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生字新词“抗属,良民证,验讫,呆板,戳记,忌讳”2、了解照片的来历和用途,感受劳动人民痛恨侵略,渴望幸福与自由的思想感情及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3、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距保定七十公里处有一个享誉全国的5A级旅游景区。这里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簇簇荷叶随波荡漾,密密的芦苇随风摇曳。美丽的白洋淀孕育了一个如荷花般清新美丽的文学流派这就是“荷花淀派”,而她的代表人物就是生于此长于此文坛巨匠孙犁先生。今天我们就好范文解忧愁2/18跟随孙犁先生的美文《相片》,走进六十多年前的白洋淀,了解那时的事。认识那里的人。二、看标题,猜内容(提前预想,提高兴趣)三、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勾画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其意义,并整理在积累本上。2、概括回答本文的主要人物及其事件3、说说本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力求从文中找出依据)补充资料:四、探究相片,品味人物1、从文中找出有关相片的信息:相片的来历,相片中的人是谁怎样的神态照相时的心情照相时的情形,相片的最初用途,相片的反映了什么?相片的最后用途是什么,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与性格。2、读了课文我们只知道青年妇女要“我”代信件,却不知最终怎样写的,请你为她代出来。(注意书信的格式细致问候,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写作基于阅读,从阅读延伸开去,把写信作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五、[]赏析语言学习写法引:本文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都运用的是什么好范文解忧愁3/18描写呢?探究语言描写的方法1、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句式长短上,所选取的语言的表现力上)2、“某某说”的位置3、对“说”的修饰语六、归纳总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生字新词2、你思想上有什么收获3、你学到哪些写作方法七、检测题1、解释:验讫注音哆嗦忌讳看拼音写汉字chuō记()2、本文主要的事件是什么?用一两句话来概括。3、远房嫂子为什么要将良民证上的照片寄给前方打仗的丈夫?4、本文描写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倒数第二段抬高声音说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教学反思《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士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好范文解忧愁4/18在授课进我以“文中是怎样的一张相片?这张相片的来历是怎样的?那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在信中夹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中心话题。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进行批注,然后同桌,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做出引导,师生共同感悟课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1、文章中中年妇女简洁的画语来刻画人物性格时,年轻妇女说话时的神态的变化,同“笑着说”,“嘻嘻地笑了”到“郑生地说”,理到“抬高声音说”的变化,如果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读,就更能体会到中年妇女的崇高形象得以完美的体现。在这一点上,没有把握好。2、应该抓住青年妇女“高声说”,进行朗读指导,“为什么中年妇女要高声音的说”从而让学生体会青年妇女激励丈夫在前方勇敢杀敌,可以看出中年妇女是多么痛恨战争,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我在这段教学中学生朗读不到位,以至于学生感悟不深刻,东一句西一句,说不到正点上,如果让学生再小组读,互读,细读,就会更好了。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夏午》教学目标:好范文解忧愁5/18知识与技能: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夏日的午后你们曾经到大自然中去吗?去观察过什么呢?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全班交流)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好范文解忧愁6/18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反馈难读的生字词。3、同学们,当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你眼前出现。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静静地读一读,在作者描写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感受。(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4、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把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三。理清文章条理。1、同学们,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生动、可爱,让我们印象深刻。同学们,夏日的午后,人们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对于午睡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请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相关的句子。2、生反馈:“从小,我就逃避午睡。”3、作者逃避午睡,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找出来。想一想,这种感受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时候所产生的?好范文解忧愁7/184、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满生命快乐的后花园的精彩。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牵挂窗外的自然。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过渡:罗兰的文字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让我们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乐生活吧!四。指名读文章1—3段:1、儿时的作者是怎样逃避午睡,跑到园子去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文章的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词句。2、学生反馈:重点句子的赏析:“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A勾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B注意作者描写的动作的叠词的运用,再现作者逃好范文解忧愁8/18避午睡时的动作及神态。(悄悄爬,轻轻迈,经过,打开,享受)C指导朗读。D第三段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是下文的总起)五、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儿时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当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的作者虽然逃避午睡,可也乐趣无穷。他到底获得了哪些快乐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抓住情趣,赏析画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呢?从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读到了怎样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笔,勾画一下。2、学生反馈:(在此部分的反馈时,教师要把握住训练的重点,详讲“野花图”“戏蚁图”和“菜园趣”,而对于其它的画面则通过以读带想的方式略处理。)好范文解忧愁9/18A“野花图“片断精读:“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树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①指名读句子,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们的鼻子去闻……如果用我们的耳朵去听……)②你们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能够将优美的文字还原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③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读书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请大家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预设:学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和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④如果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读书的能力更上了一层。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B“戏蚁图”片断精读:“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好范文解忧愁10/18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①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我”观看地上的蚂蚁。)②根据上个片断的学习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蚂蚁的忙碌和“我”与之亲近的情景。③读出作者看蚂蚁时的那种专注和逗蚂蚁的乐趣。C“菜园趣“片断精读:“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①你读诗,眼前出现了什么画卷?②你爱这宁静的菜园吗?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③作者呢?他爱吗?那个词让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情感?(板书:享受)④让我一起享受宁静的夏午吧!全班齐读。3、重点朗读,体会情感。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①联系上文理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好范文解忧愁11/18②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总是”、“从不厌倦”,说说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③联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④读句子,读出童年的“我”对快乐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三、品读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对午睡的态度。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弃对午后风光的享受。此时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样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读15段。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读出来吗?3、是啊,在这样的午后,作者在享受着这样美丽的景致,难怪他会说出这样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①读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中你最喜欢哪个字?(醒)②说说喜欢的理由。③你们对这三个“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快乐的画面,那么“我也醒着”又是什么意思呢?④“我也醒着”,这个“醒”的意思是说作者不仅“人”醒着,他的“心”也醒着。你们看,一个看似普好范文解忧愁12/18通的“醒”字,在罗兰的笔下竟然运用得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真切,多么让人赞叹!来,让我们读读这个充满夏日诗意的句子。4、有感情的自由读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睁大眼睛,共享这美妙时刻。他们似乎心灵相通,他们彼此欣赏。)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齐读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四。全文小结:夏日午后,也许会让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却在这午后感受到了别样的美丽。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你也会享受到生命的美丽!五。课后练习1、摘抄文中的优美文字,积累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读一读《夏午》的原文,你对罗兰写这篇文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时间,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小学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好范文解忧愁13/18教学准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并有所感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从题入手设悬念I。揭示课题。II。设置悬念。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在宋氏陵园里并列着两个完全一样的墓,安葬着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位默默无闻的劳动妇女为什么会与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吗?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吗?那么请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读后和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二、初步阅读知梗概1)个人自由阅读。2)读后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对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重点品读谈感受a)重点品读。请再读读课文,在自己最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好范文解忧愁14/18上,三言两语都行。b)小组交流。c)汇报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5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