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参考4篇】
好文供参考!1/19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参考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参考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机械运动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好文供参考!2/19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好文供参考!3/19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二、质点:(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好文供参考!4/19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2、什么叫质点?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三)总结提高: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三、时刻和时间间隔好文供参考!5/19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3、校百米纪录是、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四、位移和路程(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探究活动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好文供参考!6/19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第二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好文供参考!7/19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演示]-1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而只需验证就行了。2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活动:好文供参考!8/19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数据处理:明确本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右图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面作零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如果动能的改变量等于势能的改变量,于是有上式亦可写成22Ea=Eb,即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如果实验证明等式成立,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上图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式中2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1.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好文供参考!9/19右图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各段间的距离。根据公式,t=2×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t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例如:-3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方法引导解决某些力学问题,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较方便。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动能和重好文供参考!10/19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就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题剖析(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例1]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解析: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除了重力做功外,可能还有其他力做功,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除了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对降落伞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应选。C.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除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D.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应选。可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力做功情况是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一般程序。[例2]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好文供参考!11/19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B.物体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D.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由于斜面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实际位移方向和物体所受支持力的方向不垂直,所以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功(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对斜面体做了功(正功),斜面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斜面体的机械能也不守恒。对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斜面体和物体之间的弹力是内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即不消耗机械能。在物体和斜面体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斜面体的动能。所以本题选ACD.(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56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应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从而正确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布置作业课本P37作业4、好文供参考!12/195、6.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有人设计了这样一台“永动机”:距地面一定高度架设一个水槽,水从槽底的管中流出,冲击一个水轮机,水轮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抽水机和一个砂轮。他指望抽水机把地面水槽里的水抽上去,这样循环不已。机器不停地转动,就可以永久地用砂轮磨制工件做功了(右图)。请你分析一下,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共转变成哪几种形式的能,说明这个机器是否能够永远运动下去。机械运动教案【第三篇】一、目的要求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理想模型。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5、知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好文供参考!13/19方法之一。二、重点难点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2、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车辆行驶,火箭发射,卫星飞行,电子绕核运动……归纳:1、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2、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怎样描述机械运动?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1)静止是绝对的吗?(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好文供参考!14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4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