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创“零犯罪学校”工作总结范文[1]3篇
创“零犯罪学校”工作总结范文[1]3篇【导读】这篇文档“创“零犯罪学校”工作总结范文[1]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创“零犯罪学校”工作总结[1]1创建“零犯罪学校”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按照济宁市教育局关工委2013年工作实施方案,我校为创建“零犯罪学校”试点学校,根据中国关工委文件和市教育关工委的要求,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强化管理,全力确保“零犯罪学校”的创建工作顺利完成,真情呵护学生健康成长。一、主要做法:一是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学校专门成立创建“零犯罪学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零犯罪学校”创建相关工作。并以团委日常开展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将创建“零犯罪学校”工作落实到班级、责任教师确保取得实效。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零犯罪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下设办公室于政教处,加强资料搜集、整理、规范装档。2、做好学校法制课的安排,将每学期法制教育课写入学校工作计划,切实做到了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二是积极与家长和各职能部门沟通,达成“多管”共识。由于我校学生生源组成复杂,有本地失地农民子女、有公务员子女、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多数家长对孩子的监护不够,很多学生呈隔代监护、委托监护和自我监护状态,并且临时监护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对青少年监护和言传身教时,通常方法或简单粗暴、或只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予满足,很少给予精神上的关注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鉴于此,学校开展了丰富的施教活动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1、开展“三帮”活动,帮经济、帮学习、帮思想,积极构建“三帮”网络。每学期开始,学校与科任教师签订帮扶责任书,确立帮扶对象,学校党支部与党员签订帮扶责任书,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示范性和带头作用,通过档案跟踪,实现过程管理;真情帮扶“问题”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温暖。并建立学生心理疏导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确保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能尽快走出阴影,树立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亲人、爱同学的良好思想情操。2、每学期召开家长培训会、座谈会,共同与家长就家教工作、学生心理、学生学习等情况交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家长会,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邀请司法专职人员对家长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让学生家长知法、懂法,并学会在家庭教育中能适当渗透法制教育;此外,班主任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家访、侧面调查等方法,了解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并尽可能地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多种关爱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内心渐渐地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效地预防了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三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职能作用,利用现有学校资源,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配合职能部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还学校周边一方净土。1、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全校性法制专题讲座、经常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及时吸取教训,同时,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由责任教师选择适合于本年龄段学生的法制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由于措施得力,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效果较好。2、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整治周边环境,打造一方净土。对学生校外活动情况实时监控,教育学生不进“三厅一室”。与相关部门联系,对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门面房、书摊、游戏娱乐场所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整治,有效铲除引诱学生违法犯罪的土壤。3、加强法制安全系列主题教育。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全国戒毒日”、“10.13建队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开主题班队活动课,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普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4、认真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按照每个学科的法制渗透点,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以班会、校会为主阵地,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学校的法制宣传氛围。使学生懂得违法犯罪对个人前途、家庭安宁、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性,懂得违法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二、主要成效及经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学校“零犯罪”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学校始终保持全校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同时学校获先进学校、“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三位一体”家校教育网络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一致肯定;学校德育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均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三、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打算我校在创建“零犯罪”创建学校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我们感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主要是:一是教育资源不足。随着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使原本就不足的学校教育资源更显紧张。主要表现为学生体育锻炼场地窄、班额过大、学校多功能教育资源被挤占。二是安全隐患大。由于学校空间小、学生多,在上课、下课,上学、放学时学生拥挤。总之,学校在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真正使我校成为零犯罪校园!高峪初级中学二〇一三年九月零犯罪学校创建总结2依法治校法育未来——九户镇河沟小学创建全国“零犯罪学校”活动总结河沟小学建于1996年9月,学生来自于25个自然村,现有在校生568名,14个教学班,29名正式教职工。一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的原则,以保安全、抓质量、求发展为主题,校长挂帅,各部门齐抓共管,全校教职员工务实落实,真抓实干,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目标。本次创建工作是全校上下近一年来的重点工作,为把学校打造成“零犯罪学校“,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通力配合,坚决与不良恶习做斗争。经过近一年的坚持,校园环境得到净化,学生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幸福感也大大提高。我们对此项工作充满信心。一、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预防机制,把环境创设好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学校专门成立了创建“零犯罪学校“领导小组,王增前校长任组长,张波、王会佐两位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负责人为组员,下设法制教育年级组办公室。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家委会委员、“五老”志愿者为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中积极学习推广法律知识,抓法制安全教育,抓班主任队伍,抓方案制定和预防措施的落实。2.完善工作机制,事事有人管。为了充分发挥“零犯罪学校“领导小组的作用,实现各负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普法工作计划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1专题会议,邀请社区领导、家长代表,共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新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计划,扎实开展系列预防工作。学校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实行值班领导负责制,教师包片负责制,保证学生中午休息,全面负责学生日常活动和学生乘车安全工作。3.整治周边环境,打造一方净土。对学生校外活动情况实时监控,教育学生不进“三厅一室”,不入不健康的场所。对学生校外活动情况调查分析、实时监控、防患于未然。学校还经常与相关部门联系,对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门面房、书摊、娱乐场所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整治,有效铲除引诱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二)加强学生的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把人格塑造好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要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学生的职责。学校依照创建“零犯罪学校”实施方案将预防犯罪工作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1.学校聘请九户镇派出所王向东警官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并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领导来校做专题性法制专题讲座,经常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及时吸取教训,同时,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由责任教师选择适合于本年龄段学生的法制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由于措施得力,活动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效果较好。2.以法律法规为核心,融《规范》于教育活动中。我校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目标,将行规规范具体化,化大为小、化2小为细,从长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实施,把教育目标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自行开发了《学生在校行为指南》校本教材,时刻教育学生关注安全,尊规守纪。开展的法律法规活动,寓《规范》教育融于日常活动中,扎实有效,不断的促使学生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守法人。3.充分发挥课堂教育阵地作用,融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学校设有法制课、安全课,有专任教师任教,在教学中以小学版《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教材,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基本知识,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机地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在综合实践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渗透版权知识教育,在健康教育课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品德课中渗透诚实守信、抵制邪教、崇尚科学等教育,实现了德育教育活动的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学生会自觉的知法、懂法和守法,学校的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4.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已进入学生课堂,教师制定了详尽的备课方案,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入心入脑。学校不放松每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不错时机进行教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全国环境保护日”“6.26全国戒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相继展开。主题班队会、主题家长会、国旗下讲话、征文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普法教育观后感、学法守法签名均成为学校每个学期的常态活动,下发反邪教倡议书、致家长的一封信、法制副校长讲座、参观九户派出所警务室、参观孙镇法庭、邀3请“五老”志愿者进校园足以显示我校法制教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宪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语言文字法》学生基本知晓,既增强了法制观念,又提高了自控能力,为将来的守法小公民奠定了基础。(三)对“问题生”早发现、早教育,把帮教策略制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保护,从小抓起,从早预防。我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帮教和矫治,防止各种不良行为形成及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班主任、课任教师共同负责。一旦发现“问题学生”,就一起坐下来制定方案,跟踪帮扶,直至问题解决。根据未成年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的特点,班主任及教师要用足够的耐心,爱护并培养其自尊心,善于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同时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制定帮扶策略。并发挥学生干部、优秀学生进行教育帮教,促进其不良行为的转化。在多年教育过程中我发现,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做好人的欲望,是环境和教育改变了他们,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我们学校敢理直气壮的告诉每一位家长,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就会让他们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成才”告诉我们,只要发挥好教育的作用,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祖国有用之才。二、主要成效及经验4近年来,我校以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依法治校活动,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学校未发生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侮辱、歧视学生现象,乱收费现象及青少年违法犯罪均未发生,实现了青少年零犯罪目标,保持了学校安全工作“零事故”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规范,学生的法制观念得到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滨州市规范化学校”“滨州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邹平县卫生先进单位”“邹平县安全管理示范学校”“邹
本文标题:创“零犯罪学校”工作总结范文[1]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55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