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精编2篇
好范文解忧愁1/9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精编2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精编2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望岳》的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要说山,最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二、作家作品简介及背景介绍好范文解忧愁2/9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三、朗读诗歌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学生齐读。四、初步感知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归纳。五、再次诗朗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透过第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最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好范文解忧愁3/9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六、拓展延伸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好范文解忧愁4/9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反思1、这首诗歌的教学设计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匠心独运,别具特色。教学环节的设置井然有序,环环相扣。既体现出学习知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又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每一处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既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很好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板书设计一板多能,既彰显了诗歌的知识结构和写作特色,又有助于诵读诗歌任务的顺利完成。总之,其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层次性和整体性的高度融合。2、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立足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大胆尝试,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学生以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平等对好范文解忧愁5/9话。此外,在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他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奋斗目标。当然,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笔者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①明显存在单一性。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合作探究一以贯之,千篇1律,不能做到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再如,设计问题的程序化,为保证教学任务按时按量地完成,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学生讨论回答。没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②课堂结构上的缺陷。一节课前松后紧,教学过程用的时间多,课堂检测时间所剩无几,有虎头蛇尾之嫌。究其原因,教学内容量太大。可以考虑安排两课时,加入“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完全自学下1篇古诗”的部分内容,这样会更合理些。《望岳》的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好范文解忧愁6/9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重点、难点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赏析名句,领悟哲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好范文解忧愁7/9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三、朗读诗歌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四、感知探究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3、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虚有实。那么每句分别五、背景介绍六、品情感,赏名句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好范文解忧愁8/9(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分析内容2、抒发情感3、蕴含哲理4、运用修辞5、炼字角度)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七、拓展延伸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附:板书设计望岳好范文解忧愁9/9杜甫写景:巍峨高大神奇秀丽抒情:凌云壮志远大抱负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精编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1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