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3篇
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3篇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3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苏联是怎样成立的?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分层解疑知识迁移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列宁提出和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人文素养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二第周______第______课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知识与技能: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内容及历史作用;掌握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客观的评价“斯大林模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播放《大国崛起》视频和阅读保尔的名言,展现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伟大情操。2、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处理方式: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处理方式:提供材料、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看也存在严重的弊端。3、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大国崛起》视频出示“自学提纲”教师巡视学生阅读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几个问题,教师播放多媒体,出示材料教师提问:教师补充讲解,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出示苏联地图教师讲解请同学们归纳列宁的功绩:出示图片《列宁》引导学生出示材料并提问教师补充讲解播放多媒体教师补充:教师过渡,并导入下一个问题播放视频《大国崛起》斯达汉诺夫,并补充:教师补充:出示毛泽东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课堂小结课件演示巩固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1、新经济政策的提出者、开始实行的时间、内容、意义。2、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国。3、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领导者、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弊端。材料一:列宁:“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工农联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1921年2月28日,在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发生了喀琅斯塔得水兵暴动,它警示苏维埃政府,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问:结合材料,哪位同学谈谈:①为什么说“我们错了”呢?②“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什么办法?③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苏俄在经济步入正轨之后,在政治上也进行了探索,1922年底,苏联成立。我们要正确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词: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底解体,如今已成为历史名词。1924年,列宁逝世,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列宁的主要成就:列宁逝世了,但也并没有阻断苏联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紧接着领导苏联人民的是斯大林。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把重点入在重工业上?材料: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的确,为了社会主义政权的继续存在,为了避免被推翻,就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经济。从而苏联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开始了五年计划,与此同时,也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我们来看看所取得的成就。(第聂伯河水电站图、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图)两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成分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相对于同一时期的欧美国家经济萧条,苏联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气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苏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材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苦恼,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过渡:面对苏联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的小平同志却说了这样一段话:“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请问:后来僵化的苏联模式被称为什么?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③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探索之路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③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难点①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可通过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认知的办法解决。②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可由学生搜集原始史料与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借以解决此重点内容。③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与教师点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苏联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师: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创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将军建立了反革命军队,掀起了叛乱。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维埃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生: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生: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师:老师这儿有一组材料,同学们先看一看战后的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09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