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以自我导向学习系统为主轴的数位人才培育计画
1以自我導向學習系統為主軸的數位人才培育計畫本年度(95年度)一、計畫摘要資訊及數位內容等相關產業是我國很重要的主流產業。1999年時我國資訊工業產值已達398.8億美元。以國際地位而言,當年我國為僅次於美國與日本之世界第三大資訊產品生產國。由此可知資訊相關產業在台灣整體產業中的重要性。然而根據經建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未來幾年資訊及數位內容相關產業,人才短缺相當嚴重。目前政府想推動晶圓代工、TFT-LCD、數位內容與生物科技等「二兆雙星」產業,卻出現了人才短缺的情況。未來三年相關系所大專畢業生僅96000人,與業界需求量仍有25000人落差。本計畫之主要目標,旨在建立「自我導向學習網路平台系統」以輔助教師之教學,並增進本校資訊相關科系_數位內容科技學系(以下簡稱數位系)與資訊科學系(以下簡稱資訊系)學生之學習成效,以加強其未來就業之競爭力。除此之外我們也同時針對數位系及資訊系之課程設計及課程內容,提出以下述具體改進方案:(一)完善課程設計:計畫未來在課程修訂時,邀請相關業界專家出席發表意見。另外,我們也計畫在未來定時地邀請畢業生對目前工作上所欠缺的技能發表意見。(二)產學合作教學:計畫由合作之公民營機構選派適當人員與本校教師進行協同教學,另一方面學生則利用上課、假期或課餘時間進行參觀或實驗。(三)輔導取得國內外專業證照:輔導學生根據未來生涯發展需要,在就學期間有計畫地學習取得相關證照,以利於未來就業需要。(四)推動假期實習:輔導學生根據其興趣、專長和性向到相關產業界或機構進行假期實習。(五)採用及參酌IEET認證程序:推動資訊科學學系,在九十八年前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IEET)。而數位內容科技學系之部份課程實施,亦參酌此認證程序之精神。2二、現況分析(一)數位系、資訊系與學校發展的關係自從師資培育法於八十三年修正通過後,由於時空的變化以及教育環境的變革,師資培育制度已捉襟見肘,面臨師資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於是師範院校轉型成綜合大學已成為了必然的趨勢。本校於民國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分別成立資訊系及數位系,就是為了因應這個趨勢性的變化。所以可以說這兩個系肩負了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轉型是否成功的歷史性任務。(二)目前該領域課程及學程開設現況、師資專業與該領域之關聯本計畫之研擬與執行涵括數位系與資訊系。數位系之課程建構跨教育(Education)、藝術(Art)與科學(Science)等三大學門。其課程設計旨在發展符合現代社會趨勢與市場所需之進階課程,希望能培育出兼有數位學習(Learning)、數位設計(Design)及數位運算(Computing)能力之整合性專業人才。本系訂定的必修專業科目共有:計算機概論、普通物理、設計概論、數位學習概論、微積分、程式設計、音樂創作基礎理論、學習理論、資料結構、設計方法與創意思考、腳本設計、計算機網路、設計心理學、數位課程設計、資料庫系統、使用者介面設計、專案企劃、創意設計、專案管理及專題製作與應用等課程。其範圍涵蓋了學習、設計及計算三大領域。另外系上也針對學生之需要,開有相關進階課程及實務課程做為選修科目。數位系於增聘老師時的首要考量就是能否符合開設課程的需要。所以,就專長與課程的配合度可以說是非常高的。下表所示的是九十五學年度數位系的師資與課程整體性配置表。數位系師資與課程整體性配置表資訊科學藝術設計數位學習基礎課程方覺非老師柯凱仁老師徐照麗老師進階課程96學年度聘任96學年度聘任未定整合課程陳鴻仁老師郭政忠老師王曉璿老師雖然本系之課程規畫已儘量萃取數位學習、設計及資訊等各領域之精髄並融會之,然而課程畢竟橫跨三個屬性相當不同的領域,所以在課程之間的整合,其困難度要較一般科系高很多。目前本系的教師們會試著在跨領域的科目間使用「協同教學」。例如,共同出一個必須使用到這兩個科目的作業,來讓學生們學會整合跨領域的知識。另外,本系也動員了所有專任教師,採用「家族輔導制度」協助學生有關修課及生活輔導,以配合本系所課程規劃需整合科技、藝術與人文的專業之特殊性,有必要對學生學習性向適當導入,以作為日後選課的依循方針。透過制度與組織結合教師引導與學長姊帶領下,學生在四年中可對本系課程作完善之選課規劃,以達順利畢業及畢業後進入理想職場之目的。其辦法如下:1.本制度成立方式以每班學生分成10個家族,視教師人數決定輔導數量。32.輔導內容以學生四年期間的學習計畫為主要內容,輔導學生選課方向符合自己的能力興趣與本系教育目標。3.每位輔導教師分配方式:以家族為單位,每位教師輔導1~2個家族。雖然數位系已經盡力希望能透過諸如上述協同教學及家族輔導制度等措施,來加強整合學習並輔導學生在學選課及畢業後之就業。然而,畢竟數位系是一個強調實作與應用的學系,相關的可能應用五花八門,其相關實務誠非有限的師資專長所能涵概。所以如何加強輔導學生理解並參與相關產業界,就成了一個特別值得探討的議題。在資訊系方面,資訊系之教育目標係針對資訊科技發展之需求,以發展理論與實務兼具、技術與實作並重的軟體開發與網路技術產業人才為主軸。因此在課程的規劃上,同時考量資訊科技技術理論與資訊產業需求相結合,希望可以培育具完整資訊專業訓練且能獨立思考分析之優秀人才。「軟體工程技術」規劃軟體發展方法論、網際服務軟體工程、智慧型系統及軟體品質保證與流程管理等四個核心領域;「網路及行動通訊技術」規劃網路技術、無線計算、行動通訊技術與網路安全等四個核心領域。另正進行規劃「軟體工程學程」以及「網路通訊學程」供學生修習。此外,為增加學生實務經驗,資訊系亦積極主動與公私立研究機構建教合作,增加學生實習實作機會,期使學生們理論與實務並重。所以,資訊系以資訊科技結合軟體工程、網路通訊技術與嵌入式軟體等三個領域發展為主要特色。因此,資訊系的發展目標與宗旨,主要為培養上述三個領域之需求規劃、開發與整合等三方面的資訊專業人才。課程規劃除了基本核心的資訊課程列為必修之外,選修規劃方向皆以培養學生具備軟體工程、網路通訊技術以及嵌入式軟體所須具備的基礎、中階與進階課程為主要依據。同時,更規劃校級的「軟體工程專業學程」以及「網路通訊專業學程」,以提供本系以及本校其他科系學生學生循序漸進的課程引導。「軟體工程專業學程」以及「網路通訊專業學程」大致上已經規劃完成,近期內將提至教務會議討論。下表呈現的是資訊系目前的師資專長及其開課名稱。姓名職級專業領域開課名稱王讚彬副教授網路電話、無線網際網路、行動計算網路管理與分析、機率與統計、通訊系統原理、資料結構、網路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無線網路范姜永益助理教授軟體工程、智慧型代理技術、軟體測試與度量、軟體流程改善程式設計、系統程式、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計算機演算法、視窗環境程式設計、軟體工程、網路與教學賴冠州助理教授計算機系統、網格計算計算機概論、數位邏輯設計、組合語言、研究專題設計、獨立研究、基礎程式設計、高等演算法孔崇旭助理教授軟體架構、物件導向技術電腦繪圖、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作業系統、數位藝廊展示設計、數位藝術暨藝術教育研究、虛擬實境設計與研究、系統軟體設計、視窗程4式設計顧維祺副教授網路安全、密碼學數位邏輯設計、數位邏輯實驗、資訊科技與人生、計算機演算法林嬿雯副教授通訊協定、無線網際網路、分散式系統資料庫程式設計、通訊系統原理、電腦網路研究(三)該領域畢業生就業狀況及產業人力需求之分析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亞洲各主要國家相繼推出數位經濟計畫,例如韓國的CyberKorea21、日本的E-Japan、新加坡的ICT21及我國的「數位台灣計畫」(E-Taiwan)。國家發展方向的轉變,有賴國家競爭力的配合提昇;明日國家的競爭力,蘊藏於今日國民的教育投資與技能水平。「數位台灣計畫」的願景為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加速帶領台灣邁向知識新經濟、提昇產業競爭力、建立高效能的政府與形成高品質的資訊社會。另外,2005年行政院於「新十大建設」中,亦規劃370億的「M台灣計畫」,建置無線(Wireless)與行動(Mobile)網路上數位內容與應用服務之產業發展環境。更於今年提出「U台灣計畫」,期能創造「行動台灣、應用無線、商機無限」的未來。繼「兩兆雙星」計畫後,政府期望透過「M台灣計畫」、「U台灣計畫」以及其中的「無線寬頻應用示範計畫」將無線通訊應用打造成為台灣的「第三兆產業」。因應此趨勢發展,民間亟需大量相關領域人才,協助政府落實相關計畫。然而,人才是發展新興科技產業的關鍵,沒有優秀的人力,產業就無法持續提升。資訊人力的培育是發展「數位台灣」的根本。由於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產業深受其衝擊,資訊專業人才需求甚殷,而資訊應用日益普及,應用資訊亦成為現代國民的必備能力。因此在數位內容上中下相關產業的合作體系中,皆須大量相關的資訊人才。而資訊化的浪潮已逐漸從學校、企業及政府部門的應用走入家庭及民眾日常生活。因此適質適量地培育資訊人力,是我國發展資訊工業邁向數位化社會的當前要務。然而,人才是發展新興科技產業的關鍵,沒有優秀的人力,產業就無法持續提升。然而在許多相關座談會中,有許多專家學者提出國內科技人才不足的問題,例如在《產業科技人才短期供需重點調查推估分析》報告顯示,未來3年我國重點高科技產業,在半導體、顯示器、數位內容產業、通訊產業方面,都嚴重缺乏人才。而根據電機電子公會統計,未來十年臺灣將每年缺9000名高級資訊人才。資訊人力的培育是發展「數位台灣」及「行動台灣」的根本。由於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產業深受其衝擊,資訊專業人才需求甚殷,而資訊應用日益普及,應用資訊亦成為現代國民的必備能力。因此,適質適量地培育資訊人力,是我國發展資訊工業邁向數位化社會的當前要務。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於92年5月5日提出「長期科技人力供需推估及因應對策」報告中亦指出民國92至100年間以學士學位(含二技、四技畢業生)供需要求而言,資訊、工業設計、工業工程、材料工程等人才供不應求;而碩士學位中資訊人才亦嚴重不足,每年平均達3,300人。因此該報告中指出:「鼓勵大學校院因應未來產業發展,調整目前供過於求之科系,規劃獎助措施,改增設與新興產業相關科系」。此外,該會也於民國95年1月提出「我國未來10年科技人力供需趨勢」報告,該報告指出,自民國94年至104年,以電機資訊、工業工程、工業設計碩士人才需求缺口最大,其中以電機資訊為主,平均每年缺口5達9000人。該會表示,大學人才供給大於需求,主因是業界對科技人力素質要求提高,未來要求碩士學歷將日益普遍。據這項報告分析,自94年至104年,學士程度者在電機資訊方面,平均每年供給大於需求1萬2950人,反觀碩士程度者,同樣在電機資訊方面,平均每年則是出現需求缺口9000人,顯示高級人力需求相當殷切。在數位人才需求方面,據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於2005年進行的調查,推估綜合產業與企業之需求,企業所需之在職訓練約為805人次,新進人員則約為145人。在人才類型方面,數位學習業者對「設計師」、「工程師」、「媒體師」之需求較高;企業部分,對「規畫師」、「設計師」以及「講師」的需求較高;在政府相關單位部分,其需求狀況較類似於企業,以「規畫師」與「設計師」為主。至於數位人才的供給面,大致可以分為在職人員培育以及新進人員培育兩類,在職人員的培訓管道包括數位學習國家計畫,約佔42%;或透過業者、外聘講師開課、包班、派訓到其他單位,或學校推廣中心推廣等方式培訓;新進人員培育管道則以學校體系正式拿到學位的畢業生為主。雖然目前人才供需大致能夠滿足缺口,但數位學習的市場在不斷成長擴大中,對人力之需求也定將隨之增加。6推動假期實習三、改進方案透過「畢業專題」與「業界實習」之業界需求導向,在需求與表現之間不斷修正課程目標與自我導向學習網路平台,持續迴圈,形成轉化、改進之脈絡,以輔助教師之教學,並增進數位系與資訊系學生之學習成效,以加強其未來就業之競爭力,上圖所示為本計畫之架構圖。下圖則說明本計畫在師資面、課程面及學生面之具體改進方案:自我導向學習網路平台系統以自我導向學習系統為主軸的數位人才培育計畫輔導取得國內外專業證照採用及參酌IEET認證程序以自我導向學習
本文标题:以自我导向学习系统为主轴的数位人才培育计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1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