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22年度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2篇
2022年度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2篇6月30日开始,受到强降雨影响,很多人加入了救灾的工作,也涌现了不少抗洪救灾感人事迹,下面就是网友给大家分享的2022年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欢迎大家来参阅。2022年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1李兵叶,男,197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鸡泽县韩固村党支部书记。韩固村现有人口3600人,党员81名。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委成员5名,交叉任职2名。7月19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打破了韩固村群众平静地生活,也彻底打破了李兵叶同志的工作节奏……按照上级要求,李兵叶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始连夜转移群众。他先是通过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赶紧转移,嗓子都喊哑了。但他没有休息一分钟,就与其他村干部一道挨门挨户叫醒睡梦中的乡亲们。91岁的建国前老党员张天保,家中人员非老即傻,李兵叶安排专人护送转移;80岁的李振兴,患偏瘫卧床不起,子女全部在外地打工,李兵叶主动安排人员帮助转移;李在社,患脑梗行动不便,李兵叶组织人员将其抬上车送到安置点……最终,除村“两委”干部和本村水性好、有抗洪经验的抢险队员外,其他人员全部撤离到了安置点和安全地带。李兵叶一方面组织群众转移,一方面组织由本村青壮年组成的抢险队进行护堤。洺河流经韩固村段长达1000多米,为了护村,李兵叶带领抢险队员沿河全部筑起了1米高的防洪堤坝。他担心洪水万一决堤从村庄北侧进村,他带领群众在村庄北侧筑起了三道高约1.5米总长近千米的防洪堤坝。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兵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7月21日下午洪水在村庄冲毁了堤坝,疯狂地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处乱窜。当抵达村北堤坝时,由于堤坝阻拦流速明显变慢,在接连冲破两道堤坝后,在第三道堤坝面前停了下来,使村庄得以保全。7月21日上午,洺河的水位达到峰值。韩固村东有一座通往县城方向的桥,洪水已淹没桥面50多厘米。从上游顺流而下的柴草、树枝和杂物全部被桥南侧的栏杆阻拦,使洪水无法正常流向下游,更糟糕的是桥东侧还有一堵长约20米的墙头,严重阻挡了河水,河水几乎要平岸了。只有把墙头推倒,把树枝、杂物全部清理,才能使水流畅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场的消队队员因为对地形不熟悉,准备调救生艇过来,乘救生艇前去,但需要时间,而当时的情形已是刻不容缓。当地群众对地形熟悉,但由于水流太大、太急,无人敢去。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李兵叶同志挺身而出,只身涉水前往。他在洪水中艰难地向着墙头前进。近了,近了,更近了……最于到了墙头下。他使尽全身力气去推,但墙头纹丝不动。当时,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为了村庄不被淹,为了群众的财产不受损失,今天豁出去了!”只见李兵叶奋力地用肩撞、用肘砸。肩膀痛了,他不停歇,肘部流血,他顾不上。一块砖、两块砖……一米、两米……终于,随着“轰”地一声响,李兵叶同志在茫茫的洪水中,以一人之力,将20米长的砖墙踩在了脚下,使得洪峰顺利通过!两岸的干部群众几乎在同一时间,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这掌声代表了干部群众对李兵叶同志感人事迹的高度赞誉,代表了大家对李兵叶同志万分感激,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比崇敬!当时,在场的县公安局长李树强,对李兵叶同志竖起大拇指,说:“你是真正的人民英雄!在李兵叶同志的带领下,韩固村在这场30年一遇的大洪灾中,村庄没有进水,人民群众的财产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得到进一步确立,更加突显了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县、镇领导对李兵叶同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李兵叶同志的先进事迹也在十里八乡被广为传颂,一时成为佳话。2022年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精选52022年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2暴雨如注,江湖超警。7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目前已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385万多人次受灾,200多万人次被紧急转移安置,其中江西、安徽有130多万人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汛来临时,紧急转移安置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提前转移、紧急营救、妥善安置……一场涉及上百万群众生命的生死竞速就此拉开!闻“汛”而动:转移在洪水来临之前“河水猛涨,请大家抓紧转移!”19日凌晨2时30分许,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响起阵阵铜锣声,镇里12个大喇叭重复播放紧急撤离通知。连日来,淮河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三河镇的三条河流全部超保证水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肥西县紧急启动防汛应急一级响应,三河镇的180多名党政干部职工立即加入敲门、组织群众转移的行动中。“老人、妇女和儿童先上车。”三河镇食安办的李爱群和4名志愿者忙着在大巴车门口引导群众上车,他负责的转移小组安排发车50多趟。19日晚9时,三河镇地势低洼地段的2.8万余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面对持续强降雨,各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制定人员转移预案,以“一万”的努力严防“万一”的发生。闻“汛”而动,快速响应,与洪水赛跑。从鄱湖之滨到洞庭之畔,从江淮大地到江汉平原……各地密切监测雨情汛情,按照预案全面落实提前转移制度,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19.93米、21.52米、22.53米……7月上旬以来,长江九江站水位不断上涨,逼近历史最高水位。长江江心,江西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犹如一叶扁舟,在汹涌的洪水中飘摇。7月12日12时,长江九江站水位达22.77米,超江洲镇警戒水位3.27米。江洲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13日前全镇老幼病残必须全部转移。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一批批居民登上轮渡前往市区。柴桑区委书记骆效农说,仅一天时间,当地就转移出两千多人。在安徽,受近期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水位19日快速上涨,当晚7时,王家坝水位29.09米,距离保证水位仅0.21米。晚7时许,安徽省阜南县接到指令,蒙洼蓄洪区内四个乡镇非安全区的群众需要在20日凌晨3点前全部转移,确保行蓄洪区能够随时运用。一场与洪水竞速的人员大转移由此展开……凌晨3点,非安全区人员转移基本完成。8点32分,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水流奔腾涌入蒙洼蓄洪区内。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国家防总18日发出通知,要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人员转移避险,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全面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长江下游北岸,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长江华阳闸。9日,水位达到19.25米,全县启动Ⅱ级应急响应。11日,水位超过20米,全县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在汛情严重的长江巩固圩上,党员志愿者、33岁的小学教师童飞骑着摩托车,载着一位镇干部来回巡查。“人虽然转移了,我们还得一户户敲门,一个个打电话,并与安置点再逐人核对,不让一个生命有危险。”他说。抢在洪水来临前,望江县完成了8000多人的转移。向险而行:生死时速大救援12日,江西修河三角联圩。修河水位已超警戒8天,突破1998年历史最高水位。晚上7时40分左右,汹涌的洪水将三角联圩撕开一道缺口,如脱缰野马般冲入圩内。“水涨得太快,房子一下就被淹了。”江西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村民袁阳建回忆说。洪水奔涌,救援火急。永修县消防救援大队建昌大道消防站副站长吴小华和队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也迅速调集南昌、九江消防救援支队前来增援,成立8个抢险救援组,对三角乡14个行政村逐村逐户排查搜救。夜色中,吴小华和队友们驾驶冲锋舟,一边呼叫一边搜寻。“从晚上到第二天下午,几乎没休息,疏散救援了4000多名被困或遇险群众。”他眼睛布满血丝、声音略带沙哑。在一些地方,因洪水来势迅猛,部分群众被困。危急时刻,各级党员干部、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蓝天救援队员等向险而行,疏散搜救被困群众,成为滚滚洪流中的“逆行者”。“出来了!出来了!”远远望着坐在橡皮艇上的父母,安徽省六安市市民胡世富满是激动,蹚着水迎上前。7月17日至19日,六安市普降大到暴雨。19日一早,胡世富想把住在村里的父母接出来,却发现通往村里的路车已经开不进去了。而此时,他的父母被困在家里二楼,手机没电,和外界失联。“消防队来了,有没有人?”中午时分,他们终于盼来了“救星”。在消防指战员的帮助下,他们被成功救出。类似的场景在各地出现:在江西永修县,96名即将参加中考的考生被困,心急如焚之际,永修县公安局出动两艘指挥艇,将孩子们安全护送到县城考点;在安徽歙县,一名孕妇即将临盆,但通往医院的道路被洪水阻断,闻讯赶来的武警官兵用橡皮艇把她送到医院,顺利产下一名婴儿……为将群众救出险境,许多“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7月1日至20日,江西鄱阳县平均降雨量435.9毫米,最多的乡镇超过700毫米,超过北京常年一年的降雨量。鄱阳县委书记张祯祥说,在村里一些低洼地带,党员干部蹚着齐胸深的水救援群众,有的地方洪水淹到了肩膀。7月9日一早,鄱阳县谢家滩镇前杨村45岁的村支书方爱红接到群众求援电话,称被困在家里快要断粮断水。她赶紧找来一条船,穿上救生衣,到镇里物资发放点领取方便面和矿泉水后,赶往被困群众家中。进村时,一个浪头打来将船掀翻,方爱红落入洪水中,情急之下抱住了一根木头。附近村民赶紧划船去救,但由于船太小,方爱红只能抓住船沿,到水流平缓处再上岸。方爱红不会游泳。出发前,有男同事提出替她去,她说:“我是村支书,我要带头冲在前面!”应急管理部18日介绍,入汛以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救援6841起,出动消防指战员7.78万人次、消防车1.17万辆次、舟艇6355艘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1.2万人。妥善安置:不让一位群众流离失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7月17日,安徽省怀宁县洪铺初中受灾群众安置点,20多名孩子在青年志愿者的引领下,跟着音乐节奏打着拍子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此情此景,歌声打动人心。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怀宁县洪铺镇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民兵应急队迅速将低洼地带的223名群众转移到这里安置。“三菜一汤,有荤有素,每天不重样。”72岁村民张永林说,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有头疼脑热,还有医生给看病。及时转移,还要妥善安置。除投亲靠友外,一大批受灾群众汇聚到一个个集中安置点上。应安置尽安置,不让一位群众流离失所——截至7月17日18时,江西省共设有集中安置点116个,集中安置10859人。2022年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3自6月下旬以来,麻城市进入主汛期。特别是6月30日至7月2日,该市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28mm,乡镇降雨量超300mm的有19个,创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面对连日来的强降雨,麻城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用实际行动在滚滚洪流中谱写了感人的章,再次诠释了“忠勇孝善,创新奋进”的麻城精神。爱心在危急之时彰显面对特大洪灾,市教育局高度重视,7月1日上午一上班,该局就召开紧急会议,积极部署,果断决策,科学应对,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向全市各学校下发了防汛抗洪的紧急通知,按照预案要求实行领导带班,进乡镇进学校驻点,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针对全市汛情危急,多条通往乡镇的道路损毁的实际情况,果断命令正处于期末调考阶段各高中学校推迟放假,确保学生安全。灾情就是命令。市教育局在做好教育系统防灾救灾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全市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战斗中。该局动员组织全市教育系统400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累计组织600多名党员教职工参与紧急抢险、灾民安置工作。7月1日,该局负责人带领部分科室站长赶赴木子店镇抢险第一线,重点巡查校园校舍情况,并冒雨清理该镇梅花园小学排水受阻的屋沟,清理了60多米的排水道,殊不知大雨早已将他们浑身湿透。晚上,中雨转成了大雨、暴雨。他们又发现教学楼楼顶排水不畅,三楼漏雨更是严重,新配置的41台计算机面临进水的危险。雨情就是命令!他们兵分两路,一组立刻出校买来雨布盖好室内的计算机,另一组打着手电爬上楼顶盖好被雨冲散的瓦。7月4日,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号召,迅速动员教育系统党员和干部教师积极捐款。短短的3小时,教育口城区市直单位共计捐赠38万多元。该市教育局还积极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为受灾学校的重建贡献力量,共铸爱的长城。师魂在抢险救灾中铸就灾区一线活跃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虽无专业的设备,但有着炽
本文标题:2022年度抗洪救灾的感人故事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47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