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产学结合培养艺术人才舞台精品彰显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产学结合培养艺术人才舞台精品彰显办学特色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二00八年十月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目录¾产学结合培养艺术人才,舞台精品彰显艺术特色¾附录一:保留教学剧目名录¾附录二:优秀毕业生代表简介¾附录三:学生在校期间获奖情况统计¾附录四:部分毕业生获奖情况统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1产学结合培养艺术人才舞台精品彰显办学特色---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特色项目报告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舞台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先后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创作和演出了一批保留教学剧目,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优秀毕业生代表如:朱世慧,两届“梅花奖”得主,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京剧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丹丽,两届“梅花奖”得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徐帆,著名影视明星,“梅花奖”及第23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获得者;吴珍艳,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及第九届法国国际舞蹈比赛现代舞女子组金奖获得者;李琼,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特别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汪金媛,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李铁,影视话剧双栖明星,编导演的话剧和小品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大奖,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高翔,曾任广东省文化总公司副总经理、音乐总监,现任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音乐总监,广东音协秘书长。获首届中国爵士鼓大赛十大鼓手奖,多次担任大型文艺活动音乐总监;李睿,创建上海形格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麦当劳华东及中南地区形象设计总监;陈莉莉,全国新人新作声乐比赛一等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奖、2008年文化部音乐剧比赛文华奖获得者;黄琳,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表演金奖获得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2有代表性的保留教学剧目如:《双教子》,1965年赴广州参加了中南五省现代戏会演,随后在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巡回演出50余场,后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大型舞蹈诗《金陵十二钗》,舞蹈专业教学保留剧目,在社会公演40余场次;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获文化部“2006年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和“全国新剧目调演”一等奖,2007年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及“最受观众喜爱剧目第一名”,目前已公演了100余场。50年的丰硕办学成果,是学院坚持探索和贯彻产学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的结果。一、对产学结合的理解和认识2004年,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说: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战线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实行产教结合的重要性,增强推进产学结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新的形势下,要在总结和推广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力度,全面推进产教结合。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3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什么是产学结合?简单地说,就是要把职业院校的办学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但产与教如何相结合,缺乏准确的界定和说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培养艺术人才的教育基地,我们认为,产学结合就是要把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艺术生产实践相结合。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学院要培养适应社会艺术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艺术人才,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二是学院在合适的条件下要参与和承担一定的艺术生产或艺术创作活动,直接立于社会舞台之上,而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那么如何推进产学结合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从办学思想到教学思想上进行了认真地思考与总结,在教学上坚持艺术实践,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在办学上,依托社会人才需求拓展办学方向,积极推行定向培养和委托代培等校团合作办学机制;在艺术生产上,整合社会资源,创作和建立一批各专业既能用于课堂教学又能用于舞台演出的保留教学剧目,特别是舞台精品剧目。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是基础,是教学模式;校团合作是形式,是办学机制;产学结合是方向,是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是根本,是办学的最终目标。实践教学、校团合作和产学结合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而舞台精品则是学校产学结合办学成果的集中体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4二、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探索和创新产学结合的成果1、以戏曲剧目为载体,走产学结合的道路。1958年学校创建时,为湖北省戏曲学校,首届学生招收了京、汉、楚三个戏曲表演班。以这三个班的毕业生为基础,湖北省组建了省京剧团、省汉剧团和省楚剧团。湖北省是个戏曲大省,戏曲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学校,在几十年的办学中,我们先后开办了京剧班、汉剧班、楚剧班、黄梅戏班、荆州花鼓戏班、南剧(采茶戏)班和川剧班。戏曲人才的培养,既强调“唱念做打”基本功的训练,也讲究“以戏促功”。因此,学校提出了重视戏曲剧目教学的指导思想,采取移植和创作等方式建立了一批戏曲教学剧目。如京剧保留教学剧目有《望江亭》等123个,汉剧保留教学剧目有《黛诺》等76个,楚剧保留教学剧目有《双教子》等53个(详见附录一:保留教学剧目名录)。大量的剧目教学规范了学员“唱念做打”等程式技术的运用,学会把技巧与表演相结合,运用程式技术技巧为表演服务。戏曲剧目教学也是课堂与舞台相结合的桥梁。为了使学员体会到舞台与课堂的差异,学会舞台形象塑造等表演技能,缩短从学员到演员的距离,学校把大量教学剧目搬上了舞台进行社会公演。如京剧教学剧目《望江亭》、《玉堂春》、《奇袭白虎团》在社会公开演出各20多场;汉剧《黛诺》公开演出50余场,1964年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全国发行;楚剧《刘三姐》、《社长的女儿》公开演出80余场和100余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5场。有代表意义的剧目如楚剧《双教子》。该剧1965年由我校教师余笑予老师导演、方光诚老师作曲创作完成,同年赴广州参加了中南五省现代戏会演,随后在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巡回演出50余场,又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制成戏曲艺术片。重视剧目教学和舞台实践,使优秀人才辈出(详见附录二:优秀毕业生代表简介)。杰出代表如朱世慧,被誉为“世界第一名丑”,因主演《徐九经升官记》、《药王庙传奇》、《膏药章》、《法门众生相》,两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届文华表演奖和“梅兰芳金奖”,并被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再如刘丹丽,曾荣获全国戏剧小品表演金奖、全国现代戏汇演优秀演员奖;1997年荣获了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同年获得了第1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再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艺术家。再如徐帆,1978年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花旦,1992年开始进入影视界,主演了大量影视作品,以《阮玲玉》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以电影《青衣》获第23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2、创建教学剧(曲)目,推行产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艺术人才需求的多样化,1988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艺术学校,专业拓展到戏曲、音乐、器乐、舞蹈、美术等,发展成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校。学校借鉴了戏曲剧目教学的宝贵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重视舞台实践的教学传统,创建了各专业的保留教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6学剧目和教学曲目(具体情况见附录一:保留教学剧目名录)。如舞蹈专业按类别建有古典舞剧目39个、民间舞剧目49个、现代舞剧目5个和学校原创剧目25个;声乐专业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建有教学曲目80余个;器乐专业按类别建有教学曲目43个。这些教学剧(曲)目,既运用于课堂教学,又能运用于舞台演出,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每年学校组织学生艺术团参加各类公益和商业演出30场以上,如参加省市电视台的演出;以各种形式组队赴深圳(世界之窗)、海南、浙江、江苏等地及省内各地巡回演出;应邀参加省内外各类文化节、艺术节的演出,如北京国际舞蹈节、荆州龙舟节、襄樊诸葛亮艺术节、信阳茶叶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有代表意义的剧目如大型舞蹈诗《金陵十二钗》。该剧由学校自筹资金一百余万元,于1996年经数次改编创作完成,已成为舞蹈专业自创保留教学剧目,并在社会公演了40余场次。剧目的创作,丰富了教学和演出内容,锻炼和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如97届毕业生吴珍艳在《金陵十二钗》中主演“林黛玉”,提高了表演技能、技巧,当年毕业分配到湖北省歌舞团后,主演舞蹈《荷花赋》即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1998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攻读现代舞专业,20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九届法国国际舞蹈比赛中以舞蹈《也许是要飞翔》获现代舞女子组金奖。3、创作艺术精品,深化和发展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72003年,学校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独立的艺术职业学院。学院升格后,一如既往地重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如影视表演系排演了大型话剧《恋爱的犀牛》和《雷雨》,音像技术系为湖北电视台进行作品创作和录音等。2003年学校参加各类演出40余场,2004年33场。2005年学校抓住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举办的契机,承担了《家住长江边》的创作和演出任务。《家》剧是一部全面展示湖北独特风土民情和文化魅力的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2005年开始进行创作,2006年5月31日在湖北剧院首演成功,目前已公演了106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6年9月《家》剧荣获文化部“2006年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10月又获得文化部“全国新剧目调演”一等奖;11月,赴北京参加“极目楚天舒——湖北文化周”开幕式演出,受到刘云山、张思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张继刚、陈维亚等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省长罗清泉同志称《家住长江边》是“继歌剧《洪湖赤卫队》之后,荆楚文化的又一个象征性符号,是一张靓丽的湖北文化名片”。2007年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家》剧荣获“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及“最受观众喜爱剧目第一名”。为此《中国文化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湖北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新华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为确保《家》剧的成功,学校共有近200名学生和60多名教职工参加和承担了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任务。三年的舞台艺术实践,既使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特色项目8教师积累了舞台表演经验,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也使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完成了从学生到演员的过渡,为她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一批演出保障队伍,学校已具备独立组织大型演出任务的能力。《家住长江边》的成功,是对学校产学结合能力的一次成功检阅。它既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教学成绩,也充分肯定了学校的舞台创作和舞台保障能力。三、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坚持和探索产学结合的经验总结从戏曲剧目教学和舞台实践,到剧目教学和舞台实践,再到舞台艺术精品的创作,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在艺术创作和产学结合上实现一次次创新和突破,培养了大量各类艺术人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面向社会办学,开展校团合作。社会人才需求,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才培养的最终准绳,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材,都离不开社会需求的条件和约束。学院时刻关注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找准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主动面向社会办学,面向社会培养人才。如学校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戏曲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音乐、舞蹈、艺术设计等专业,目前这三个专业已成为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重点专业;再如,因就业面窄,相继停办了电影放映技术专业和文博技术专业,调
本文标题:产学结合培养艺术人才舞台精品彰显办学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19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