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石潭记教案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石潭记教案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石潭记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能力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四)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解决方法:教师讲解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小石潭记教案2知识能力: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在失意郁闷时寄情山水,唐代有一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二、作者及文体简介、出示柳宗元简介,并指名学生读。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学习重要字词的含义。2、听录音朗读,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3、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四、知与不知试试看、1、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意思。水尤(清洌)往来(翕乎)犬牙(差互)(凄)神(寒)骨2、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以其境过清,为堪为岩五、临潭观景悦心情、1、小组合作探究、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石,哪些句子写水清,找出相关句子,并说明理由。⑵、文章一开头,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观鱼时与游者乐,可是坐潭后,竟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凄”,矛盾吗?为什么?⑶、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的景与情如何统一的?2、学生交流,解决问题。3、教师小结。六、寄情山水抒真情。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比赛。2、作业:任选一处景致把它写成1篇短文。小石潭记教案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能力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参考资料,少熬夜!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四)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解决方法:教师讲解。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七、教学步骤导语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一)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参考资料,少熬夜!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参考资料,少熬夜!(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二)总结、扩展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八、布置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青树翠蔓(3)日光下彻(4)其岸势犬牙差互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教案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45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