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例【精编5篇】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例【精编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例【精编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文(精编)【第一篇】一、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具体目标: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三、内容要求: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5、人格养成教育。(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逐步做到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3)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文(精编)【第二篇】一、基本情况分析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审视我校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学习压力带来厌学心理,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想及早预防、减少和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的构建》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三、研究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四、实施措施(一)设施环境建设1.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活动室”,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2.积极装备心理健康教育“爱心书屋”,创设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灵交融”的主题文化,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师生和谐、舒适、温馨的育人氛围。(二)六条途径入手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1)通过每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及时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发生的问题。(2)举行“心理辅导活动研讨课”、“心理辅导活动观摩课”,探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模式。(3)构建特色鲜明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校本课程体系。(4)不断积累研究案例,编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1)依托“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3)提倡学生课堂大胆的质疑、批判,鼓励学生求异、求新。3.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1)做好个案研究工作,每学期确定个别辅导目标后,分别对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校内外进行跟踪研究,写出辅导记录与个案分析。(2)发挥每周一句的“心理辅导老师的话”和每月一版的“心灵交融”功能作用。(3)建立学生“知心姐姐”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班级“二级”知心姐姐活动小组,实施“知心姐姐行动”,定期召开“知心姐姐”座谈会及时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4.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研究。(1)创新家长学校工作,建立学校、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2)对一年级新生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教育状况。每学期对全校学生发放“学生心理成长评价表”,实施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3)聘请专家来校进行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组织评选学习型家庭教育活动。(4)举行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5)聘请“中队家长辅导员”到校参与队主题活动,在家校之间建立起-度、立体式的教育网络。(6)家长学校开展“个性化辅导”家长咨询,实施以级部、班级为单位的“成功父母成长讲堂”。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1)利用每班的班队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2)创编“校园心理情景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3)开辟校报“心理导航”专版,设“特色教育”、“青苹果”、“点金术”栏目。(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生活能力,积累生存智慧,促进心理健康。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1)成立学校教研团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2)依托“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自我调节”课题研究,集中心团队力量,聘请专家对班主任及辅导员进行针对性问题培训和互动培训,为教师具体传授排解负性情绪、体验执教幸福感的方法与技巧帮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亲身感受心理成长。(3)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骨干力量优势。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文(精编)【第三篇】一、活动主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xxx四、活动对象:xxx五、活动背景: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六、活动目的: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七、活动过程:(一)、导入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①智力正常。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⑦有心理自控能力。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⑨有自信心。⑩有心理耐受力。(三)、分析现状及原因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这一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如,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对初中生的认识滞后的情况。在一些问题上,初中生渐渐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由于成人对初中生和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初中生出现强烈的反抗。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初中生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3、勇敢和怯懦并存;4、高傲和自卑并存;5、否
本文标题: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方案范例【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2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