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和谐互动 合力育人(交流材料)
1和谐互动合力育人——利通二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汇报材料我校自1989年开始,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多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我校的三结合教育也经历了初创、实践、探索、创新、发展、逐步完善、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开放办学模式,既体现了教育观念、办学思想的转变与提高,也实现了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为促进学生全员、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我校德育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多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三结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使我校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两次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荣获“全国安全文明校园”称号;荣获“自治区9.10奖章”“自治区首届十佳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荣获自治区“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吴忠市“示范学校”;吴忠市“家长示范学校”;吴忠市“文明单位”;吴忠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吴忠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被确定为自治区社区教育试点单位。一、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2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系统构成的大系统。我们所实行的三结合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的,但是它决不是这三个方面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发挥1+1+1>3的合力效应。也不是像人们所说的,孩子五天在学校,两天在家庭和社会,由于三方面教育脱了节,就形成5+2<7或5+2=0的状况。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状态变化,都会影响其他要素,并引起系统整体的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上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合力效应是三结合教育的优势所在。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就能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就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为了实现三结合教育的“和谐互动”,我们在思想上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在教育未成年人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发展中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发挥各自的作用,体现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特色。三是学校以提供优质的教育为家长和社会服务,家庭、社会从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发展。四是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资源上是共享的,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等。五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关系融洽。六是学校教师在为家长、社会服务的同时,虚心向家长和社会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七是学校有计划的指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3校、家庭教育论坛、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长与孩子》手抄报等形式,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八是家长和社区对学校教育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断健全家长、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体制,学校有对家长、社区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出反馈的义务。二、我们的经历,在过程中丰富十多年来,我校三结合教育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实现了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的转变和提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初创探索阶段(1989年至1997年)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春天。初创时期进行的三结合教育实践探索,主要目标是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队伍,寻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1989年初,正式成立了“利通二小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挂牌成立了“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与敬老院、朝阳小区、裕西小区、民生小区、中华小区、建行家属院等居委会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线的“五爱教育”,引导教育学生争当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红花少年”。在90年代初期,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指引下,我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了“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办好学校”的新思想,更加自觉地努力搞好三结合教育。1996年,我校根据市4教委的安排,在市级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办好学校”经验交流,较全面地总结了学校十年来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做法和体会,使我校的三结合教育经验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认可。(二)深化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6年)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次会议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做出了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在思考,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如何以“大教育”的视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推向新阶段。为此,我们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加快了三结合教育的步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一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开放性、整体性和效益性。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三是实施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结构合理的现代教师队伍。1998年,学校制定了“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拓展、延伸”的计划,进一步深化了对三结合教育的理性认识,完善了多元参与互动教育模式,基本构建了“目5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运行框架,推进了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1998年11月,我校被自治区定为“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在朝阳社区召开的自治区级社区教育现场会上我校进行了三结合教育经验交流,我们的做法和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学校又被自治区评为“家庭教育先进单位”。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使我校的干部、教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升三结合教育研究品位的决心和信心。2003年,我校申报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研究”课题,被自治区教科所确定为重点研究课题。2006年7月18日自治区教科所对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听取了三结合教育的汇报,观看了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对我校三结合教育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我们在三结合教育中探索出了新路子,抓出了实效。再一次强调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并将经验加以推广。随后我们的课题报告在国家“中国少年先锋队成果教育类”评比中获科研成果二等奖。(三)提升创新阶段(2006年底至今)根据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示精神,我们认为构建和谐学校必须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如何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入手,重点进行了“社区、家庭、学校和6谐互动机制的探索”工作。2007年4月,我校实施了学生与家长共识、共享、共进的“三共工程”。通过三共工程,逐步建立了健康科学的亲子关系。也通过三共工程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举办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我劳动、我创意、我快乐”家庭劳动技能创意大赛,整个校园在家长、孩子的热情参与中形成了欢乐的海洋。为帮助家庭建立一种科学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一致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设计开展了“书香家庭”亲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你我安全同行——亲子共话安全”活动,“亲子同讲一个故事——普通话比赛活动”,“亲子同画一张画—畅想2008”活动;开展创建“和谐家庭”活动。我校把“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家长学校,在家庭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科学生活方式。召开了家庭“卫生防疫”座谈会,宣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的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家长远离“黄赌毒”,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了“家家做,实践美德大行动”活动,通过纠正家庭中的各种不道德行为,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弘扬传统美德,共建文明家庭。开展了“绅士爸爸、淑女妈妈”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家长参与构建学习型家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形成了合力,强化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利用我校被国家奥组委评为“全国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的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并将这一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学校汇同社区开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迎7奥运”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奥运宣传活动,同时和社区的“五老”人员举行“畅想北京奥运”座谈会,和社区居民一同开展“家庭趣味运动会”,经常有组织的开展“1+2家庭奥运知识竞赛”(即一个学生,两个家长)。使奥运宣传活动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近居民。同时学校把“绿色教育”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与居民一同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义务劳动,学生们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用实际行动,唤醒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确保我校师生交通安全、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与吴忠市交警支队达成共识,携手创建了吴忠市第一所“少年交通警察学校”。2007年5月30日在吴忠市影剧院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吴忠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的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参加了揭牌活动。人寿保险公司向交通警察学校的小交警赠送了1000多册《安全伴我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手册。交警支队向学生捐赠了60套少年警校服装。我们相信“少年交通警察学校”这朵已露尖尖角的小荷,必将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三、我们的思考,在探索中升华思考十多年来我校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历程,之所以能兴旺发达、充满活力,源于三结合教育的开展理念支撑是根本,机制运行是保证,真情参与是纽带,教育科研是先导。(一)开展三结合教育,理念支撑是根本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之所以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教育生命力,首先是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教8育理念支撑,那就是“合力育人”的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使我们对这一理念逐步深化,经历了由认识肤浅到认识深刻,由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我们深切感到,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向社会索取,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组织一些校外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三结合教育决不是单纯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作为一种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争取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实施三结合教育也绝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以更宽广的教育视野,必须长期坚持、执着追求。这些正是我校在三结合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优异成绩、赢得社会信任、获得各界支持的原因所在。(二)开展三结合教育,机制运行是保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中关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探索,是一种构建社区、家庭、学校教育互动机制的有效组织,是学校教育处于持续的、有序的、有效的动态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管理所呈现的垂直、封闭、高度统一的弊端,创建
本文标题:和谐互动 合力育人(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7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