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除法教学设计3篇【导读】这篇文档“除法教学设计3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除法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本第18页的例4。教学目标:1、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3、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教学重点:1、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课前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1、设置情景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生:大熊猫。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生:„„好可爱„..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京京,今天,京京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它非常高兴,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的朋友陆续都来了有华华、盼盼、亮亮、红红。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可就在这时,它遇到了难题,它怎样分才显得公平些呢?生:平均分(板书)师:什么叫做平均分?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2、提出问题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把12根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板书)3、唤起原知师:同学们每组手中都有12根小棒对不对?(对)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按照题意分一分,开始行动,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学生活动)师: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生:3个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4、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直接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板书:除法)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个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2)我会写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该怎么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竹笋的总数是多少?生:12师: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4份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结果是每盘放几个?生:每盘放3个师:最后就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3)我会读它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2遍)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导入:总数÷份数=每份的数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出示: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放几个?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3份,每份放几个?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每份放几个?小组合作要求:1、把题默读2遍2、用你手中的小棒分一分,摆一摆。3、独立解答写出算式4、小组内说一说你的算式读作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找小组上台展示)三、挑战园地第一关:读一读,说出每道算式的意义。第二关:给小熊分苹果。第三关:根据题意,判断对错。第四关: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五、板书设计:除法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每份是3个。12÷4=3除号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付晓偲2017.3.2二级除法教案2二年级除法教案篇1:二年级除法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份3份呢?3每份会是()要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除法算式,除法读作:12除以4等于3,大家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2例5(教材第19页略有改动)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学生列式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三、实效评价读一读并说也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今日推荐50份文档78份文档80份文档篇2:二年级除法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文章来源课件ww1、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第一课时内容: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42、学习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1)理解题意。(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分一分、填一填。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4)、小结。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五、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例4: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4)个。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六、课后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个4。20里面有几个4?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分一分、填一填。12个,每份2个,分成了()份。12个,每份3个,分成了()份。12个,每份6个,分成了()份。(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1)、练习三第4、5小题。第4小题。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第5小题。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个4。20里面有()个5。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小题。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五、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被除数除数商六、课后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
本文标题:除法教学设计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1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