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案例)范例整理5篇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案例)范例整理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案例)范例整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学习下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落实中小学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实践学校育人优势,通过素质拓展、家政训练、科普教育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生活及生存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时间安排20xx年5月17日(星期二)一天三、参加对象初中七年级全体师生、校级领导、政教、教务处人员、校警、医务人员四、活动安排(一)上午1、集中出发:全体师生7:30在慧源广场集中,8:00准时出发。2、始业教育(9:00—9:30):组织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安全事项等教育。3、家政训练(9:45—11:30):全体学生到野炊营地展示各自厨艺,接受老师评价,完成中午就餐。(二)中午1、场地整理(11:30—12:00):学生严格按照要求清理野炊活动留下的垃圾,确保场地整洁,环境卫生。2、休息参观(12:00—12:20):学生在B区就地休息或在班主任带领下统一参观名师林、百果园等景观。(三)下午1、第一节实践活动课(12:30—13:20):分设5个场地开展素质拓展、科普制作、园林树木鉴赏、无线电“猎狐”(或气象观测,任选一个)、心肺复苏术等5个活动项目。具体安排见下表。2、第二节实践活动课(13:30—14:20):交换场地继续参加实践活动。课时时间活动项目参加班级下午第一节12:30—13:20自制棉花糖机初一(1)班无线电“猎狐”初一(4)、(5)班素质拓展初一(2)、(3)班心肺复苏初一(6)、(7)班下午第二节13:30—14:20自制棉花糖机”初一(2)班无线电“猎狐初一(6)、(7)班素质拓展初一(4)、(5)班心肺复苏初一(1)、(3)班3、活动小结(14:30—14:45)4、返校(15:00以前)五、学生要求学生除严格遵守教育局文件通知中的活动内容与办法中的规定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文明礼仪,仪容仪表(一律穿校服),树立学校对外的良好形象。2、班主任要认真作好点名考勤工作(7次点名):7:30(校大门口)、8:00(车上)、9:00(到实践学校门口先排队集中)、11:30(家政项目结束后)、12:00(劳动与参观项目结束时)、12:30(实践活动课开始)。返校后(教室)3、学生临时离开要向班主任请假,不能单独行动,不能到水域周围玩耍,确保安全。4、往返路途颠簸,在车上一律要坐好。5、每位学生准备3个塑料袋。6、垃圾要带回学校清理。六、教师要求1、每班安排2名除班主任外的任课教师,参与家政项目的安全管理,维持秩序初一(1)班:z初一(2)班:z初一(3)班:z初一(4)班:z初一(5)班:z初一(6)班:z初一(7)班:z班主任提前将学生分组名单(每组5~6人)提供给课任教师,以便管理2、家政项目评分由课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3、中餐:教师、随队人员跟班就餐4、随队人员z(领队)、z(医)、2名校警5、车辆安排(政教处负责联系):(因车号还没有最后确定,上车时另行通知)车牌号班级、随车教师空位数总人数:人(其中教师人)请各车带队教师每次上、下车时务必清点好人数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一、活动主题的提出:“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适合四年级学生开展活动。(一)设计意图: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请客吃饭的饮食礼仪必不可少。从小让学生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让学生分小组走出校园,了解有关饮食礼仪、饮食习惯、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二)背景分析: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因此学生对饮食还是有感性认识,并且非常感兴趣的。我校大部分学生家里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房,学生查资料也比较方便。中国人比较注重吃,有的家长就是烹饪高手、美食家,社会上的饭店林林总总也很多,学生去观察、调查、体验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二、活动目标1、通过“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三、实施策略1、唤醒主体意识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参与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活动课程,而且让活动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学生生活于群体之中,相互之间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力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为学习的资源。2、开放活动时空“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具有开放性。3、激发问题意识学生能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其关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科教学入手,并合理迁移,在适宜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巧妙点拨,触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4、培养动手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改变“只说不做”的旧状,要求学生在“查找”“考察”“烹饪”等操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四、活动过程整个主题活动的时长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实施:1、激发兴趣,确定主题;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3、调查访问,实践研究;4、成果展示,体验成功。(一)激发兴趣,确定主题1、观看我国饮食文化的`录像,产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2、以个人为单位,说说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认识。3、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4、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如: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优点;中国小吃;八大菜系之苏菜系;八大菜系之川菜系等。)学生寻找和确定自已的研究专题。实施建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已的方法展开调查。(二)制定计划,做好准备1、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分组。2、各组制订活动计划。3、各组交流活动计划。4、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途径及方法。5、各小组确定研究计划。实施建议: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师长的意见,必须自主地确定课题。(三)调查访问,实践研究1、各小组按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如: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家长请教;走进饭店,实地考察;走上社会,调查访问;在大人的指导下,学做一只菜肴;搜集名人与中国饮食的有趣故事等。)2、教师关注各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3、小组之间互动,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整。实施建议: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四)成果展示,体验成功1、汇报本组人员分工、活动目标、活动经过、调研途径等情况。2、通过手抄报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烧的菜请大家品尝等形式进行汇报。3、学生结合实践过程谈认识、谈收获、谈感想、谈建议。4、引导学生讨论有关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实施建议: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体现成果显示的多样性。五、评价方案活动评价由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他人评价三部分组成。活动评价属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课题活动的名称:压岁钱如何花。实施学校:学生年级:三年级。指导教师:活动主题的提出:春节过后,学生手中都存有很多压岁钱。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对压岁钱的使用不合里,不仅没有计划,有些同学因抵制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从而走入了消费误区,如他们有的购买大量玩具和零食,有的请人大吃大喝,买名牌服饰……甚至有的用于等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此开展了以《压岁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调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拥有丰富、广泛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动目的:1、正确引导学生管理和使用压岁钱,培养学生合理理财的能力。2、了解压岁钱的历史与现状,感受我国灿烂的风俗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资料检索,整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4、主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提高自理自律的意识与能力。5、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在正确使用压岁钱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懂事,培养学生乐善好施、助认为乐的良好品德。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讨论主题倒贴的“福”字,红红的春联,串串的小红灯笼,营造出春节节日气氛,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春节期间你们一定收到了许多压岁钱吧?你们是怎么花这些压岁钱的?关于压岁钱还有许多古老的传说呢,你们知道吗?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就以《压岁钱》为主题组织活动。二、讨论组织分组活动要想合理使用压岁钱,我们先要了解压岁钱是什么。压岁钱的一些历史演变等等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应该先调查些什么问题,怎么分组去活动。1、讨论小结分组A组调查本校100名学生压岁钱获得的金额,消费金额,以及压岁钱的用途(调查途径:问卷调查、采访)B组搜集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搜集途径:上网搜集或到图书馆检索)C组准备表演3个小品《压岁钱》、《妈妈笑了》〈现场操作做头饰〉,时间5分钟,每做一个挣1分钱。d组在全年级征集方案,《合理使用压岁钱最佳方案》征集,并把材料、方案整理好。2、分组后由各组制订小组实施方案,如:调查表、方案征集表等。三、各小组活动1、哪一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教师帮助及时解决。2、师做中期检查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活动资料及时整理装订,并做好总结,等待展示。四、各小组展示成果。导语:同学们,虽然春节过去只有一个月,但我们的压岁钱花的已所剩无几,为了尽快扼制这种“滥花”风气,我们班组织了以《压岁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看到同学们的张张笑脸,老师就知道你们肯定都有不少的收获,现在就把你们活动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吧!b组汇报:搜集到的关于压岁钱的来历及传说《材料》,谈本次活动的感受。导语:无论哪一个故事都充分蕴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爱,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中,下面a组的同学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A组汇报:我们组对我校100名学生压岁钱获得的金额,消费金额,以及压岁钱的用途做了调查,结果如下:压岁钱收入最多的达20xx元,最少的达10元,人均达298.6元,其中90%学生的压岁钱收入超百元。短短一个月压岁钱最多支出1020元,人均每天支出8元,其中40%的开支用在吃、玩上。该组同学谈自己活动的感受,并让大家谈一谈通过听了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案例)范例整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17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