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44-2004代替GA44-1993消防头盔HelmetsforFiremen2004-06-04发布200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GA44-2004前言本标准的第4、5、6、7、8章为强制性条文,其余为推荐性条文。本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参考国外技术先进国家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修订。本标准代替GA44-1993。本标准与前版标准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型号编制方法;――仅对消防头盔的规格、结构提出基本要求;――增加了一般要求、外观要求、附件要求;――增加了头盔视野要求;――头盔的冲击吸收性能有所提高;――下颏带抗拉强度有所提高;――改“帽边跌落性能”为“跌落性能”;――删除了“吸水率”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修改了部分试验方法;――增加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要求修改标准编写格式。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委员会第五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皎皎、李瑜璋、丁哲勇、徐耀亮。GA44-200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消防头盔型号与规格、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消防员在灭火救援时佩戴的消防头盔。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GB/T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GB/T2410-1980,eqvASTMD1003:1977)GB/T2428-1998中国成年人头型系列GB2811-1989安全帽(neqISO3837:1977)GB/T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eqvISO811:1981)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neqJIS1091:1992)GB5891防冲击眼护具试验方法GA10-200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消防头盔(以下简称头盔)Helmetsforfiremen消防员在灭火救援时戴在头上用于保护头部安全的防护装具。3.2帽壳Shell头盔的外壳。3.3帽箍Hoop系箍在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可调节的箍。3.4帽托Suspension与头顶部接触的衬带或衬垫。3.5缓冲层Bufferlayer位于头顶和帽壳内表面间吸收冲击能量的缓冲支承带或缓冲垫。3.6下颏带Chinstrap系在下颏上,将头盔紧戴在头上的可调节的带子。GA44-20043.7面罩Faceshield安装在帽壳内可伸缩的或帽壳外可翻转的面部防护罩。3.8披肩Eveningcape安装在头盔下缘,用以保护颈部和耳朵免受水及其它液体或辐射热侵害的防护层。3.9头模Headform试验头盔时使用的与人头部外形相似的模型。4型号与规格4.1型号编制方法头盔的型号编制方法如下:RMK—□□企业改型代号:A、B、……帽壳尺寸号(L为大号,S为小号)灭火救援用消防头盔消防员个人装备示例:RMK—LA表示大号A型灭火救援用消防头盔。4.2规格4.2.1帽壳尺寸参照GB/T2428中成年男性标准头型尺寸的规定,分大、小号二种。4.2.2帽箍尺寸调节范围小号为510mm~570mm,大号为560mm~640mm。4.2.3下颏带宽度应大于15mm,调节范围为350mm~500mm。应选用无毒和对人体无自然伤害的阻燃材料。4.2.4质量头盔的质量(不包括面罩和披肩等附件)不应超过1000g。4.2.5颜色应为浅色或醒目色。5结构5.1头盔由帽壳、帽箍、帽托、缓冲层、下颏带等组成。头盔还应配有面罩,并可按帽形选配披肩等附件。5.2帽壳顶部应加强,可以制成无筋或有筋结构。帽壳可以制成无沿或有沿。5.3帽箍应能灵活方便地调节大小,接触头前额的部分要透气、吸汗。5.4帽托和缓冲层形状应适体,且不移位,佩戴舒适。5.5下颏带应能灵活方便地调节长短,保证佩戴头盔牢靠舒适,解脱方便。6技术要求GA44-20046.1一般要求头盔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6.2外观要求6.2.1帽壳表面应色泽鲜明、光洁,不能有污渍、气泡、缺损及其它有损外观的缺陷。6.2.2面罩表面应无明显的擦伤或打毛痕迹,周边光滑,无棱角。6.2.3披肩缝制应平整,不应有脱线、跳针以及破损、污渍等缺陷。6.2.4头盔各部件的安装应到位、牢固、端正,无松脱、滑落现象。面罩伸缩或翻转应灵活,披肩脱卸应方便。6.3附件要求6.3.1面罩6.3.1.1面罩应采用无色或浅色透明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刚性的耐热材料。6.3.1.2面罩经耐热试验后应无明显变形或损坏。试验按7.13规定进行。6.3.1.3面罩分别经抗高强度冲击试验和抗高速粒子冲击试验后,应不破碎或有明显冲击斑痕。试验分别按7.4和7.5规定进行。6.3.1.4无色透明面罩和浅色透明面罩的透光率分别应不小于85%和43%。试验按7.6规定进行。6.3.2披肩6.3.2.1披肩为装卸式,应采用具有阻燃防水性能的纤维织物。6.3.2.2披肩缝制的针距密度应符合GA10-2002中5.4的规定。试验按7.7规定进行。6.3.2.3披肩经耐热试验后应无明显变形或损坏。试验按7.13规定进行。6.3.2.4披肩的阻燃性能和防水性能应分别符合GA10-2002中5.2.1.1和5.2.2.1的规定。试验分别按7.8和7.9规定进行。6.4冲击吸收性能6.4.1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昀大值不应超过3780N。试验按7.10.1规定进行。6.4.2昀大冲击加速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加速度超过200gn,其持续时间应小于3ms;超过150gn,其持续时间应小于6ms。试验按7.10.2规定进行。表1冲击位置昀大冲击加速度gn帽壳顶部150帽壳前部300帽壳侧部300帽壳后部300注:gn――重力加速度,其值取9.8065m/s26.5耐穿透性能钢锥不应与头模建立电接触。试验按7.11规定进行。6.6耐燃烧性能火源离开帽壳后,帽壳火焰应在5s内自熄,并且不应有火焰烧透到帽壳内部的明显迹象。试验按7.12规定进行。6.7耐热性能经耐热试验后:GA44-2004a)帽壳不能触及头模;b)帽壳后沿变形下垂不应超过40mm;c)帽舌和帽壳两侧变形下垂均不应超过30mm;d)帽箍、帽托、缓冲层和下颏带均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试验按7.13规定进行。6.8电绝缘性能帽壳泄漏电流不应超过3mA。试验按7.14规定进行。6.9侧向刚性帽壳昀大变形不应超过40mm,卸载后变形不应超过15mm。试验按7.15规定进行。6.10下颏带抗拉强度下颏带不应发生断裂、滑脱,其延伸长度不应超过20mm。试验按7.16规定进行。6.11跌落性能头盔跌落后应无明显缺损、开裂、变形。试验按7.17规定进行。6.12视野头盔的左、右水平视野应大于105°。试验按7.18规定进行。7试验方法7.1试验前的预处理7.1.1高温预处理将头盔置于50±2℃℃的温度中保持4h,取出后在15s±5s内做完相应的试验。7.1.2辐射热预处理将头盔试验区域置于辐射热源的直接辐照之下,其热辐射通量为10KW/m2±1KW/m2,辐照3min,取出后在15s±5s内做完相应的试验。7.1.3低温预处理将头盔置于-28℃±2℃的温度中保持4h,取出后在15s±5s内做完相应的试验。7.1.4浸水预处理将头盔置于水槽中(室温),浸泡4h,取出后擦干在10min内做完相应的试验。7.2规格检验7.2.1尺寸用量程为0mm~1000mm,精度为±0.1%的长度量具测定。7.2.2质量用乘量为0g~5000g,精度为±1%的重量衡器测定。7.3外观质量用目测方法检验。7.4面罩的抗高强度冲击试验试验按GB5891中1.1.2规定进行。7.5面罩的抗高速粒子冲击试验试验按GB5891中1.2规定进行。钢球发射速度为25m/s。7.6面罩的透光率试验试验按GB/T2410规定进行。7.7披肩缝制的针距密度检验在披肩上任取3cm计量。7.8披肩的阻燃性能试验GA44-2004试验按GB/T5455-1997规定进行。7.9披肩的防水性能试验试验按GB/T4744-1997规定进行。7.10冲击吸收性能试验7.10.1冲击力测试7.10.1.1试验装置a)混凝土基座:质量不小于500kg;b)头模:应符合GB2811附录A的要求;c)冲击台架:应能提升和释放重锤,使之自由或导向下落的试验台架;d)钢锤:应外形均匀对称,质量为5+1.00kg。它的头部是一半球形,半径为50mm±1mm,弦长不小于75mm;e)测试分析系统:由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及数据处理、显示、记录等仪器组成。频率响应范围0Hz~5000Hz;力测量范围应能满足6.4.1的要求;测量精度±2.5%。7.10.1.2试验方法将测力传感器刚性地安装在头模与钢板之间,其中心轴线与通过钢板中心的垂线重合,钢板面积为300mm×300mm,厚25mm,并垂直地放置在坚固的混凝土基座上,将头盔按7.1条规定分别进行预处理后,戴到头模上。用5kg钢锤自1m高度(锤头至帽顶的距离)自由或导向平稳下落冲击头盔。钢锤下落轨迹应与头模中心线和传感器中心轴线一致,水平偏移不大于3mm。头模所受的冲击力,通过显示、记录仪表测出。7.10.2冲击加速度测试7.10.2.1试验装置a)试验头模:其尺寸应符合GB/T2428-1998的要求,且材质为铝合金(ZL202);b)坠落装置:包括试验头模,加速度计和活动支承导向部件。加速度计安装在头模和活动支承导向部件组合件的重心部位,其测量轴线与垂线的夹角应在5°范围内。总质量应为5.2kg土0.2kg;c)试验砧座:具有一直径为125mm±15mm光滑平整冲击表面的钢制试验砧,刚性地安装在面积为300mm×300mm、厚25mm的钢板上,钢板下面为混凝土基座[同7.10.1.1a)];d)测试分析系统:由加速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及数据处理、显示、记录等仪器组成。频率响应范围0Hz~5000Hz;加速度测量范围应能满足6.4.2的要求;测量精度±2.5%。7.10.2.2试验方法将头盔按冲击力测试结果中,头模所受冲击力昀大的头盔的预处理条件处理后,系固到坠落装置的试验头模上,从1.8m高度(自冲击部位至试验砧座的距离)导向平稳下落,分别对头盔的顶、前、后、侧四个部位进行冲击。整个坠落装置的重心应落在一个与垂线成10°角的范围内。其冲击加速度通过显示、记录仪表测出。7.11耐穿透性能试验7.11.1试验装置a)头模:应符合GB2811-1989附录A的要求,头模基础线以上应设导电表面,并用导线接至接触指示器;GA44-2004b)混凝土基座:[同7.10.1.1a)];c)冲击台架:[同7.10.1.1c)];d)钢锥:用钢材制成,质量3+05.00kg,锥角60°±0.5°,锥尖半径为0.5mm±0.1mm,锥形高度38mm,锥尖硬度HRC55~HRC60,钢锥也用导线接至接触指示器;e)接触指示器:当钢锥和头模导电表面建立电接触时,接触指示器应指示,其响应时间应小于0.5ms。7.11.2试验方法头盔预处理同7.10.2.2,头模安装与戴帽要求同7.10.1.2。用钢锥自1m高度(锥尖至帽顶的距离)自由平稳下落冲击头盔,钢锥着帽点应在帽顶中心直径75mm范围内,穿刺后,观察接触指示器是否有指示。7.12耐燃烧性能试验7.12.1试验装置a)本生灯,喷口直径为13mm±3mm;b)辐射热源;c)台架:包括头盔支架,本生灯固定调节支架,辐射热源平稳活动调节支架;d)辐射热计。
本文标题:消防头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7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