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4 中秋节 教学设计 教案4篇
4中秋节教学设计教案4篇【导读】这篇文档“4中秋节教学设计教案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4中秋节教学设计教案1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揭示课题:《中秋节》二、新授(一)自由读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关键词语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二)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4.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交流解疑。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6.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7.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三、练习拓展训练:说一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自己先轻声地说一说,说一个也可以,说两个更好,能说三个的真了不起。四、总结孩子们,你们想,在中秋节的这个夜晚,所有的中国人都想,这就是中国人期盼团圆的情怀。因为一家人团圆了,我们的心才能贴近,只有心与心贴近了,才叫团圆。五、作业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3.读课文三遍。六、板书中秋节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中秋节教学设计2中秋节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3、揭示课题:《中秋节》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关键词语中秋节的时间人们的活动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关月亮的诗句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4、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交流解疑。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6、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7、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2、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总结全文,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积累优秀诗句。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听写词语。2、大家收集了哪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3、根据大家分享的内容,板书诗句进行赏析。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继续学文,深入体会。1、指名说“嫦娥奔月”的故事。2、你还能说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3、过渡语:同学们,中秋节人么不仅赏月,还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5、过渡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常在月圆之时,思念家人、思念亲人。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请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诗句,读一读。6、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7、小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8、你还能背诵一首借月抒情的古诗吗?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3、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教后记:小学生《中秋节》教学设计32015小学生《中秋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中秋节是盼望合家团圆的日子,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在这个日子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教学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二、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三、过中秋节的风俗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课本图片结合)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两个环节穿插进行)四、向八月十五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1.欣赏图片,了解有许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团圆,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与亲人的分离赢得了更多人的快乐和幸福。2.激发学生对这些劳动者的敬佩和感激。五、课堂小结(机动)1.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教学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1.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认识事物时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制作了视频、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受到尊重、热爱劳动者的教育。2.课堂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生活化的特点,时时处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时有话说,新知识的接受和内化也迅速。一上课,我就播放了一首大家可能在婴儿时期坐摇摇车就到处能听到的旋律《爷爷为我打月饼》,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我让学生回忆刚过完的中秋节自己家里是怎样过的,自然过渡到中秋节的习俗;我让中秋节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休息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自己的心情,进而让小朋友们知道许多劳动者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放弃了休息,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要感谢他们------3.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又不会写字,为了让课堂内容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把教学内容编写成两句两句朗朗上口的童谣,先教师领读,再让学生读,这样的内容反复出现;出示节日劳动者坚守岗位的图片以后,也是每出示一个图片就让学生跟着老师道声感谢,这样,整节课回环往复,课堂既有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4.上课时,兼顾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形成。一年级学生正是对课堂纪律初步认识感知、初步形成习惯的时期,我在课堂上很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示意举手回答时,有的学生总是争先恐后乱回答,这时,我总是要指出你看------同学真守纪律、举手发言,让他来说吧,这样,整整一节课秩序井然,学生的良好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5.对教学内容、文本内容的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对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看看就可以,对学生看了说了也不懂的内容,就重点讲解重点突破。比如,学生对课本图片上出现的粮仓就比较陌生,我就找了一些特写图,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就明白了。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1.课堂上注重了严谨、有序,但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虽说学生整节课秩序都很好,但如果再加上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学生学的会更轻松,例如,课中就可以加个活动,让学生站起来,拍手读儿歌,既活动身体,又活跃气氛。2.由于是一年级学生,我感觉他们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要差一些,所以课堂上预设的环节要多一些,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空间不够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后要尽量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营造宽松的氛围。3.教师上课时的激情不够充沛,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后要在上课时要融入更多的热情,打造精彩课堂。《中秋节》教学设计4《中秋节》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二、活动设想: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2、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三、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同学们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星期二,我们刚刚度过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个和中秋节有关的话题。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二)、听故事,说心愿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2、“月亮博士”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
本文标题:4 中秋节 教学设计 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0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