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雨霖铃》教案4篇一、雨霖铃《雨霖铃》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体味本词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2.能够背诵其中的句子。教学重点:体味本词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1.体味意境2.赏析名句。教学设想:充分贯穿诱思探究法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两个贯穿要素和三个层次要素。通过阅读想象完成教学重点,通过点拨讨论完成教学难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一、课前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渲染气氛。二、导入1.展示图片2.师生活动:师: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场面?生:送别的场面。师: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件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请你说出写送别的名句。生:说名句。师:展示名句。送别人与被送人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朋友。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夫妻间.情人间离别的情景。生:表述。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柳永描写的情人离别情景——《雨霖铃》。三、展示目标:(略)认真观察整体感知初步研读四、展示全词1.观察该词,回答以下问题:⑴从段落上看,本词是()(答案:双调)⑵从字数上看,本词是()(答案:长调)五、简介作者参考资料,少熬夜!1.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柳永2.展示作者简介六、了解写作背景1.让学生从书中找2.教师补充七、研读本词1.学生看书2.做练习:选出对词中部分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骤雨:急雨。歇:停。B.都门:京城门外。帐饮:“帐”通“畅”,痛快地喝。C.无绪:没有心思。风情:深情密意。D.沉沉:深沉。经年:一年。(答案:B)3.配乐范读积极探索活跃思维深入研读4.本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概括(学生答)这两幅画面都是实景吗?5.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借助想象和联想体味意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体味意境,下面我们转换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导演,你们是演员,我要选五名演员演一部巨作,希望你们抓住机会,积极表现。考题是进入柳永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一、要尽情感受。二、不要打扰主人公。三、要积极回答我的问题。)问题:①你现在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②请描述一下周围的环境。③主人公在干什么?他的情态怎样?④第一幅画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这时的情态怎样?⑤第二幅画面是作者想象的,你们要想方设法进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么?(考试结束,到底谁能被选上呢?请注意收听明天的新闻播报。请回到现实中来。)6.分别找出描写景物和情感的词句。7.第一幅画面无论写景还是写情,都是为了突出什么?第二幅呢?8.体味意境美的方法(点拨:1.抓画面;2.抓情感。)9.归纳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1.名句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点拨:1.分析意像;2.联系环境。)12.体味婉约风格(点拨:1.从题材上看;2.从情感上看;3.从基调上看。)运用迁移及时反馈促进同化参考资料,少熬夜!13.做练习:对《雨霖铃》意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都这样,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答案:B)14.检查背诵15.教师小结: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其中体味意境也是教学难点,因而掌握体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赏析名句也是教学难点,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联系情景。但愿这些方法对你们以后鉴赏诗词有所帮助。八、布置作业:请运用今天学习的赏析意境的方法欣赏下面这首词。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九、继续播放《梁祝》,在优美的乐曲声中结束。《雨霖铃》教案【第二篇】【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互致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复习提问】(3分钟)回忆学过的词,并说说词的`特点【导入新课】(3分钟)1、听乐曲说出曲名《送别》2、导入别离之情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板书【讲授新课】(72分钟)一、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柳永概况。2、教师补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对北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第二他发展参考资料,少熬夜!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美。柳词在宋代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二、背景资料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思想感情。三、重难点解决过程(一)齐诵《雨霖铃》(二)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语调(悲凄低沉)(三)学生随录音带自由读全词理解词义,在音乐中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并使词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从而把握词的景与情领悟意境。(四)赏析词的意境1、让学生把上下篇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2、教师示范: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场暴雨刚刚停歇,蝉凄切地鸣叫不已,词人面对着长亭,心情更觉悲凉。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他的心爱之人为他送行,两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心情,正在恋恋不舍之际,船夫催促着“开船喽——开船喽——。”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对,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词人想在即将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霾,空旷的天空。小结:上篇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篇紧承上篇:是词人想象别后的情状,小船临岸,词人酒醒只见习习晓风吹拂杨柳,一弯残月挂在天空。词人现在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总结:全词凄凉的意境让我们感觉的浓浓的别离之情。过度: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别离的苦痛,如何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霖铃》的写法。(五)鉴赏要点(先读后赏,在探讨)1、融情入景的写法(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长亭”“骤雨”词人一开头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而蝉的叫声更让人感觉的悲凉,骤雨过后天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所以这首词不仅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是在写心情。(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这些景物在南方是很平参考资料,少熬夜!常的。可是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后就变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烟波,另人惆怅;沉沉的暮霭让人压抑忧伤,那空阔的楚天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对景物的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拿它代表柳词。这没有一个字写情,而没有一个字不写情。李白诗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就似乎有必然的联系了。借杨柳抒离情成了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杨叶比愁眉,愁长比柳丝。”因为有这种习俗的存在,所以离别的人一看杨柳就会涌起离愁别绪,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词中“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秋月的风是凉的,秋日的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凉冷落之感。这样在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一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而这幅凄清的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酒醒之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这情景是多么的凄凉难耐的啊!2、虚实相济(简单介绍)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着意描写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六)再次齐背《雨霖铃》四、板书设计寒蝉长亭骤雨实烟波暮霭楚天虚杨柳晓风残月虚【课后作业】(1分钟)预习现代诗二首《雨霖铃》教案【第三篇】【学习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1、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考情分析】1、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考试题型:五选二的选择题、主观题3、分值:11分【课前学习案】1、作者回顾: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柳永是的代表词人。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有词集《》。2、基础知识(1)字音。雨霖铃()骤雨()凝噎()呜咽()暮霭()和蔼()今宵()云霄()(2)解释下列词语。凄切:无绪:经年:风情:【课上学习案】1、预习检查:小组交流完成的所有内容,并用红笔在学案上进行补充。(小组交流1分钟,展示1分钟)2、知识讲解:(1)整体感知全诗①一读诗歌,注意字音和停顿。(读诗歌1分钟)②二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听录音1分钟,读诗歌和理解诗意3分钟,展示3分钟)③三读诗歌,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读诗1分钟,独立完成1分钟,展示1分钟)(2)品读探究①词的上片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场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参考资料,少熬夜!(独立完成3分钟,小组探讨4分钟,展示结果5分钟)②结合虚实的定义,说说上片哪些诗句运用了实写,哪些诗句虚写?有何作用?(独立完成2分钟,小组探讨2分钟,展示结果3分钟)3、知识应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钟)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作于被贬滁州期间。槎,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句进行赏析。4、知识拓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4分钟)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5、课堂小结(1分钟)(1)梳理知识体系:诗歌表达技巧: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等)②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烘托、比兴、虚实结合(2)重点、难点回顾1、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3)方法归纳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①设题方式:A、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B、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C、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D、诗(词)的中间两联(上片或下片)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②答题思路: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步:点手法(准确指出诗句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作
本文标题:《雨霖铃》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81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