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说课稿【精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说课稿【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说课稿【第一篇】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一、说教材: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教学难点是: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四、说教法、学法: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舞蹈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五、说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设计意图:民族的舞蹈表演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直接导入本课的学习,点明了蕴含其中的江南文化。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进江南,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完整地欣赏歌曲《忆江南》,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设计意图:用美的意境去初步认知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歌曲的文化背景中,感受江南浓郁的特色。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3、通过唱歌谱,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4、教师总结:《忆江南》的词写得太美了,这么美的词让很多的作曲家都为它倾倒,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不同版本的《忆江南》,听一听,想一想: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曲调,带给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引入下一环节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总结: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它们的人物性格、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歌曲的演唱更新颖、更丰富,老师还特别编写了另一段旋律,引入下一个环节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设计意图:通过我对歌曲的深入理解,创编了简单的二部和声,并与学生合作展示,这样设计不仅可以挖掘歌曲的内涵,在保留歌曲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这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感和审美上的升华六、课堂小结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说课稿【第二篇】一、教材分析小学四年级体育课《立定跳远》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并且是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项目,跳跃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而富有童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协调灵敏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四年级的学生跟低年级的学生相比较学到的知识要更宽更广,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并不陌生,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班队集体荣誉感较强,但由于身体素质等原因,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根据学生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在课中我分别安排了跳跃技能的学习和相关的游戏,把本课学习重点、难点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创新;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在学练中使技能得以接受。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正确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以及明白各种游戏的方法(2)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双脚同时蹬地同时落地。(3)情感目标:不怕脏累、积极进取,互相合作的精神。2.教学重点:蹬地有力,落地轻巧;3.教学难点:身体协调有力。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示范法、讲解法、小组间比赛法等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游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看老师跳跃动作,然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习。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8分钟)1.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成四列横队集合,要求:快、静、齐);(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内容、任务及要求。2.准备活动开展游戏:《找朋友》(1)向学生讲解游戏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2)学生成两路纵队按逆时针方向慢跑,当听到老师的哨声以后,看老师的手势按相应的人数围成一圈,剩下的做纵跳10次。●游戏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揭示课题作准备,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基本部分:立定跳远技能的学习(18分钟)这个阶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安排的:1.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立定跳远的学习(给学生讲《青蛙》跳远的故事);2.让学生自由跳跃,然后老师跳一次,跟学生作比较提出教师为什么跳得远?引导学生进入动作学习阶段;3.教师分四步讲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方法:(1)预备动作;(2)起跳;(3)腾空;(4)落地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分开,跟肩同宽,起跳时,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两臂向前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跳出,双脚同时脚前掌着地,并两腿自然轻巧落地。4组织学生分步骤练习;5.教师指导学生相互纠错;6.组织学生跳过体操垫;7.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比一比看谁跳得最远;8.优生展示。●本环节通过学生先尝试、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分步练习、然后小组展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体现“小群体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使本课的重点得到解决,难点得以突破。(三)巩固练习(10分钟)开展跳跃游戏《连续跳》:1.讲解游戏规则及注意事项,教师示范游戏;2.组织进行游戏3.游戏点评●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掌握和练习连续跳的技能,提高学生对立定跳远技能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属于本课的针对性练习。(四)结束部分(4分钟)1.放松练习。本着有活动就有放松的原则,在本课的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通过放松消除学生激烈紧张运动的疲劳、调节心情,使学生的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2.评价与小结(1)学生自评和评价同学。(2)教师评价小结。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使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说课稿【第三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六首》一课中杜甫的两首诗《登高》《蜀相》。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近体诗定型于唐代,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几种。这种新诗体的出现,给诗人们驰骋才力、抒发性灵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大大地拓宽了诗的题材。本课所选的六首诗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杜甫的《登高》被人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蜀相》是杜甫的又一名作。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抒发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二、教学目标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杜甫及诗歌的写作背景。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能力目标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德育目标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5.学习借古人抒发自己情怀的写法。四、教学与教法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诵读与鉴赏常常是合二为一的。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让学生作好课前预习,在反复诵读中自行揣摩诗句含义及艺术特色,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另外,在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学生讲一些诗的句法和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讲的过多、过深。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课堂设计(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学习《登高》1)解题(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1.杜甫介绍、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2.写作背景介绍2)诵读指导多媒体显示诗歌内容1.播放诵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2.正音指导。3.介绍诵读技巧,介绍七言句的朗读节拍。4.学生诵读。3)品读鉴赏1.疏通诗意。2.体会诗歌意境。3.体会诗人感情。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5.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和思想境界。一共设计五个问题,学生逐个讨论,教师分别归纳明确。(课件演示归纳结论)4)小结.课件演示小结内容(三)学习《蜀相》1)介绍写作背景(课件演示)2)诵读指导1.课件演示诗歌内容,然后欣赏朗读录音。2.学生诵读。3)品读鉴赏,要求学生自学为主。步骤大致如下:1.分析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大意,了解诗歌内容。2.名句欣赏品读颔联和尾联,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人感伤叹婉的情调,进一步理解诗人借古抒怀的写法。(四)学生再读这两首诗,争取当堂背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说课稿【第四篇】《茉莉花》所属苏少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茉莉芬芳》这一单元。《茉莉花》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学情上看,初中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
本文标题:说课稿【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4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