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聂海胜事迹概括实用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聂海胜事迹概括实用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聂海胜事迹概括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聂海胜事迹概括1英雄简介聂海胜,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正式发射。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踏上太空之旅。在浩瀚宇宙书写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更创造了属于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奇迹。和许多男孩子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部队的军歌。有一次,正在放牛的聂海胜看到天上一架战斗机飞过,他激动地追着飞机跑了好久,从那一刻起,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长大当兵,当飞行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空军某部队到学校招飞,聂海胜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学员。经过刻苦地学习,聂海胜掌握了过硬的技术。1998年,他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虽然聂海胜这次没有上天,但他依然激动得眼泛泪光……因为,他离航天梦越来越近了!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问鼎苍穹,聂海胜和费俊龙一起圆梦太空!2013年6月,聂海胜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队友王亚平说:“聂师兄就像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什么都不怕。”自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他带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再次叩问苍穹!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聂海胜为祖国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仍然年轻!他总是说:“航天员状态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飞天。”“24年间,3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这份荣耀,一生自豪!”这是聂海胜的心声。从农村的放牛娃到三次飞天的航天英雄,这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奇迹,更是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几千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追寻飞天梦的奇迹。聂海胜事迹概括22006年春节前后,“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久旱干涸的黄土地喜降祥瑞,漫天瑞雪连下了3场。2005年10月,费俊龙与聂海胜成功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些飘舞的雪花,也在欢庆聂海胜飞天成功。枣阳的千家万户沉浸在喜悦之中。2006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上午,在枣阳市文联工作的我接到市委宣传部通知,要我放下手里的全部工作,专门采写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在摸到一些线索并与聂海胜通过几次电话的基础上,我列出了采访提纲和采访路线图,还列出聂海胜从出生到参军这段时间的年谱。聂海胜很谦虚地对我说,他作为国家培养的航天员,驾飞船上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所能做到的,他的战友们都能做到。他还对我说,真正值得写的、应该宣传的,是他们身后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一人的一生,从童年开始,或多或少不断都有梦想。聂海胜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兵,当一个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聂长远那样的兵。聂海胜出生的那一年,初中毕业的聂长远入伍离开家乡。由于学习积极、训练刻苦、严于律己,聂长远多次受到嘉奖,很快入了党、提了干。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大哥当兵后,大娘家门口就挂上了“军属光荣”的牌子。每年春节前,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的父亲都要随大队干部还有文艺宣传队,去大娘家打扫卫生、送对联门画,在大娘家门口演文艺节目。大哥成了村里的楷模和光荣。每次大哥从部队给大娘寄来家信,聂海胜都要争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给大娘家送去。聂海胜6岁那年春节前,在部队当连长的聂长远回来探亲。聂海胜戴上大哥的军帽,高兴地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聂长远归队那天,聂海胜跟着父亲和大爹小爹一起,一直把聂长远送到村口。看大哥要走了,聂海胜手摸着大哥军帽上的红五星,认真地问:“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当兵吗?”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气的聂海胜,聂长远高兴地回答:“能,一定能!要想当兵,必须好好学习。有了文化知识,将来当兵了才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部队就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战士。”大哥的话,6岁的聂海胜不一定完全听得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要想当兵,从小得好好学习。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儿时的聂海胜,记忆中最多的事就是捡柴火。他那时和很多同学一样,上学出门常常要带上一个小箩筐,路上看到什么捡什么,路边的杂草、树叶、树枝、麦秆,只要能烧,捡到筐里都是柴。放学回家,一定要捡一筐柴火带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业,主要任务就是捡柴。他和伙伴们一起,带上镰刀、耙子,见到荆棘砍荆棘,见到艾蒿砍艾蒿,手脚受伤碰破是常有的事。那年头,农村普遍缺柴火,各学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就是组织学生捡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个学期的学费。有几个学期,聂海胜就是通过捡柴的办法凑够自己学费的。二1980年农历正月,天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尖溜溜的西北风像锥子一样直往人身上钻。年还没过完,聂海胜的父亲聂云华突然病倒了。脸色蜡黄,虚汗直冒,呕吐不止,肚子疼痛难忍。聂海胜和母亲张金秀当即套好板车,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冒着零星的雨雪把父亲送到镇卫生院。学校开学这天,父亲的病丝毫没见好转,聂海胜想请假继续照顾父亲,可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说话虽有些困难,但还是把聂海胜叫到床头叮嘱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妈你姐她们在这儿就行了,你小爹他们也不住地来看我,不要为我担心,快上学去吧。”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起来,稍稍稳定下来后,又说:“你学习成绩好,明年就要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聂家第一个高中生,一定要把书读完。我浑身没有一点劲,肚子像刀割一样疼……就是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书读完……”此刻,聂海胜和母亲、姐姐都哭了起来。看聂海胜还站着不走,已无力说话的父亲着急地向他摆摆手。看聂海胜不想动步,从小到大从没打过他的母亲,从病房门口摸出一个长长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学?”为了不让母亲和病重的父亲再伤心,聂海胜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病房。他边哭边跑,一口气从镇卫生院跑到孙寨中学。当天,母亲根据医生的意见,在亲人们的帮助下,瞒着聂海胜把病情加重的父亲送到了县第一人民医院。正月十九早上,父亲因胃穿孔病离开人世。三1981年金秋,聂海胜满怀喜悦地跨进枣阳一中的大门。他用自己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聂海胜不爱凑热闹,说话不多且声音低,从不高谈阔论,在班里平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习、考试,他被物理老师提名为物理课代表。同学们这才知道,那个留着小平头、黑黑瘦瘦的聂海胜,物理成绩好得很。上体育课时,聂海胜不仅篮球打得好,从始至终满场飞,跳高、跳远、掷铁饼、单双杠、长短跑也都十分出色。班主任老师提名他为班里的体育委员、请同学们举手表决时,自然是全票通过。上初中时,聂海胜就把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熟记于心,临近高中毕业时还能流畅自然、抑扬顿挫地当众背诵。同学们惊叹不已,都佩服聂海胜记忆力好。从小学开始就和聂海胜是同学的肖居成则认为,聂海胜的胸中有一团火,这团火一直在熊熊燃烧,这是一团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不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聂海胜怎么会夺得那么多的第一、那么多的奖状,扛那么多的红旗?在多次没有钱交学费的时候,在温饱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从没有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而是对前途始终充满信心,不停地努力、不间断地攀登,人生的脚步一直坚定而扎实。他平淡地看待成绩和荣誉,胸怀宽广、目光高远,很早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于报效祖国。这也许就是先贤榜样的力量。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下课很早,聂海胜和八九个同学一起,拿着书本来到学校后面的一个稻场上。一阵微风拂面,吹来稻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突然,专心读书的聂海胜猛地站了起来。原来,他听到了空中飞机的轰鸣。飞机一瞬间就没影了,聂海胜还久久地站在那儿仰望。他对同学们脱口而出:“不知道我将来能不能考上飞行员?”同学作文吧们还没找出合适的话来鼓励他,只听他又接着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尽最大努力的。”四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聂海胜不是去火车站打工,就是去大东街新华书店蹭书看。不论是打工挣钱,还是去书店看书,对他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为了完成学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太需要钱了。小时候,家里和村里几乎无书可读,而书店满足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里他想看的书太多。不知不觉,聂海胜已有4个多月没回家了。这是他上高中后,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是个星期天的晚上,从火车站打工返校的聂海胜,看到自己的床头上放着半袋炒面和一双黑灯芯绒千层底布鞋。他知道,这是同村的肖居成从家里给他捎来的。在当时的县城里,能穿上一双黑颜色的灯芯绒千层底布鞋,是很自豪很光彩的。聂海胜捧起鞋,里外仔细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看了一遍,穿上鞋站起来走了两步,太合脚了。从细密均匀的针脚上看,聂海胜知道这鞋是五姐聂道琴给他做的。他还知道,因为平日里农活很忙,五姐千针万线纳这双千层底,不是在夜晚就一定是在下雨天。高中时期的聂海胜,经常犯愁的就是脚上的鞋。每天清晨,他要在大操场跑上六七圈或十几圈,节假日也都是跑步到火车站打工、到书店看书,虽然他十分节俭,但穿的鞋仍然磨损很快。他那时有双网球鞋,但平时绝对不穿,只有学校开运动会才穿出来亮相。为了省鞋,他经常赤脚打球,赤脚走路跑步。即使如此节省又节省,一双鞋也只能穿两三个月。有一个星期天,雨丝悄没声儿地飘洒了一天,聂海胜和同学金邦才静静地在大东街的新华书店里读了一天书。看他俩长时间在书店里光看不买,是典型的蹭书虫,有一个年轻的男营业员便走上前要赶他们出去,却被一个年龄稍长、领导模样的女同志制止了。她走上前亲切地问:“你们是一中的学生吧?”聂海胜和金邦才感激地点点头。那位女同志又微笑着对他俩说:“看吧,想看啥看啥,注意别把书弄折弄脏就行了。”从此,聂海胜和金邦才一直享受新华书店的“特惠待遇”。转过身,那位女同志感慨地对身边的几个营业员说:“难得他们这么用功地读书,一看就是两个好学生。”这两个蹭书看的学生的确不赖,不仅爱惜书,每次看完书都要把书送回原处放好,还主动帮营业员码书。天气变热,作息时间改为夏令时,中午有了很长的休息时间。学生时期的聂海胜,向来没有睡午觉的习惯,金邦才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干什么?两人一商量,决定还是去书店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俩来去都是跑步。别人要走15分钟的路程,他们只需五六分钟就够了。坐拥书城,这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一部部名著,帮助聂海胜探寻广远而又新奇的外部世界。一扇知识之窗,在他心中豁然敞开。五聂海胜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空军招飞工作开始了。得到消息,聂海胜立即报了名。经过体检、文化考试、政审等层层选拔和严格筛选,他终于如愿以偿,和同班的连金立、刘为众,还有学校的另外4名同学一起,得到了入伍录取通知。这时,学校安排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做好入伍的准备。班主任老师找到他们特意叮嘱:“这段时间,你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身体,千万不要摔着碰着,什么也不要干,好好休息就行了。”当大家忙着与同学话别、走亲访友时,聂海胜想到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的是回去帮母亲收割麦子。聂海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下地劳动。父亲病故后,每年农忙时节,他是母亲最好的帮手。见到母亲,他将自己考上飞行员并已得到入伍通知的事告诉了老人,并对母亲说:“这事只大哥和您知道,就不要在村里说了。”母亲为儿子感到高兴,抹去喜泪的同时,使劲点了点头。老人家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喜欢张扬,只喜欢不声不响地干活。鄂西北广袤的大地上,沉甸甸的麦穗都谦虚地微低着头。南风吹来,麦浪起伏,金光灿灿,风里带着清新和幽香。收割麦子的七八天,聂海胜使出了自己所有的力气。他在付出体力和汗水的同时,更把对家乡、对母亲的一腔深情全部倾注到了土地上。聂海胜的五姐深情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弟弟真是个少有的好人,他心里总是光想着我们。”聂海胜第一次离家到县城上高中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给他煮了4个鸡蛋,悄悄放在他的包里。细心的聂海胜留下两个,另两个一个剥给妹妹吃,一个剥给弟弟吃。后来,母亲每次生日前,身在北京的聂海胜都要给母亲写封信
本文标题:聂海胜事迹概括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76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