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幼儿园语言教案4【推荐5篇】
幼儿园语言教案4【推荐5篇】【导读】这篇文档“幼儿园语言教案4【推荐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大班语言教案【第一篇】活动名称:云彩和风儿活动目标: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画。活动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尝试创编。活动过程一、谈话:我制作的云彩。1、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二、讨论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三、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四、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1、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五、延伸活动: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观察与反思大班语言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重点难点: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活动准备: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2.PPT:中国人的图片、外国人的图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几种国家的字体;3.音频:一段汉语和一段英语。活动过程:一、出示PPT,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世界上有几种肤质的人呢?”“世界上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那你们知道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二、图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1.出示世界地图。“这是什么地图呢?地图上有哪些国家呢?中国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呢?”2.“观察下中国地图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呢?(看看它像什么呢?)”“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有谁知道中国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谁知道中国有多少民族呢?”三、运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我们说的是汉语普通话。”2.出示中国汉字和英语。“哪是我们国家的文字?你们认识上面的字码?观察一下上面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四、欣赏儿歌《我是中国娃》1.教师朗诵,幼儿欣赏。2.师幼朗诵儿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五、放“国歌”,增强幼儿的爱国心。“国歌想起时,我们要起立,行注目礼,保持安静。”附:《我是中国娃》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活动反思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小百科: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大大班语言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让幼儿学会看图想象,并能用一些词语来描绘。2让幼儿了解“幸福”的含义,知道怎样才是幸福的,活动准备挂图2张活动过程1先介绍这是兔奶奶家的厨房。2让幼儿看图,提问兔奶奶家坐满了一共几口人?但不久前兔爷爷死了,让幼儿回答“死了”用好听的词语怎样形容。3分别介绍兔奶奶家成员有兔老大(航海),兔老二是厨师提问:哪里有厨师?让幼儿把餐厅的名字说出来,家里面谁是厨师?兔老三是音乐家,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音乐家?兔姐姐生了2个宝宝,2个兔妹妹还在读大学。4餐桌前只剩兔奶奶一个人,一个人做在餐桌前她很孤独,但这个时候她笑了,提问:她为什么笑了?因为她觉得她的孩子们都很有出息。提问:小朋友们觉得谁最有出息?5想着想着,门铃响了,是兔老大回来了,叮咚!兔老二回来了。叮咚!兔老三回来了。兔姐姐带着2个宝宝回来了,2个兔妹妹也回来了。(出示挂图2,桌子前坐满了人)6总结:一个家庭的人总会越来越多的,所以不要难过,我们一起举杯向兔妈妈说谢谢,谢谢什么?谢谢她养育了这么有出息的儿女。7配乐:大桌子前坐满了人感觉很幸福,提问家里有什么人?怎样让老人幸福(做一个动作,打电话,打他们做的饭菜都吃完)学前班语言教案【第四篇】教案目标:1、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去想象、思考,并理解的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大胆表达;2、让幼儿明白要有爱心,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教案准备:1、有下雨声音的磁带,录音机;2、妈妈和鸡宝宝的胸饰;3、布置小鸡的家,对面的小山坡,小河、(蓝布),图片,地毯。教案过程: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参加表演。(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鸡宝宝)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表演。第二天,正当小鸡一家准备出门时,发现昨晚的雨水汇成了小河。(1)启发“小鸡”讨论过河的办法;(2)经过启发讨论,准备用自己的办法过河时,发现已经有了一座小桥。(3)音乐声中,鸡妈妈带小鸡们高兴的过河,到达小山坡。鸡妈妈召集小鸡围坐在一起,猜一猜,桥会是谁搭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想法)2、听了解内容(1)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听。a、圆圆的“石头”组成了什么?它们是真的石头吗?b、到山坡以后,发现了什么?c、桥为什么不见了?又是谁帮了小鸡一家?(2)根据图片内容给图片排序。3、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生活中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帮助过别人以后,你有什么感受?4、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去帮助他,你也会得到快乐。5、音乐声中鸡妈妈带小鸡去乌龟家作客。大大班语言教案【第五篇】目标:1、通过对小乌龟大背壳的联想,尝试用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体验创编活动的快乐。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准备:课件。关键点:对坚硬的龟壳进行联想,尝试用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环节:1、经验交流,引入主题。(1)这是什么?(背壳)(2)又厚又硬的大背壳对小乌龟来说有什么用?2、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听故事“小乌龟的大背壳”。听听故事里小乌龟的大背壳有什么特别的用处。3、听听讲讲,理解作品。(1)故事里的小乌龟为什么经常感冒?(2)小松鼠不肯睡树洞,松鼠妈妈看见滚来的大背壳,想想她会把大背壳当成什么?大背壳为什么能当小松鼠的摇篮?(3)猜猜小乌龟听了小山羊的话会怎么做?为什么?(4)大背壳黑黑的,全是药味。这样的大背壳对生病的小乌龟来说会有什么用处呢?倾听故事结尾。(5)你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4、小结:小乌龟十分善良,把自己的大背壳借给别人,帮了别人的大忙,真了不起,也因为这样它得到了意外的收获。5、续编结尾,激发想象。(1)小朋友,小乌龟的大背壳除了像摇篮、锅子,还像什么?。,(鸟窝、车子、雨伞……)(2)如果你是小乌龟,你有一个半圆形的大背壳,你还想将大背壳借给哪个小动物?这个小动物可以用它做什么呢?接下面我们一起来编故事。老师先来编一段。下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将“小乌龟的大背壳”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幼儿自由编讲。(3)请个别小组代表讲故事。附:故事《小乌龟的大背壳》小乌龟一生下来就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它除了有一个小背壳之外,还有一个又厚又硬的大背壳,大背壳太大了,经常掉下来,一掉下来小乌龟就会感冒。有一天小乌龟走着走着,忽然被一块小石头绊了一跤,大背壳骨碌一声就掉了下来,向前滚去。小乌龟追呀追,远远的看见松鼠妈妈正在哄宝宝睡觉,宝宝哭着不肯睡树洞。松鼠妈妈正犯愁呢!看见滚来的大背壳,她就用绳子将大背壳吊起来做了个小摇篮。松鼠宝宝笑眯眯地睡进摇篮里,一会就睡着了。小乌龟打了个大喷嚏,惊动了松鼠妈妈。松鼠妈妈赶紧把宝宝抱出来,对小乌龟说:“谢谢你的大背壳,让我的孩子睡得那么香”小乌龟把大背壳背在背上连忙说:不用谢!不用谢!小乌龟走着走着,遇见了小山羊。小山羊愁眉苦脸的说:爷爷病了,没有锅子熬药。小乌龟想了想,把大背壳借给了小山羊。回家之后就感冒了。小乌龟正病着呢,小山羊来还大背壳了。这时的大背壳已经熏得黑黑的,都看不出原来的摸样了,再闻一闻全是药味。奇怪的是,小乌龟一背上大背壳就有精神了,再喝一杯水,感冒就好了。小乌龟想:一定是山羊爷爷熬药的时候,把药熬到大背壳里去了,要不然自己的病怎么会好得那么快呢!果然,以后小乌龟感冒了,只要一背上大背壳,病就好了。活动反思:《聪明的乌龟》是1篇寓意很强、语言角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的故事。通过故事中乌龟与狐狸的有趣对话,使得孩子懂得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机智、勇敢,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我根据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对话,进行了夸张的讲述,语言的不断渲染,使幼儿加深了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兴趣。这为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做了好的铺垫。活动中我提出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幼儿展开更多丰富的联想,推理假设出各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并且能够大胆地表述出来,但在表达的过程中,幼儿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不够完善,因此,部分幼儿的表达不够完整。如果在活动中能够让幼儿进行相关的情景表演,那么更能体现出氛围,使幼儿不仅学习了故事中角色的简单对话,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大班语言教案【第六篇】活动目标:1、理解九只小猪旅行记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2、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活动准备:1、故事画面。2、初步了解生活中一些“禁止”的事。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2、有九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我们来看看它们旅行时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二、阅读理解1、片断一:乱扔垃圾(完整欣赏),把握、理解小猪的一种心态。提问:你们都看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事?再完整欣赏一遍。师小结:是啊!小猪来到草地上,看到了“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可它们忍不住还是进入了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2、片断二:过危桥。先出示场景提问:(1)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它们又看到了什么?提示危桥。(2)为什么要竖这块牌子呢(为什么要“禁止”)?(3)小猪会过去吗?小猪过了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4)结果是怎么样?幼儿完整欣赏,小结。3、片断三:钻木桶。(1)九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它们闻到了什么?这香味从哪里来的?(2)原来是个大大的蜂蜜桶,可旁边又写着什么?想想这回小猪们会怎么做?(3)幼儿欣赏,小结。小猪进入木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师:九只小猪去旅行,它们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都一样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知道“禁止”是什么意思?三、提问拓展1、九只小猪还要继续旅行,一路上它们还会经过什么地方?.得都快。可是一天,从波浪里冲出一条饥饿的大金枪鱼,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掉了。他逃进漆黑的深水里,又孤独、又害怕,可是,大海里充满了奇妙的生物,他游啊游啊,慢慢又精神起来。他看见了像
本文标题:幼儿园语言教案4【推荐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0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