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分数的意义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十册,分数意义。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通过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深化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难点:(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对分数单位的深化认识。教学过程:1、复检(1)前面我们对整数的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研究整数和小数这部分知识,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整数从右边起的前三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2)我们知道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的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十进制”的?小结: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2、新授第一层:理解分数意义,初步理解分数单位这个概念。出示、(1)看到你能想到什么?(以为一份有这样的2份)[板书:](2)“”表示什么?[板书:]这儿(指后面)应该写什么?(、)(3)第二排的数都表示的是几份?(一份)(4)第二排的数与第一排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5)什么是分数单位呀?(6)分数单位与“1”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小结:既然同学们对分数单位这么感兴趣,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一下分数单位。[评:紧扣重点,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第二层: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比较出示(1)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不说分母相同,还可以怎样说?(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什么相同?(每份相同)[学生回答时注意前提条件](2)这两个分数的每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我们看看这两个分数表示的大小相同吗?能不能比出大小?(3)我们除了对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还可以怎么样?(加减)(4)进行加的结果是多少?()12是怎么来的?什么没变?(分数单位)什么相加了?(5)减的结果是什么?()谁减谁?“2”是怎么来的,同样是什么没变,跟加法的道理一样不一样?(6)在加减的过程中分母为什么没变?为什么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出示问:这两个分数可以怎样?(比较、加减)[也可将这两个分数与1进行比较]小结:这两组数,分母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规律?1、分母相同是外在的表面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分母相同,就是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每份相同)这样,就在“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中抓住了实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分数的计算奠定了知识和思维的基础。2、让学生充分说理,每一个设问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和,分母相同,说明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5个比7个小,所以第三层: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数单位的大小进行比较出示(1)分母还相同吗?(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单位“1”相同,取的份数也相同。)(2)谁大?()5比7小,为什么反而大呢?出示:参考资料,少熬夜!问: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判断一下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小结:当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分的份越多,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分的份越少,分数单位就越大。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组很有规律的分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继续看。[评:在分数单位比较的过程中,深化的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后面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据。]第四层:发散思维的训练,深化对分数单位的理解出示:问: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有没有相同的?(“1”相同)“1”相同,分数单位不同,所取的份也不同。能不能进行比较呢?讨论一下。(可先将与进行比较,或与=1进行比较,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或与“1”的一半进行比较)出示问:这组分数同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看能不能向刚才这种方法一样比较一下。(先将与进行比较)小结: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分数的大小,而且当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减,无论是比较还是加减,我们研究的关键的一点都是什么?(分数单位)[评:发散思维的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昊散式的发散思维的训练,目的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思维更活跃,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起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三组题,为学生创设了各显其能,施展才华的条件,学生大胆地冲破思维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想象、分析、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如:①因为所以②因为所以③学生大胆设想,都转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等等。学生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来源于对概念理解的深刻性,这种“一题多解”、“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学生已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体现。]第五层: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在这当中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出示(1)这个分数和我们前面研究的分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比分母大,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真假的假)那么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小,你们说,这些分数就应该叫什么呀?(真分数)参考资料,少熬夜!(2)分子比分母大说明什么?(这个数比1大)(3)我们就可以看作几部分?(4)和1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小结: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讨论)[评: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这里运用观察、比较、适时的讨论,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3、质疑4、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分数单位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知识我们研究得透,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有关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七。板书设计八。反思:本节课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始终给基本概念“分数单位”以中心地位,知识呈现过程清晰,过程设计符合儿童认知。以“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知识为载体,把“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挖掘来,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中,学生既学了知识又为后叙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质的发展。教师语言简练,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在生生相互沟通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具准备:电脑软件一套。参考资料,少熬夜!学具准备: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教学过程:课前组织教学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一、分数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板书:分数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二、分数的意义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其余的是它的()。(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9.做一做电脑显示。三、课堂练习: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想:参考资料,少熬夜!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
本文标题: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80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