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
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下面是网友给大家分享的“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第一篇】教材分析: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教法和学法:1、熟字带生字法。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1.指导学习第一行。(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3)学生有感情朗读。2.指导学习第二行。(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有感情朗读第二行。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5.配乐朗读课文。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4.重点指导“鼻”和“廊”;“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六、练习设计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七、反馈与小结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八、作业设计画一画桂林山水。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板书设计:碧水秀峰倒影对歌秀峰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教学反思: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第二篇】教学目标: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体验提供空间。2、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唤起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以利于知识积累。3、读中悟、悟中读,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体会句子中两个事物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重点难点:个性化朗读《小花鹿》教学准备:课题及栏目等图片、汉字组合体卡片、动物(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教学“我的发现”1、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2、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3、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4、拓展练习:从“树、春、园”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5、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第二课时教学“日积月累”1、“我会接”──词语接龙(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3)拓展训练。①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头转换。②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3、“读读背背”──《小花鹿》(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鹿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第三篇】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教科版第四册快乐读书屋三的一则寓言课文。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是种葫芦人说的话,这句话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设计意图: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习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通过故事,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学习较为深入地看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老师真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上这堂语文课。为了表示老师对同学们的喜爱之情,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教师画无叶的茄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这是什么?这棵茄子跟我们在生活中见过的茄子有什么不同?生活中存在不长叶子就能长出果实的现象吗?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不好是不能够长出好的果实的,这是植物生长的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为此他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吗?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你就知道了。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对预习画出的生字多读几次2、观看课件“欣赏”部分。(欣赏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和朗读)要求听清字音,注意画面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态。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边读边做动作与伙伴轮读)注意读出感情。看课件“情境朗读”部分,边看边读。(“情境朗读”课件是有课文内容的画面及无声字幕)(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可千万别忘了边读边思考,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二、精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逐段分析课文,看看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吧)2、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一开始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从哪可以看出来?(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从哪可以看出来?3、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能读出小葫芦的可爱吗?(朗读指导)4、学习第四自然段(1)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怎么样了?(2)看着小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3)小葫芦落了,你的心情怎样?这段该怎么读?(指名读文)5、(1)那么小葫芦为什么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2)课件展示“重点段落”观察第一幅图: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有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并且自言自语的画面。(课件:带文字,不带声音)问:课件中的人说了什么?表情该是什么样?(期待)指名表演种葫芦的人这段的内容。(3)观察种葫芦的人与邻居对话的画面问:邻居说了些什么?种葫芦的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各自的表情如何?(邻居着急,种葫芦的人惊讶,不解)(4)课件展示“重点句子”部分,(课件如下)读下面的句子,体验句子的语气。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5)(邻居看见蚜虫很着急,劝种葫芦的人治,可他却认为有几个虫子不可害怕,根本不用治,对于邻居的话感到惊讶不解。你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神情吗?)指明分角色表演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对话种葫芦的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叶子与小葫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叶子上生了蚜虫小葫芦就会落呢?请看课件,课件展示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叶子被蚜虫咬后,葫芦果没有养料时的哭述)(6)课件展示板书内容详写(7)原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如此紧密,可种葫芦的人却不知道,现在我们回想一下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小组讨论①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请用“种葫芦的人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②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小结:种葫芦的人因为不懂生长规律,没有认清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白忙了一场,一无所获。老师希望同学们听了他的故事,以后在处理事物时,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这样你们一定不会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了,能记住吗?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第四篇】教学目标1、准确通畅,感情的朗读课文。2、分
本文标题:2023二年级语文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5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