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浙大学习心得通用4篇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浙大学习心得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浙大学习心得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心理学浅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篇】浅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教育心理学是帮助人们认识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从而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和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只有把护理教学工作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本质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的正确、高效。作为一个师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更应该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键词心理学教育学积极心理教学应用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客体的统一。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的知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单一;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需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1教师要实现从“填鸭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到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中去,就必须倾向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心理技巧,就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实现师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的转变,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满足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就应该从以下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中去实践。1、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多年来人们的教学思想是以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为立脚点,根深蒂固的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获得一个高的分数,一个外在的好成绩,并能使学生考上重点学校,就完成了一个老师的任务。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重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而解惑就涉及到了教师要“如何教”的问题。那教的必要前提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将学科知识心理化。他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有规律的心理活动。2教师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有良好的心理学基础。2、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多渠道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面以至于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3只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在他的心理活动发生大的波动时,教师才能根据其基本情况去分析他的心理活动变化给他带来的情绪低落、消极态度,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指导。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事求是。3、教学过程的内化提纯与情感教学教师要将凝聚在书本中的智能、情感、世界观完全转化为学校主体——学生的智能、情感及世界观,首先要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使自己进入角色,真心热爱自己的专业,然后通过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和自己水平的发挥,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活动,使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鼓励、唤醒、鼓舞,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通过情感教学与内化提纯的相互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教学艺术。4、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要强化师生的双向沟通,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断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想怎么做,需要什么,不是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教学就可以知道的。必须通过相互沟通,沟通是了解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而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个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安抚、关爱。所以一个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最佳途径。2在2情感交流后,正确、耐心的引导学生,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都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5、强化互动,形成心理互动式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明确教和学的重要性是同等的,教是目的,学是结果。教师应该明白想要确保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要通过互动教学模式,着力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5互动,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者、控制者和组织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朝着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使教师和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展开,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6、重视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有性格、心理、能力上的差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我们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即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价值观;相信他们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使之达到自我实现;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引导他们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自己就要不断更新掌握更新、更广、更深、更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记忆、学会理解、学会策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以达到提升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主动积极地应用智力理论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着力优化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着力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尤其要强化方法教学,对有潜质的学生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单独辅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以不断适应各类学生的智力差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5在教学中,除去运用教育心理学外,还必须借助于其他心理学领域,如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以及给团队和机构带来昌盛或使他们能够发挥最佳3功能的环境、氛围和过程的研究。在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关键包括:参与互动,培养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认知;联系现实,加强学生成功的积极心理体验;塑造学生成功的积极人格特质。6一个人不是拥有明确的目标、精细的计划、足够的意志和充足的外在物质条件就可以获得成功的,成功必须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以尊重客观规律为条件,培养其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去学习、去把握教学的知识要点,使教学获得成功。教育是一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认知过程,知识、技能、意识活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不断的教与学,所以在教育如此重要的情况下,教育心理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影响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所采取的方法、工具、途径、手段,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能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能大大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7参考资料1陈金华.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23.2庄春.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J.基础理论研讨,2008:49.3崔英兰,付焱晶,张晶.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J.教学研究,2009(7)653.4施建新.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论坛,2001(10)31.5杨贵凤.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2)118.6刘建会.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2(1):117,118.7陈晓霞.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7-8)100.4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第二篇】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马太效应《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要就是马太效应的真正内涵。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赢得学生的拥护,同时也将更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要想避免“马太效应”对班级管理的不利因素,就要既注意主观因素,又要注意客观因素。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首因效应在新教师上课前,相关领导一定会强调,新教师一定要做好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谈话、第一堂课、批好第一批作业、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等等。这就是心理学上十分强调的首因效应。首因产效应固然重要,但在定要记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位教师能否最最终赢得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长期不懈的努力,若干个“第一”只是做好工作的开头。事实上第一印想不仅对老师来说十分重要,其实首因效应对学生也十分重要,学生能否给老师、同学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想,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竞争与合作需要社会适应素质良好的人才,对学生的适应社会为指向的学生心理特征的培养与教育不容忽视。一.教育心理学是什么从以学习者得角度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时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试图探明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特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心理学时尤其关注那些促进人类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建立的各种策略的科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者知识与行为方面的一些改变)教学时指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环境,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与行为的改善。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总之,教学与学习是具有必然联系的两个过程,涉及到如何促进学习者发生变化。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而并非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浙大学习心得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47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