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长江经济带介绍(实用3篇)
好文供参考!1/20长江经济带介绍(实用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长江经济带介绍(实用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由来与演变1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长江“黄金水道”的治理与开发。建国以来,特别是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中央即决定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工作,责成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会,1956~1988年改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负责编制长江流域规划。据有关资料统计,长办在1959年就制定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1983年国家对该报告进行修订补充。20世纪80年代,国内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80年代末就提出“T”字形的发展战略,即由沿海为一个战略轴线,沿江为主轴线形成的整体空间格局。1987年完成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以东部沿海地带和横贯东西的长江沿岸相结合的“T”型结构为主发展轴线。1990年2月完成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进一步表述为“2000年前后,我国生好文供参考!2/20产力布局以沿海、沿长江、沿黄河为主发展轴线”。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并于1990年9月21日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加快长水运主通道建设作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措施之一,写进中央“十五”计划建议。国家“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建设长江中下游内河航运基础设施,打通西部地区沟通东部地区的水运通道。1992年的“十四大”曾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发展。但因各种原因,浦东开发带动流域发展的战略实施不是很连贯,后又逐渐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层出不穷的区域战略所替代。到90年代初中期,长江流域经济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长江沿线七省二市在交通部牵头下签订了《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但“流于形式,效果太差”。有学者指出,由于各省市都想唱主角,不愿当配角,“长江流域经济实际上一直是被割裂了的”。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以省会城市和资源环好文供参考!3/20境承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发展沿干线铁路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这意味着长江流域的新一轮开放开发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长江流域各省市也积极推进沿江地区开发,如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开发、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和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开发等。在这些如火如荼的区域发展态势中,尤以湖北省推进长江经济带开发成效最为显著。2008年12月,湖北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两圈一带”战略,即在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同时,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湖北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完善为“两圈一带”战略。之后出台的《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大手笔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通道,最大限度地发挥长江的综合运输效益。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三大战略格局。在“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一级开发轴线,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城市群之一;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城市群。好文供参考!4/202012年12月,国务院又以国函[2012]220号批复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规划》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水利部的领导下,组织委内参编单位和长江流域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编制完成的,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城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要稳步提高,航运体系不断完善。2009年以来,长江沿线七省二市不断地共同请求中央,“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请求亦引起学界、众多专家的呼应。到了2013年,转机出现。习近平总书记7月21日考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克强总理9月21日在国家发改委呈报件上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请有关方面抓紧落实,深入调研形成指导意见,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了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意见》好文供参考!5/20要求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协调机制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至此,长江经济带的开发终于再次被国家层面提上议事日程。长江经济带2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一边缘”视角于涛方甄峰吴溢)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已越20余年,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4一1985年间,首先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之说。指出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的经济区;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代始,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特别是1992年6月中央召开了“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会议”提出了发展“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第三个阶段是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长江经济带”的联合开发已被提上国家和沿江省市的议事日程。(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意志和战略重点吴传清)好文供参考!6/20尽管长江是中国第一大内河,但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历经了一个长期的思想酝酿过程。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该书部分内容于1918年单独发表,1920年全书英文本出版,1921年全书中文本出版)一书中最早从振兴中国实业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长江流域经济开发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防洪防灾、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但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智库机构学者才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重要代表人物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洪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我国“一线(沿海一线)一轴(长江)”战略构想,随后,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提出“长江产业密集带”战略构想;二是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我国“T”型开发战略构想(即由沿海轴线、沿长江轴线构成国土开发格局),这一主张曾被《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1987)、《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1990)采纳。长江经济带首次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战略构想。标志性事件主要有: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好文供参考!7/20“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要“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依托沿江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一条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综合经济带”。上述“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概念的地域范围指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上海七省一市。长江经济带第一次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是从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沿江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由于国家率先启动了沿海开放战略,实质上并未全国动员式地启动长江流域的整体开发。长江经济带再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十一五”时期启动编制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于2010年12月21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好文供参考!8/20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时,经济布局更趋集中均衡,“使经济增长的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人口和经济在国土空间的分布更趋集中均衡”。该规划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强调了长江流域地区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沿长江通道是“两横(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三纵(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长江流域农业主产区是“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农业主产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是“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家层面的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江淮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含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名列国家层面的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中。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2012年12月,克强副总理视察江西九江,强调重视长江地区发展。2013年3月,克强总理视察上海,勉励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好文供参考!9/20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努力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3年9月21日,克强总理在国务发改委呈报件上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请有关方面抓紧落实,深入调研形成指导意见,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部在北京召开《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同年12月,将长江经济带的地域范围扩展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九省二市。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克强在《政府gong作报告》中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4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014年4月28日,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长江经济带第二次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是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强调“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好文供参考!10/20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梯度发展。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践将重塑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主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新支撑带;将成为推动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经济带;将成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将成为完善中国区域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带;将成为完善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带。主要关注的是学术界、国家层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相关提法首先,从空间维度看。正如克强总理所言,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河和排名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的“黄金水道”,自西向东连接着发达的沿海和广袤的内陆,覆盖了超过1/5的国土、约6亿人口,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往,我国客观形成及重点打造的经济区域主要为“块状”,而长江经济带这一“条状”区域,可以串起长三角、长江中
本文标题:长江经济带介绍(实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36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