面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吸引学生的一些兴趣;另一方面,每组准备一个考点,也能够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去看书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学生自己讲的和听同学讲的一般都比听老师讲的更有效。[实战演练]通过两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一下学考的难度,增强学考的信心。选择题选用最近两年的真题,让学生体验学考;主观题采用以“新叶村”为材料的原创命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主观题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与课前的视频呼应。课后习题1.我国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改造传统文化B.吸引外来文化C.挖掘创作灵感D.立足社会实践2.用“交游四海结高朋,挣来财富建中华”的新春联,替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旧春联。春联内容的演进,反映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推崇认同,固守传统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浙西山区的X村,充分利用其原生态的历史古貌、最原始的农耕生活方式,走上了一条“播种耕读文化”的新型致富道路。该村的耕读文化不仅成功吸引了《爸爸去哪儿2》的拍摄,还带动了该村生态农家乐和各色民宿的发展。同时,该村积极开展穿汉服、拜文昌星,背古文经、编草鞋、磨
本文标题:《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6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