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先进事迹张5篇【导读】这篇文档“先进事迹张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先进事迹(张)1张世强同志现任我乡人大主席团主席、乡机关党总支书记。几年来,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我乡党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因成绩突出,曾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一、热爱本职、勤奋敬业,树立党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做好党务工作,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多年来,张世强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务工作者,他始终把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时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俯身倾听、换位思考。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一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党务工作的能力。张世强同志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认真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做到有内容、有笔记、有心得、有调研、有文章,使“两个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学习中他始终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有了进一步升华,从而为不断做好党务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二是创新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党员主题教育。一是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开展了“廉政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板报营造了“廉荣贪耻”、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二是组织职工开展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展示了单位职工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光辉形象;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构筑起反腐长城。三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始终不懈地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作为机关总支书记,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为了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状况,他经常到站所了解情况,在找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鼓励其继续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队伍得到有质有序的不断壮大。二、以身作则,认真履职,强力牵引太平前进张世强同志担任太平乡人大主席一职。主要负责新农村建设;协助抓好全乡民族、宗教工作,同时负责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一是摆正位置,认真处理人大日常事务。由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没有忘记入党的誓言,更没有忘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乡人大主席,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以不辜负全乡人民的信任。近年来,他锁定发展方向,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如:太平村蔬果基地灌溉、荒山绿化,司法所、派出所、文化站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投入1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为改善我乡经济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督促扭转计生不利形势,实现城乡医保高参保率和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切实改善了民生民计。认真组织乡领导干部下访,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拿出相应解决方案,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和越级上访集访零目标做了一定工作。二是积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力抓太平村18组、盐井村10组两个试点村民小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动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争取上级拨入近24万元改造房屋,全力打造水麻高速公路沿线示范长廊。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积极引导、参与组建新农村理事会,着力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发动群众巩固环境,加大产业增值。三是积极督导民族、宗教工作。对乡内少数民族进行了摸底调查,向少数民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对少数民族地方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来办。去年,渔池部分苗族同胞住房、交通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争取资金7万元,在复兴村渔池、老包片区动员群众发展养殖业。争取资金5万元在二溪村三星片区和复兴村渔池、老包片区发展魔芋种植。同时,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转变观念,落实好异地扶贫工作。三、清正廉洁、作风民主、争做亲民爱民领导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道德形象如何,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多年来,始终把“德”字置于重要位置,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为座右铭,努力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党性原则和干部标准,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均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带头执行规章制度、恪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思想纯正、作风正派。始终保持农民儿子的本色,心怀亲民爱民的服务思想,无论是接待来访,还是进村入社调研,都做到热情对待群众,关心体贴群众,不摆官架子。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或建议,在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重大事项上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在公务活动中增强透明度,注意克勤克俭,不铺张、不浪费。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清正廉洁。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张磊先进事迹2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张磊先进事迹2010-09-01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6月13日的郑州,闷热的空气笼罩着送别逝者的默默旅程。8时,走完56年平凡而高尚人生,共产党员、铁路安全监察干部张磊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举行。挽幛轻垂,哀乐低回。伴着流淌的泪水,张磊猝然辞世的消息在中原铁路、在认识他的人群中传递。铁道部有关同志从北京专程赶来了,郑州铁路局机关干部、远在百里之外的职工代表以及他的生前好友近千人自发赶来了。人之故去,痛彻心肺。为钟情的铁路事业奉献一生的张磊告别了这个世界,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永远回味的感动,给我们留下了激励事业奋进的精神力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将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铁路安全管理严得起来,落得下去,全凭责任心”张磊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让人至今无法接受。26天前,张磊拿到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调研员”的任命。他从此可以不再理会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郑州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主任的职责事务,可以离开辛勤工作了20年的一线安全监察岗位,可以弥补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缺憾,可以放慢工作节奏、享受久违的业余生活。可是他没有。在改任调研员的半个多月里,张磊深入郑西高铁、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沿线开展防洪安全检查,马不停蹄地奔波了600多公里。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安全隐患的洞若观火、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到极致的“拗”劲儿,丝毫没变。同样没变的是下现场、上机车的习惯。张磊一年下现场240天以上,只要条件允许,他都要添乘机车。老同学、郑州机务段商丘救援车间主任刘作祥劝他:“司机室又小又热,车厢有空调,别自己找罪受。”安全监察室的同事商健劝过他:“你一身病,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到车厢歇歇吧。”张磊回答:“谁不知道车厢里舒服。上机车,我能发现很多问题。”安全监察室的同事记得张磊常说的一句话:“铁路安全管理严得起来,落得下去,全凭责任心。心里既然装着责任,就别再惦记享福!”朴素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张磊内心的阳光。一个以安全工作为天职的人,对责任的理解发自灵魂。正是这种源自灵魂的责任,让他炽热而灿烂地燃烧了一生。1977年7月,风华正茂的张磊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背着行囊来到郑州机务段。入段第二年,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特大事故,在张磊内心深处打上了“安全责任大如天”的恒久烙印。1978年12月16日,郑州铁路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社会、家庭、个人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事故直接造成352人伤亡,其中106个生命转瞬即逝。多少侥幸存活的性命留下终身残疾,多少父母离别骨肉、儿女失去亲人,多少个生活美满的家庭从此痛楚不堪。多少年过去了,郑州铁路局职工时刻牢记血的教训。每年12月,郑州铁路局都在全局范围开展杨庄事故安全教育回头看活动;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人默默来到杨庄站事发地寄托哀思,教育后人。张磊亲身感受了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目睹了小问题引发大祸患的惨痛后果,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他对安全责任的认识刻骨铭心,他把安全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1985年,张磊以理论和实作“双百”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成为郑州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小小闸把在他手中分量重千钧。1991年,在郑州机务段指导司机和京广车队副队长的岗位工作6年后,张磊调任原郑州铁路分局安监室机务安全监察。从此,以检查发现隐患、分析处理事故、从严落实责任、探索基本规律为主要职责的安全监察工作,陪伴他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人常说,安全监察工作全凭“责任心”。能不能发现关键性问题,能不能让当事人口服心服,能不能铁面无私守住底线,能不能举一反三提出标本兼治的建设性意见,全凭安全监察本人的那份责任心。正是在这种让人无从把握过程的“责任心”里,张磊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对铁路事业的忠诚。2005年3月18日以后,张磊担任郑州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郑州铁路办事处安全监察室主任。从此,他多了一个“黑脸”张主任的绰号。安全检查发现问题,他填发的《安全监察通知书》,责任认定一清二白,被称为“铁案”;有人想找他说情,即使是老领导、老同学、老同事也从不留情。“黑脸”张主任的名气越传越大。分析安全问题“解剖麻雀”,他以层次清晰、说理细腻、依据准确而备受同行赞誉。在全国铁路安全监察系统,遇到安全疑难问题进行专业“会诊”,铁道部经常指派“四大金刚”中的张磊参与。他也是全路唯一一位在铁路局工作的铁路安全监察专业技术“领军者”。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司长陈兰华夸赞张磊:“你来了,我就放心!”“保安全没有捷径更没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队,行动才能跟得上”中国铁路发展建设波澜壮阔,高潮迭起。连同张磊时刻关注的郑州铁路局管内高速铁路区段,今年年底,时速25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里程,全国将达到7000公里。两年后,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占世界高铁里程一半以上。高铁时代,在国人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发展成就备感自豪的同时,张磊肩上的安全责任却越来越重了。只有中专学历的张磊,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探究安全监察工作的新课题。下现场,看到不懂的高铁技术,他缠住工程技术人员问这问那;遇见通信信号方面的专家,他一边请教一边探讨动车组列控(CTCS-2)技术的来龙去脉;郑州铁路局选派的基层年轻干部赴京学习高铁技术归来,他登门求教,借来教材复印,晚上苦读自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张磊。有人说,“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这么较真有啥意思。”每当此时,张磊总是宽和地笑笑。没有光环、不慕虚名的张磊,如一面朴素而庄严的旗帜,牢牢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张磊始终如一的执著工作,源自他对事业始终如一的追求。20年安全监察,7300多个日夜,张磊对辖区主要干线的主要部位,每月至少巡检一遍。他的足迹遍布管内线路每个区段,每座桥梁、隧道。事业是信念的载体。因为有信念的支撑,他才会只有工作日,没有节假日;只有责任和本分,没有一线和“二线”;他才会只在乎工作是否做到了极致,不在乎身体是否疲劳到了极致。在生命的最后42个小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磊,仍然在调查分析处理事故,为他忠诚的事业,殚精竭虑,奔走操劳。6月9日7时20分,张磊走进办公室。7时38分,新菏线延津站发生施工轨道车挤坏道岔事故。9时27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张磊驱车赶到延津站,查看现场。12时,他召集有关单位干部和当事人到场,详细了解情况,做询问笔录,不知不觉3个多小时过去了。15时26分,在延津站职工食堂吃的一碗捞面条,是他当天的第一顿饭。15时36分,他在现场认真勘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看,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验。19时,他草草吃过晚饭,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为了搞清所有问题,会议进行了5个多小时。他在分析会上振聋发聩的话语,让与会者记忆犹新:“保安全没有捷径更没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队,行动才能跟得上!”10日1时40分,事故调查结束后,他谢绝了到新乡休息的建议,拖着疲惫的身体,驱车连夜返回,车到郑州,天色已然发亮。7时整,仅仅休息两个多小时,他又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办公室。7时20分,
本文标题:先进事迹张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4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