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总结【精编4篇】
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总结【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总结【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德育活动课程总结【第一篇】《成都市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组现场研讨会纪要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成都市教科所,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于2005年7月5日上午在崇州市蜀城中学召开了《成都市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组现场研讨会。课题组负责人、成都市教育局宣教处副处长梅青,课题组副组长、成都市教育学会会长张乃文,总课题组成员、成都市中学德育专委会秘书长王殊,总课题组成员,成都市德育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崇州市教育局主管德育的杨局长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致欢迎辞,课题组成员单位蜀城中学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蜀城中学科研室主任,课题组成员单位成都市49中分别汇报了本校开展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课题组各片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的进展情况。张乃文会长对蜀城中学和成都市49中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进行了简要点评,在对各片的前期工作和典型做法进行了简要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阶段研究思路和工作方式作了具体安排和说明。张会长认为,课题自立项以来,各参研单位和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参研单位对课题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理解不够,研究工作抓得不紧,对阶段成果的提炼、整理存在一定的偏差等。总课题组在总体协调、督促、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张乃文同志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1.对课题研究性质定位:课题研究既要总结、提炼德育活动课已有的经验,促进学校德育活动课的开展,更重要的是,要对今后全市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实施起到指导作用,要充分体现教育科研为实践服务的功能。2.研究思路问题:要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课题最终要形成系统化、序列化、规范化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系统化是指,要涵盖中学德育内容;序列化是指,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年段的要求,形成前后衔接的序列;规范化是指,将总课题组的统一要求与学校的个性特点相结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全市系统化、序列化、规范化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全市各校开展德育活动课的行为;另一方面,为全市开展德育活动课提供课程菜单,供各校自主选择,使各校开展德育活动课有依据。3.研究成果的提炼: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深入的发展,学生、教师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形成具体要求,指导各学校的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张乃文会长强调各子课题组,要以总课题方案中12个内容为核心形成物化成果。物化成果包括(1)课程标准(2)系列活动方案;(3)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体会、论文;(4)子课题参研学校对系列研究活动进行效果说明的支撑材料,如:调研报告;能够说明变化的1材料;(5)相应的校本教材。张乃文会长要求,总课题组成员,市中学德育中心组成员要形成一个整体,分工合作,参与研究,每个研究内容确定1~2人负责,形成课题小组,组织相关学校,以总课题组提出的分类目标为重点形成相关的课程标准。接着,王殊老师代表总课题组对各子课组下阶段的研究进程提出了以下要求:05年9月~12月,各子课题完成课程标准(含年段细化内容)。06年1月~5月,各子课题主研学校完成系列活动方案,同时实施活动方案,形成典型个案。06年6月~12月,在各子课题组总结的基础上,总课题组总结、提升、争取完成结题工作。王殊老师再次强调了课题的定性问题,课题是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要对全市开设德育活动课程具有引导性,研究要体现课程要素。王殊老师还从课程的要求,对各子课题完成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梅青副处长就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研究做了重要指示。梅青同志说:该课题自2003年开题以来,已做了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有一定的责任。今天的会开得很好,乃文会长和王殊老师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可行的指导和布置,收缩了研究战线,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任务和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下一步的工作,我提四点要求:1.温习研究方案。全体研究人员都应认认真真地重读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明确我们研究的是活动课程,不是活动课,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本要素,把握研究方向。2.明确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是纯粹理论研究,正如乃文所长所说,要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要对具体的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3.提升认识高度。各子课题组要站在全市德育工作的高度去认识问题,为推进全市德育工作、全市德育活动课程建设做贡献。4.狠抓工作落实,总课题组成员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在研究进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要将每项工作落在实处。会议决定增补教科所米云林副所长担任课题组副组长。会议还对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具体情况在下期课题工作会上进行通报。整个会议安排紧凑,内容明确,注重实效,对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都市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组2005年7月8日德育课程一体化开展情况工作总结【第二篇】德育课程一体化开展情况工作总结我校继续坚持“德育优先,全面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基础道德建设,规范德育管理,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德育资源,将“主题教育、节日活动、经典诵读、劳动技术、思品课堂”纳入德育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组织,再到课程评价,我们一步步探索,从方方面面渗透,使德育课程系列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礼仪等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而向真、向善、向美。一、加强德育课程队伍建设,为德育课程建设坚守保障德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高永平(校长)副组长:迟阳功(副校长)徐梁(教导主任)成员:赵俊卿吕丽艳吴志东(各科教师、辅导员)1.德育课程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我校继续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管理网络,实行校长总负责,教导处具体负责,少先大队操作执行,学校其他科室和年级能同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2.调整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内容,引领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认真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鼓励大家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促使班主任注重实践、注重思考、注重质量,互相启发,深入研究,确立更先进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学的育人方法,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二、深化德育课程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德育课程1.学校日常德育管理坚持抓实抓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力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主题班会制度》《一日常规量化考核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通过板报比赛、学生作品、主题班会等展现各班集体创建特色,以学生教育学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评选优秀班集体、礼仪值周先进班级等评优评先项目,激发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热情,推动了班风、学风、校风的优化。3.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专业法律工作人员为学生做法律讲座,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校领导、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三、紧抓活动育人,丰富德育活动课程活动育人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继续受到重视,本学年我们开展了很多德育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1.主题队会课、班级宣传栏、校外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传播学校的文明与和谐,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凸显德育课程目标。(1)侧重于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确定主题,采取班级轮流演讲机制进行国旗下讲话,进一步规范升旗流程,认真执行每一项内容。利用这个阵地,进行集体教育。(2)班级文化建设。抓住班级主题宣传栏、黑板报、中队角、雏鹰争章等进行主题教育。2.利用“我们的节日”等重要节日点开展节日活动课程。雷锋日“学习雷锋好榜样”日行一善活动;“三八”妇女节进行感恩教育;“3.12”植树节进行环境教育,清明节“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端午节进行“忆屈原,庆端午”品尝粽子活动;儿童节“快乐六一,健康成长”文艺汇演;中秋节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建队节“听党的话,做好少年”主题活动,组织新队员入队仪式;感恩节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老师的作文比赛制作贺卡活动。每次活动制定好活动方案、计划、准备及领导小组,切实履行活动计划,并对活动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深刻,达到活动目的。3.多彩社团活动课程,缤纷学生校园生活。社团能够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四、上好学科德育课程,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1.低年级每周两课时的《品德与生活》,高年级每周三课时的《品德与社会》。要抓住思想品德课这个主要阵地,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制定品德课教案,上好思想品德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借助文本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学校德育贯穿于每个学科。进一步增强各科教师(不仅是班主任)的德育意识,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将一些德育小知识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他们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3.开展劳动技术课程。申庄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专门的劳动技术课程。制定劳动技术课程纲要,成立校外德育基地。并请专业人员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指导。制定课程纲要。具体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周二下午低年级,周四下午高年级。每班安排班主任及副班主任两个老师带领学生上课。学生亲自开垦、松土、施肥、播种、浇水。不仅使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劳动艰辛,父母不易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节约意识,种植知识以及劳动的快乐,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4.开展经典诵读德育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具体有《弟子规》、《千字文》、《国学读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定时:每天早晨到校晨诵;每节语文课前10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语文老师负责)。定目标:每周完成至少一首诗或1篇文章、一本著作(可视著作长短扩展到每月或每学期)熟读成诵的目标,具体根据年级、学生实际、阅读内容而定。定要求:古诗文摘抄、优美句段摘录、古诗文改写或心得随感撰写。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低年级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诵读为辅,故事链接,活泼插图等形式让学生乐学其中。中年级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教师讲解、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为辅。而高年级通过朗诵、表演、声像等形式,展现学生的经典诵读。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着我们心中的美好的教育梦坚持而不放弃,“做一个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好队员、好学生”必将成为申庄小学全体队员的精神共识,教育梦,德育梦,中国梦,我践行,德育之花必将开遍崔庄联小。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小学2018年8月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第三篇】德育课程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二、工作目标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三、工作重点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
本文标题: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总结【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286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