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5篇
初中语文微课教案5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中语文微课教案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初中语文微课教案1初中语文《蜡烛》创新教学微型教案一、课文聚焦:本文是1篇非常感人的战地通讯。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焦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首先当然是题材感人,但是感人的题材要写得感人,写作方法也是重要的。探究这篇战地通讯的写法,可以悟到,作者在落笔之前,对事件之所以感人的种种因素是作了分析的,在叙述过程中,在感人的因素上就着力描写。再则,突出蜡烛,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二、教学创意:首先,情景导入,通过战争画面营造出良好的气氛,把学生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其次,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全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课文的主题。第三,充分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2、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学方法:1、朗读法:每1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知道学生反复读、让学生感悟老妇人从容镇定、不怕牺牲、渴望和平的精神。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电影导入,营造气氛(导情)1、节选能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电影中的战争场面(3分钟)2、(教师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二)整体感知,激发感情(激情)1、出示学习目标:⑴复述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⑵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场面,并说明理由。⑶品味本文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复述时抓住记叙的六要素)4、学生谈读后感受(三)合作探究,品味细节(悟情)(出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1、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2、文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的身体不是很好?(两次“休息”“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颤巍巍”等词。)3、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几次提到了老妇人的“黑色大围巾”,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同时,炮火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响起,似乎也喻指法西斯的炮火在反法西斯各国同盟的友谊的巨大力量面前也望而却步了。)(黑色给人一种沉重肃穆之感。老妇人不只用自己的行动,也在用自己的衣着表现对红军士兵的哀悼。这围巾也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衬托了人们悲哀的心情。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寄托老妇人的哀思。)4、文中几次有几处蜡烛的描写?这样写有何作用?(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4、本文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5、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指名学生发言)有感情的朗读,并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四)拓展延伸,探究悬念(移情)1、①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②老妇人为什么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2、假如你是一位和平使者,请你设计几条标语或口号向全社会呼吁。(学生自由发言)(五)小结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初中数学微课教案2初中数学微课教案彬县水口中学胡建礼科目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教学目应用题。标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情简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析教法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内容趣味数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教师活动引导观察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计算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例题赏析巩固练习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提问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温故知新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提出问题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过程展示:相等关系:快车路程=慢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1.5x=48×3/4+48×1.5解得:x=72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讲解分析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走进生活巩固练习导入题目求解开拓发展个别指导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反馈纠正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30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千米,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员需用多少小时?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引导分析小彬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启发提问48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1、火车用26秒的时间,通过一座长为256米的隧道(即引导分析从车头进入入口到列车车尾离开出口),这列火车又用16秒的时间通过了一座长96米的桥,求火车的车长?2、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45千米,运货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35千米,————?(横线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启发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困惑?拓展提问完成学案中其它练习。计算观察思考计算合作交流思考讨论解答思考解答小结作业思考总结本节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由于复习课重视的是知识的系统和提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所以本节课我通过一道趣味数学题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放在最后求解达到首尾呼应效果,借此题还复习了间接设法,一题多用。在知识的复习上围绕教后记两种基本题型展开,着重分析等量关系,在讲解追及问题的特例---环城自行车比赛问题时,我设计了动画演示使学生轻松得到了相等关系。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法,将一些较难问题如求火车长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问题轻松愉快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但在一些个别问题的处理上,我有些急于功成,不能大胆的放手给学生;题目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各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凑,今后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并及时改进。初中数学微课教案3初中数学微课教案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学情简析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内容趣味数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教师活动引导观察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计算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例题赏析巩固练习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1.5x=48×3/4+48×1.5解得:x=72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提问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温故知新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提出问题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过程展示:相等关系:快车路程=慢讲解分析车先行路程+慢车后行路程个别指导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反馈纠正走进生活巩固练习导入题目求解开拓发展小结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微课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1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