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两年制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两年制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2004.5一、几个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1)两年制好还是三年制好?(2)在突破“老三段”的学科系统化课程后,课程还有体系结构吗?是以什么为系统化呢?(3)“科目课程应以够用为度”,那么课程还有结构吗?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是什么呢?(4)高职教育专业有基础吗?是学科基础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呢?(5)二年制的课程设置要学习三年制吗?如果不是,又该怎样设置呢?要不要反过来——三年制学习二年制呢?银领工程系列丛书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目录第一篇序言1.编写背景2.编写目的3.适用范围4.使用方法5.研制者目录第二篇背景第一章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与借鉴6.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定义与课程模式7.模块式培训模式8.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9.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趋势第二章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经验10.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资格证书体系11.管理与运行体系12.课程开发依据13.培训包的能力标准14.专业开发15.信息技术国家资格能力体系的特征16.课程开发17.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目录第二篇背景第三章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经验18.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双元制的课程体系20.课程开发21.行动导向的教学法22.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23.职业学院(BA)的教学方案第四章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24.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25.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26.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偏差和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目录第三篇理论第五章课程的基本概念27.课程的定义28.课程的理论基础29.课程心理学基础30.课程的教育学基础31.课程的社会学基础32.课程的哲学基础33.课程范型34.课程模式35.课程的逻辑关系目录第三篇理论第六章几种经典的课程模式及其开发方法36.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及其开发方法37.过程模式及其开发方法38.情境模式及其开发方法39.实践与折中模式及其开发方法第七章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4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研究41.宽基础、活模决(KH)集群式课程模式42.多元整合课程模式43.上海高校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课程模式44.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目录第三篇理论第八章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研制思路45.VOCSCUM及其开发方法的研制背景46.就业导向是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方针47.职业的基本概念48.职业与课程49.坚持与时俱进的能力本位课程50.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的逻辑关系目录第三篇理论第九章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VOCSCUM)课程概念51.VOCSCUM的课程观52.VOCSCUM课程的定义53.VOCSCUM课程的理论基础54.VOCSCUM课程目标55.VOCSCUM课程模式56.VOCSCUM课程范型57.VOCSCUM课程类型58.VOCSCUM课程结构59.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60.VOCSCUM课程解决方案目录第三篇理论第十章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61.基本原则1:设置专业的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62.基本原则2:设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63.基本原则3:适应学生智能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64.基本原则4:设计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65.基本原则5:设计中观课程的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66.基本原则6:设计微观课程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67.基本原则7: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68.基本原则8:评价课程的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69.基本原则9:保障原则——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70.基本原则10: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目录第四篇方法第十一章行业分析方法71.行业分析方法概述及结构72.行业能力分析方法73.行业职业分析方法第十二章专业设置方法74.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75.专业设置整体结构框架76.国家专业目录和行业分析77.地方对专业目录的修定78.学校的专业规划目录第四篇方法第十三章专业课程开发方法79.VOCSCUM专业课程开发方法的特点及开发流程80.VOCSCUM专业课程开发方法第十四章单元课程开发方法81.VOCSCUM单元课程的含义82.VOCSCUM单元课程的范型83.VOCSCUM单元课程的开发流程84.VOCSCUM单元课程开发方法第十五章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案85.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案的特点86.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及使用方法目录第五篇案例第十六章行业分析案例——IT行业分析87.IT行业能力分析88.IT行业职业分析第十七章专业课程开发案例89.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问题90.两年制专业课程开发案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解决方案91.两年制专业课程开发案例——室内环境控制工程(空调暖通)专业课程解决方案92.三年制专业课程开发案例——计算机信息管理(Web数据库应用开发)专业课程解决方案93.三年制专业课程开发案例——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解决方案目录第五篇案例第十八章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开发案例94.北京联合大学与ATA公司联合开发的专业课程案例三年制专业课程开发案例——多媒体制作专业课程解决方案95.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IT专业协作委员会与信息产业部和企业合作开发的专业课程案例第十九章单元课程开发案例96.案例的基本结构97.问题中心范型的单元课程开发案例——程序设计基础98.项目中心范型的课程开发案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99.项目中心范型的课程开发案例——服装专题设计与工艺制作100.体验中心范型的课程开发案例——暖通空调系统维护技术实习101.培训中心范型的课程开发案例——汽车维修技术取证实训银领工程系列丛书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编委会成员主编:高林鲍洁副主编:王洪陶秋燕成员:袁玫、樊月华、洪京一、谭鲁涛、许远、王珉、张恩祥、鲍有文、陈瑞阳、丁容仪、李蕙敏、黄标、嵇伟、粱燕、赵楠、丁桂芝、姚文庆、屠全良、王海春在研制过程中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领导及孟广平、杨金土、刘来泉、赵志群等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启发了研制者的思路,对方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一)概念1.就业导向2.职业能力系统化(二)基本原则1.设置专业的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2.设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3.适应学生智能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4.设计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5.设计中观课程的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6.设计微观课程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7.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8.评价课程的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9.保障原则——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10.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VOCSCUM课程及开发方法(一)概念1、就业导向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行业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基础。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训练的时间、强度等依据行业分析得到的职业标准和熟练成度要求而定。专业分类以行业为主,而非以学科为依据。2、职业能力系统化(1)职业概念职业职业分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资格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2)职业与课程职业的标准和能力将课程与职业联系起来VOCSCUM的采用了行业的能力分析和职业分析的方法,制定出职业-学习分析表,把职业的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开发出专业课程,它是间接面向职业的。课程与职业的联系状态不同,人才培养的效果也不同建立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3)能力本位能力本位课程是由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的根本不同目前仍然是“学科本位”还是“能力本位”的问题。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本身也是与时俱进的。能力本位的能力本身还是因地而异的。◆我国现阶段下国情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所展望的后现代化观念,很多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结构和人才需求状态存在地区性差别。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与很多发达国家人口状况差别巨大,影约巨大。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能力本位的内涵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指职业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岗位能力,能力本位的教育即指以“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的教育。(4)职业能力组成: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分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三个方面。职业关键能力学习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等。工作能力: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协调能力;对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中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案和途径等方面的能力等。(5)职业能力系统化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特别强调在培养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力,对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分析、设计、发展、执行、评价与鉴定等各个方面构建最完整的职业能力系统体系。(6)VOCSCUM课程VOCSCUM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通过行业分析,在明确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运用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7)逻辑关系心理学社会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就业导向的课程观课程范型(三层次)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基本原则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二)基本原则1、设置专业的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专业应面向实际应用设置(三个观点,三个层次)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三个层次为国家、地区和学校。2、设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培养目标为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有“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三种类型。3、适应学生智能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学习途径。对于高职学生我们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课程,使教学更适合开发他们的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设计宏观课程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VOCSCUM专业课程设置是在能力本位课程观指导下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方案要从职业分析入手,专业分析可直接使用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给出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每个专业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5、设计中观课程的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专业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设计围绕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系列“任务-课程链路”。链路课程可以通过把职业专门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综合性任务,并考虑劳动组职形式的时空特点,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6、设计微观课程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VOCSCUM的单元课程实施多范型原则,共包括五种基本的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训练中心课程范型、任务中心课程范型、体验中心课程范型、培训中心课程范型。
本文标题:两年制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8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