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劳动关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09)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2009年4月修订)一、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文学规律的学科。本专业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为基点,研究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理论建构。主要培养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有突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能适应群众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及科研机构工作的专门人才。为适应市场需求及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在第一、二、三学年开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限选课,大三开始按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分别开设专业任选课程,以满足毕业生有符合自己深造方向和较广泛就业技能的课程的愿望。总起来说,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四个主要的方向:一是为各行业、各部门、各种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培养优秀的专门人才;二是为高层次教育,主要是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三是为新兴的文化产业输送优秀的通识人才;四是为自主创业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文学理论、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并能得到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具体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对当代文化现象有敏锐的、独立的观察能力;3、有较高的文艺作品审美能力。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有较强的感受、分析理解和理性把握的能力;4、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包括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评论能力);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技术。三、学制与学位全日制学习四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四、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课程体系学分数学分比例公共课公共基础课4326%公共选修课127%专业课学科专业基础课5131%专业课2414%专业实验实践课22%专业任选课15.58%综合实践教学19.512%合计167100%五、专业特色、专业主干课程及特色课程介绍(一)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为出发点,研究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理论建构。我院的汉语言文学在此基础上又与新闻、文化产业两个专业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形成了一个既有传统学科深厚底蕴,又能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注重文化传播功能的学科复合特色。(二)专业主干课程文学概论(3学分,48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文学活动的性质、文学创作的过程、作品的文本层次及内在审美形态、文学消费与接受的关系。要求学生明晰文学理论的基本内蕴和结构框架,培养理性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语言学概论(3学分,48学时):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等。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基础。现代汉语(4学分,64学时):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构成。要求掌握现代汉语语言的语用规则。中国现代文学史(4学分,64学时):主要讲授1917—1949年间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诸种文体的流变,重要的文学史事件,以及现代文艺思潮的变迁。要求学生识记重要的文学史年代及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现代化演进历程。中国当代文学史(3学分,48学时):系统解析讲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五十余年的流变,包括文学现象的发生演变、文学思潮的脉络及重要的作家、作品,这其中,尤其侧重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现象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演变过程的把握能力和对当代作家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外国文学史(4学分,64学时):本课程以传统的文学史为本,宏观上融入作为文学史背景的“外国文化史”,微观上引入作为文本细读范例的“外国文学作品选”,在教学中既包含文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文化的关系,还适当融会了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名家名作、思潮流派有一个清晰和系统的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15学分,240学时):以时间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按照中国知人论世的传统,结合历代作家的生平、经历阅读理解其作品,并进而了解历代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演变。启发引导学生领悟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素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8学分,128学时):配合文学史的讲授,对从先秦到近代的文学作品集、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并选择各种体式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研究,引导学生通过披览作品,真正走进历代文学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洁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并渐化性情、涵养优雅的人文精神。古代汉语(5学分,80学时):讲授古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构成。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语言的语用规则。文体写作(2学分,32学时):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各种文体规范,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及写作文本,积累命题,为写好学年论文打基础,为从事研究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写作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完成写作强化训练。(三)专业特色课程影视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2学分,32学时):系统总结影视艺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互动关系(对影视文学的发展轨迹、文体特征、与影视艺术的关系也进行系统讲授),提高学生对于影视艺术的理性认识能力,并对其从事该行业的创作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拟讲授内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影视文学的文体特征;影视传媒与中国新文学接受史;鲁迅作品的影视剧改编研究;张恨水作品的影视剧改编研究;张爱玲作品的影视剧改编研究。该课程教师系戏剧影视文学方向硕士、中国现代文学方向博士及电影学在站博士后,对于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发现,研究成果见其出站报告。文献学(经书导读)(2学分,32学时):所谓“经书”主要是指春秋时期的《周易》、《诗经》、《尚书》、《周礼》、《春秋》等“五经”,乃至后来的“十三经”(增加了《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论语》和《孟子》在诸子学中会学到,《诗经》、《左传》在先秦诗歌和历史散文中会讲到,其它的“经书”则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讲授相关内容,而这些经书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源头和内核。在文、史、哲尚未分开的中国先秦文化史上,这些经书是这三个学科共同的母亲,它们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学”。了解这些经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史学、哲学是十分必要的和必须的。比如《周易》的相关知识、《尔雅》的相关内容以及《孝经》的思想、《周礼》的礼制等等,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修养。所以开设这门课,也能够代表文化传播系的课程特色。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2学分,32学时):散文是现当代文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本课程以现当代散文史为主,以思潮、文学沿革、创作流脉为核心,重在勾勒线索,展现现当代散文的发展成就,适当介绍现当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通过作品选讲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从阅读、鉴赏、评论的角度深化对现当代散文的体悟和理性认知。比较文学概论(2学分,32学时):本课程的特色在于:比较文学是沟通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桥梁,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学的精华,认识民族文学的特性,从而“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教师授课时在介绍比较文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文学现象的比较,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鉴赏比较能力和分析水平。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对他者形象的塑造或描述。因此,将重点介绍形象学理论和方法论,并指导学生借助形象学理论和方法论进行个案分析,例:晚清文学作品中的西方形象(《黄锈球》中的卢梭形象、晚清政治小说中的西方革命者形象、《竹枝词》中的英国形象等);晚清文学期刊中的西方形象(《清议报》中的西方执政者形象、晚清文学期刊中的“贞德“形象、晚清文学期刊中的西方侠女形象等);晚清地方报刊中的西方形象(《北京女报》中的西方女性形象、晚清北京民办报刊中的西方传教士形象等),对异国形象的研究从较深的层面探讨了民族文化心理。诗词格律与写作(2学分,32学时):诗歌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学样式,词是最适于表现文人委婉情怀的文学样式,而这两种文学形式都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是戴着脚镣跳出的最优美的舞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诗词感受古典那份或优柔或潇洒的韵致。《诗词格律与写作》在讲授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实际创作与对格律规则的学习掌握结合在一起,理论和实践结合、感性和知性结合、审美和批评结合,在实践中增进学生对古典创作的切身体会。六、实践教学总体设计(附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总体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有突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要达此目的,仅仅强调课堂教学显然不够,因此我们还加强了教学实践的设计,实践教学应达到如下目标:1、掌握较高的写作能力。2、掌握较高的阅读、运用古汉语的能力。3、有较高的古典文学作品鉴赏能力。4、具有古代、近代、现代、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改编、表演能力5、结合社会上的某一行业,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6、初步掌握独立科研的能力。(二)实践教学内容1、写作训练。2、古汉语知识的强化训练。3、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训练。4、中外古今文学作品的改编和表演训练。5、熟悉出版行业的运作流程6、科研能力的培养。(三)具体实现途径与方法1、写作训练我们在讲授《文体写作》这门课时,指导学生进行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为从事研究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外,还拟邀请在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等不同文体的作家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他们的创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借鉴。2、古汉语知识的强化训练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资源,提高学生的古汉语知识水平:带领学生去文庙、十三陵等文化古迹读碑文、抄碑文,锻炼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带领学生去故宫、历代帝王庙等文化古迹,让学生抄对联,来加深学生对古代对联知识印象。3、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训练我们在讲授《唐宋诗词研究》这门课时,向学生讲授诗词格律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品鉴古人优秀诗词作品之余,自己也尝试写作古体诗词。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准确、凝练驾驭母语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4、中外古今文学作品的改编和表演训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织学生对所学的中外古今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并排练、公演,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表演能力。5、熟悉出版行业的运作流程与出版社(如工人出版社、中华书局等)联系,让学生参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稿件的组织、稿件的校勘等工作,这样,学生既可在实践中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可为毕业后的就业积累了经验。6、科研能力的培养(1)从入学第一年就发给学生专业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科的基本轮廓,同时,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传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切实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2)在讲授《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研究》时,安排学生选择一位历史人物,进行传记文学的写作训练。以锻炼学生查找史料、梳理史料的能力,同时,学习先秦两汉史传文学中塑造人物的方法。(3)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四年中,要求学生撰写社会调查一篇、学年论文一篇、毕业论文一篇。其中,第二学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完成一篇社会文化调查性论文(不少于3000字),三年级下学期完成学年论
本文标题:劳动关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5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