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精编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7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精编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精编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1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好范文解忧愁2/17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好范文解忧愁3/17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好范文解忧愁4/17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2案例背景:在幼儿园,每个班总有几个“特殊”的孩子,要么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内向,要么特别能干,当然最头疼的就是特别调皮,在我们班,贾森算是一个!他是本学期来到我班上的,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便成了班里的“调皮大王”,什么调皮捣蛋的事都跟他脱不了关系,而且均属于“领导者”。案例呈现: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看到孩子们对故事意犹未尽,我便没有立刻将教学挂图取下,接着就组织孩子饮水、如厕,这时只听见昱博跑来跟我说“老师,贾森把您的挂图弄掉了!”转过身一看,挂图确实已经掉在了地上,磁扣也散落一地,再看看贾森,他手里正拿好范文解忧愁5/17着挂图,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他满脸委屈的说“不是我弄掉的!”这时其他孩子都随声附和“就是贾森就是贾森……”也许是“习惯”了他的调皮,也“习惯”了小朋友对他的屡次告状,想到事情不大,我便也没有多加指责,但意外的是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同伴争执,而是默默的放下挂图,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当时我对他的反应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倒也没有多想,一切活动继续,直到中午进餐时间,我发现他还趴在桌子上,一脸的失落,从他的表情我看得出来,事情或许另有真相。在午休时间,我悄悄的把他叫到跟前,开始了我跟他的谈话:我: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啊?贾:……我:是不是还在为挂图的事难过呢?贾:挂图不是我弄掉的!(声音略带些哽咽)我:那你能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贾:是小朋友从那过碰掉的,我想把它捡起来。我:(从他的口气和眼神,我确定他没有说谎)原来是这样啊,那你当时怎么不说呢?贾:小朋友都说是我了,他们不相信我!(伤心的)我:为什么你觉得小朋友不相信你呢?贾:……我调皮我:(先是一愣)怎么会呢,老师相信你,小朋友好范文解忧愁6/17也会相信你的,如果你觉得调皮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那么以后就争取不调皮,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赢得大家的信任呢?贾:(点头)。我:好了,好好睡一觉,起床之后老师和你一起跟小朋友讲清楚,好吗?贾:(点头)。下午,我问那些“告状”的孩子:你们确实看见挂图是被贾森弄掉的吗?孩子们没有作声,我更相信贾森的话了,于是我把事情经过讲给了小朋友听,表扬了贾森的正确行为,同时又教育其他孩子不能人云亦云,没有亲眼看见的事情不能随便下结论,这样会伤害到小朋友的,其他孩子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都陆续的跟贾森说“对不起”,这时我看见他终于笑了,我的心也总算踏实了!案例分析:孩子们之所以说这件事情是贾森所为,也不能怪孩子,是因为贾森小朋友平时的行为让同伴对他产生了“偏见”,由于他平时的调皮捣蛋,已经给同伴留下了已有认识,甚至老师有时也会“以点概面”,因此,在发生同类事件时,孩子们会受到已有认识的影响,做出看似合理实则与事实背驰的判断,贾森自己却因被冤枉好范文解忧愁7/17而一反常态的不做任何“辩解”,只是自己默默的难过,是因为他知道在同伴眼中,自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即使他说了,同伴们也会认定就是他做的,老师当时的反应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老师的判断也受到了“误导”,也在意识上认为这差不多就是他做的,但作为老师,又有她的职业特点,她会关注到这个调皮孩子的反应,从孩子的异常反应中,重新审视这件事,最终弄清真相,排解贾森的委屈,同时又教育了其他孩子在看待事情时应有的态度。因此,在整个事件中,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案例反思:通过这件事,我的内心也有很大的触动,特别是学习了《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之南》后,我对此事件又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试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发现贾森的异常反应,没有细细琢磨,进而与他沟通、交流,那么事情是不是就这么在大家的“想当然”之下不了了之了,可是因此带给贾森的伤害将有多大呢?他是不是就一直或者从此心里就有了这种认识:因为我调皮,所以任何错事都是我做的,因为我调皮,所以同伴就不会相信我?那么他以后心理怎么可能健康的发展,这不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吗?另一方面,其他孩子的人云亦云,从众心理是不是就会更加严好范文解忧愁8/17重?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是不是都有可能认为是贾森干的呢?那么这对他们的判断能力是不是也是一种误导呢?长此以往,他们以后的处事方式会不会变得更加“偏颇”,他们的认识会不会更加“浅显”,甚至会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客观的评价他人的态度?那么这对孩子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发展不都是一种阻碍吗?因此,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作为老师,在处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任何一件事情时,都不可草率马虎,因为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或许他们可以“片面”“武断”,但作为老师,决不可忽视每一个细节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对以后成长造成的不利!解决策略: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不因孩子偶尔或经常调皮就给孩子冠上一个“不听话”“坏孩子”的称号。2、幼儿做错事是要冷静处理,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问询情况,帮他化解消极情绪。3、亲切的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老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愿意与老师交流。4、教育其他幼儿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对待同伴,学会客观的评价他人。5、教育这些“调皮”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好范文解忧愁9/17遵守行为规则,在同伴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赢得信任和尊重。小结:其实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当中,此类事件比比皆是,倘若对待每一件小事都能如此谨慎,那么我想对孩子来说才是最真切的关爱吧!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3借玩具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通常情况下,孩子由于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协商,所以经常出现哭、闹、抢的现象。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同伴乐意借出自己的玩具,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到快乐呢?社会活动课《借玩具》,围绕如何向同伴借玩具的主题,引导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策略.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在教学形式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请一位教师扮演小兔,让全班孩子通过向小兔借玩具来学习交往的不同方法。事实上从小兔带着玩具一走进教室,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向小兔借玩具的过程好像是在玩一场游戏,当游戏结束时,交往的方法也自然习得了。这使我想到:尽管社会课不如其它的课好把握.教学素材的组织难度较大,但如果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将道理好范文解忧愁10/17的领悟、行为的习得融于游戏中,教学活动同样会有趣、生动并有效。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小兔借拖拉玩具,这一环节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大胆地与小兔交往。从而借到玩具。应该说这个要求是老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得最多的方法,因此孩子们都能借助已有的交往经验,顺利地借到了玩具,这时他们显得非常开心.成功感油然而生。第二个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一个障碍,即要孩子学会用“一起玩”的方法让自己和小兔都玩到玩具。当孩子们继续尝试用第一种方法向小兔借皮球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小兔的拒绝。不少孩子在遭到拒绝后不知所措地回到了座位,一个大眼睛男孩甚至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个结果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失落也让听课的老师感到意外。因为品德教育中,我们通常会鼓励孩子讲团结、会谦让,好的东西要乐意与别人分享,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幼儿视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认为只要我对别人说了有礼貌的交往语言,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东西让出来。我想:孩子们的失落和老师们的意外正是我们想通过这节课表现出的一种观点:即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别人不给你玩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尊重玩具主人的感受.要学会坦然好范文解忧愁11/17面对拒绝,而这些是传统教育中经常忽略的人性化的东西。为了帮助孩子用积极的交往策略去借到玩具,我主动加入到借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参与显得信心十足,他们一致认为“老师一定能成功地借到玩具”,其实我的加入不过是教师交往策略的示范。当我说出:“小兔,我们俩一起玩滚皮球好吗”的时候,孩子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小兔,听到小兔欣然答应。都松了口气,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于是他们纷纷像老师那样用“一起玩”的策略向小兔借玩具。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刚才那位哭鼻子的孩子再次去借玩具.当成功的喜悦重新洋溢在他的脸上时,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纲要》中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既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叙事案例(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81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