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草原》教学设计3篇
《草原》教学设计3篇【导读】这篇文档“《草原》教学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草原》教学设计1《草原》教学设计清油河希望小学胡秀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想象和画面欣赏,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2、通过品析重点词句和朗读、歌曲演唱,感悟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法与学法:情景创设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悟情法。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天堂》、《爱我中华》。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老师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新同学,真是太开心了。老师有份礼物想送给大家,(展示图片)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我就用相机把它拍了下来,今天送给同学们,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儿?2、欣赏了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说一说。3、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草原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草原)4、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理清脉络。1、认读词语,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渲染、迂回、玻璃、彩虹、马蹄、羞涩、摔跤、热乎乎、翠色欲流、襟飘带舞2、作者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的人。哪些自然段写景,哪些自然段写人呢?三、学习第一部分,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过渡: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看一看描写了那些具体景物,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出示学习要求)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边听边勾画自己最喜欢描写景物的句子。3.学生汇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4、草原有明朗的天空,翠绿的小丘、洁白的羊群,怪不得老舍会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美景。学生自由读书。5、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使人舒服,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连骏马和大牛都被吸引而陶醉。难怪老舍会说“真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他会唱什么个?(学生回答)我们来听一听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来表达他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播放《天堂》)6、腾格尔用歌声来表达他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我们用朗读声来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吧。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蒙古草原上有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人更美。四、学习第二部分1、进入草原,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2、在这一部分,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感人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场面,读给同桌听一听。(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读。从这些场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一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学生汇报。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4、我们和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尽情地唱啊、跳啊;尽情地享受着民族大团结带给我们的欢乐。此刻,夕阳已经偏西,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碧绿的大草原,可是,谁也舍不得离去,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蒙汉情深)3、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依恋,对草原人民的依恋,再次齐读这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六、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很满意,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体会大草原的美,体会民族团结、民族情深。(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七、板书设计草原景美:天空小丘羊群草原蒙汉情深人美:热情好客多才多艺,4《草原》教学设计草原2《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方法与能力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拓展与延伸上网查找资料,了解邪内蒙古草原的古今概况,了解蒙族人民的历史。重、难点突破蒙族人的热情好客与蒙汉情深,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南北朝民歌《敕勒川》引入课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吗?对,就是大草原上的景色。你们见过草原吗?在几十年前,曾经带领文艺界的人士访问过蒙古,还把所见所闻写下一本文集。今天,我们就有幸来学习其中的1篇——《草原》,和老舍先生一起来领略大草原的风光,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板书:草原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提示:(1)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2)给人的感受是:草原辽阔,景色美丽,主人热情,语言优美。可能学生理解不到作者语言的优美,这这里一定要加以引导。总之,文章处处流露出“美”,形成了一处美的意境。三、学习课文提示1:按内容顺序学习课文,要求学生注意体会“美”的所在(主人的热情好客也是一种美)——即,体会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方法,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向其他学生求解。提示:要求学生先概括出文章段落的小标题,然后以读为主,逐段赏析,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美”之所在,并体会其写作方法。小标题为“草原美景、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揭示2: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从景色的美,过度到语言的美,再具体到写作方法,最后再通过读,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美的意境。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抓住对蒙族类同胞的描写,并由衣着美进而体会其人情美。学习第三、四段时,要特别注意细节描写,按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进行分析,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是出自于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学习第五段时,重点抓住对诗句的理解,来体会蒙汉情深与依依惜别之情。四、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提示:让学生自己表达,收获方面,注意总结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体会方面要注意“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几个方面。提示3: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2)对词语的理解。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五、板书设计: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自然美:草原风光一碧千里,绿毯(大、绿)静态美白色大花、中国画(绿、美)美丽风光、民族团结草原语言美、意境美:比喻、细节人情美: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动态美好客亲密热情情深草原草原美景——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大、绿、美好客亲密热情情深蒙汉情深民族团结草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3草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草原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草原》优质课设计一、课前播放音乐《天堂》师: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二、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三、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哦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那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读读你感受最喜欢的句子。(听出来了你喜欢高原辽阔的草原,你喜欢一碧千里的草原,你喜欢诗意的草原,你喜欢柔美、生动活泼、带给人们的奇妙心境。(你找的这个句子很有意思)大家读出了这么多的草原,太好了!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勾出来,看谁勾得准,你开始读吧。生:我勾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师:还有没有勾出别的来?生:我勾了“在这境界里……无限乐趣。”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师:什么叫高歌?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生:他想吟诗。师:怎么样吟诗?生:低吟。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师:这是作者的两次抒情,一次要高歌,一次要低吟,两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心境。我们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顺序,先让他低吟,再让他高歌,行不行?(挺有意思的,谁还有看法?)师不要急着举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边好好默读课文。怎么读呢,我告诉你们一个。大家可以这样考虑:一开始,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使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所以他要高歌;后来他又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产生了什么情感,而要低吟。要想通这个问题,咱们必须把前后文对照起来,把景和情联系起来体会。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作者究竟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他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2)没错,这是老舍先生生平第一次看到草原,草原一直是他很向往的地方,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很激动、很兴奋)人在激动的时候,就想跳起来、喊起来,唱起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很好,真情实感(3)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他还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奇,面对这样的美景,他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出示图片(草原好大、天蓝、天高、晴朗真想不到世界上竟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4)是啊,这里没有了林立的工厂、没有密集的楼群,没有废气浓烟的污染,空气像溪水一样清澈。像泉水一样纯净,不带任何杂质)置身在这样的空气中,你会怎么做呢?(大口大口地呼吸,贪婪地吸气,让每个毛孔都张开,让清新的空气浸润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这就是清鲜的空气。一个清字带给我们如此美妙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但感觉还不够不够新鲜,不够明朗;情感变弱了;离极点还差一点;)(5)初到草原,心胸为之开阔,视野为之大开,一股豪情放之情油然而生,不禁使人引吭高歌,一吐为快。(再激昂,再有力些)过渡:那么作者低吟又是因为什么呢?(被草原美景陶醉了,后来作者平静下来了,细细的看,静静地看,他觉得已经陶醉了,像入了神,看不够,走进了这幅画圈中。)谁能把他接下去看到的景色读给大家听
本文标题:《草原》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6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