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关于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1关于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基础性统一和专业方向特色多样性相结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产学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带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3、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2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5、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以分析本专业相应职业行动领域入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对正在使用的相关知识、方法、手段、标准和设备等要求进行调研,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培养高技术应用能力人才的角度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其转化为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并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其中,设计形成多个不同的技能及相关知识与素质的训练单元,以此进行课程设置、整合与重构,构建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划分职业行动体系、研究职业行动体系中包含的行动领域、确定每个领域当中的工作任务的顺序展开,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的顺序展开。专业教学进程安排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结合工学结合的特点,使课程体系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正常运行。三、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体系(一)基本内容及格式(二)课程设置及类型结构1、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1)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理论学时;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考核、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职业能力课程应按照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课时须分别列出理论和实践学时;(2)要求教学实践学时数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3)课程的排列顺序,同一类别的课程应按开课的学期顺序排列。2、课程分类3(1)按课程类别分为: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职业基本理论素质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岗位能力拓展与训练模块、人文艺术与科学素质拓展模块。(2)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确定的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学生必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3、总学时:三年制总学时应控制在2600-2800学时(学时总数靠上限),课内理论教学总学时控制在1600学时以内。周学时为22~26学时。两年制总学时应控制在1600-1800学时(学时总数靠上限),课内理论教学总学时控制在1000学时以内。统计周学时数时,军训、毕业综合考核学时不列入上述周学时内;学期考试课程为3-4门。4、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门数尽可能减少,必修课门数为25门左右,主干课程应在7-10门,主干课程全部为考试课。5、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进行专业项目的改革和建设。请各系即刻着手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推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真正确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教学安排(一)时间安排1、各专业教学时间共计114周,教学时间分配如下:序号教育教学活动各学期时间分配(周)合计一二三四五六1教学活动时间(92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鉴定、资格认证培训等121616161616922其它教育活动时间(22周)考核22222103岗位认知实践2244机动11111165入学教育、军训116毕业教育、毕业离校11合计1621192119181142、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的培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由各系根据各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自主确定时间,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予以体现。3、岗位认知实践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暑假完成。(二)职业素质课的设置与教学安排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由教务处按照各系及专业具体情况统一协调安排。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相应课程。(三)职业基本理论素质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岗位能力拓展与训练模块教学4安排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基本素质与从业上岗对接,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五、有关说明1、该方案由各教学系按照专业负责组织制订。2、该方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制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论证审核、系部主任审核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学院主管院长审批签字后执行。3、为了统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打印格式,便于装订,请按下列格式要求排版: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内容(包括表格)一律采用Word格式排版,纸型为A4,页面上边距、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均为2.5厘米;字体设置: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文楷体,一级标题为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为小四号,加粗,正文小四号。附表表格标题用加粗楷体小三号,内容原则上按小四号楷体打印,根据表格内容可设为5号字。4、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后,各系将文本稿及电子稿一份同时报送教务处。5、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审定:各系组织专业所在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按照上述要求编制培养方案,并于2009年5月30日前将通过系级审定的培养方案以Word电子文档交教务处。教务处于2009年6月1日至6月15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核。培养方案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汇总并正式公布实施。6、本原则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5附件1×××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二、职业面向1、就业岗位:具体的职业工作位置。2、就业范围:具体的就业领域。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1、招生对象:2、学制:四、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分解表)1、知识结构序号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备注1公共基础知识2专业基础知识3专业实践知识4专业拓展知识2、能力结构序号能力结构能力要求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考证考级要求1基础能力2专业核心职业能力3专业拓展能力3、素质结构序号素质结构素质要求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备注1思想道德素质2身心素质3人文素质4职业素质五、职业资格证书序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必考选考考核等级考试学期颁(发)证发部门1236六、主干课程设置及要求(7-10门)1、①课程名称,②先修课程,③学时数:课内教学学时数、实践(上机实习)教学学时数,、④主要内容及要求。2、…………七、教学计划实施表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见后)2、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见后)3、时间分配表(单位:周)(见后)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计表(单位:学时)(见后)八、毕业条件序号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备注1课程要求2计算机、英语要求3职业资格证书要求4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备注:1、计算机要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非计算机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计算机专业)2、英语(待定)3、所有表格都可自行调整7附表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专业×××方向)序号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各学期周学时分配理论实践12345612周16周16周16周16周16周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22马克思主义原理必修23毛概、邓论和三个代表必修24计算机基础必修69664324+25英语必修14220176444+14+14+16体育必修5882227就业指导必修240▲▲小计915+209+20模块职业基本理论素质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小计模块专业能力培养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小计与训练模块岗位能力拓展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必修顶岗实习必修小计文化素质与社会工作能力拓展模块(特色课程)附表2必修40讲111415小计合计备注:1.就业指导课程分别于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完成,每学期20课时。8附表2、人文艺术与科学素质拓展模块(特色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序号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各学期周学时分配12345616周16周16周16周16周16周1文化素质与社会工作能力拓展模块(特色课程)写好中国字必修2讲▲2实用写作必修3讲▲3演讲与礼仪必修3讲▲4沟通技巧必修3讲▲5历史文化常识必修3讲▲6领导艺术必修2讲▲7历练必修2讲▲8音乐欣赏必修3讲▲9共青团史必修3讲▲10青年修养必修2讲▲11青年心理必修3讲▲12活动组织与策划必修3讲▲13体育素质拓展必修6讲▲14国情政策知识必修2讲▲▲合计40讲111415备注:理论教学配合学生活动实现附表3、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序号实训项目名称学时数学期实训场所教学要求备注合计9附表4、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学年学期教学周数理论教学集中实践考核毕业教育机动合计备注军训及入学教育顶岗实习毕业综合考核其它集中实践一一二二三四三五六1合计附表5、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计表(单位:学时)项目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备注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训学时数所占比例总学时数
本文标题:关于制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4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