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单元教学设计(通用4篇)
单元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单元教学设计(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教学设计为五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听说课(sectionA1a-2d);第二课时为语法课(GrammarFocus-3c);第三课时为听说课(sectionB1a-1f);第四课时为阅读课(sectionB2a-2c);第五课时为复习写作课(sectionB3a-self-check)。第一课时(sectionA1a-2d)主要让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去总结出my,his,her的区别以及初次见面的问候语,并鼓励学生应用what’syour/his/hername?以及回答My/his/hernameis…去结识新朋友,从而开展相应的听说活动。第二课时(GrammarFocus-3c)通过gueinggame游戏,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询问和确认他人的句型。然后学生观察语法部分的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be动词的用法以及my/his/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并完成相应的语法练习。第三课时(sectionB1a-1f)通过老师设置体验话务员的工作而展开。从一开始,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话务员第一个任务(HowtoreadtelephonenumbersinEnglish?),让学生一步一步从英语数字的学习过渡到电话号码的学习。接着再布置话务员的第二个任务(Howtoaskforandgivetelephonenumbers?),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并总结。最后,学生通过老师给出的情景来开展综合的听说读写的练习。第四课时(sectionB2a-2c)通过中西方名字的感知与观察,让学生总结firstname和lastname的区别。然后在阅读中老师进一步感知中西方姓名的差异以及语篇的结构。在完成阅读任务后,老师让学生模仿书中内容来写一段话,这样从输入到输出即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课时(sectionB3a-self-check),老师先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3a和3b的任务。最后,老师鼓励学生思考并写1篇文章介绍自己和朋友。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作者姓名学科领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适用年级所需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单元地位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1)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宣扬民主共和。(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3)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内容概述初中二年级共用2课时,每周2课时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学习重点(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法治建设(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国企改革。4、学习难点(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关系。(2)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主要含义。(3)农村改革的必要性,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核心5、学习方式(1)营造“历史中普通人民的命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一位普通老教授命运的起伏变化和时代的(2)以“改革开放之行”的记者报道形式,以农民梁满囤、海尔企业、深圳的故事为例,帮助学生走进、合作改革开放的波澜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联系历史时代事实,从普通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视角,认识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今天强大的繁荣的中国,主要的源动力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应课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2、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3、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伟大的历史转折?2、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如何逐步展开的?专题一: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课时)专题划分专题二: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1课时)其中,专题二中的活动“改革开放中的家乡美”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破冰之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通过一位老教授的日记,感受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生活的变化,理解掌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完成“拨乱反正”、民主法治建设一步步加强。人物故事情境导学要点:专题问题设计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意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1、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思考、合作及竞争。2、多媒体运用:老教授日记演示、“真理标准讨论”视频、“拨乱反正”图示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通过老教授日记(1976年11月4日),说一下:老教授希望平反冤雪,这一要求在此时是否会实现?以此探讨:1、“文革”结束了,中国为何还在“徘徊不前”?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怎样的?活动二:举例说一下你印象中的真理?你为什么觉得那就是真理呢?以此探讨:1、真理的“面貌”应该是怎样的?真理为什么会经得起考验?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重要意义?活动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怎样完成“拨乱反正”的?以此探讨:1、何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伟大转折”的主要含义?活动四:通过老教授日记(1980年6月3日),说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温暖的春天”里有哪些喜人景象?以此探讨:1、“文革”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民主和法制建设为什么都要同时加强?活动五:小组间文字游戏竞赛--“心有灵犀”:相互配合来猜猜本课中的“热词”。1、学生是否能根据历史时代背景,来认识人物生活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评价要点2、学生是否能理解前后事件之间的关系,及类似事件之间的关系。3、学生的小组探究及合作竞争精神的肯定。专题二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之行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通过报道普通农民梁满囤、著名企业海尔集团的故事,走进改革开放的波澜画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及对外开放的逐步进行。人物、企业故事情境导学要点:专题问题设1、农村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计2、国企改革的措施3、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1、学生学习小组调动:自主思考、合作探讨。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人物、企业的故事情节演示,辅以改革开放的画面和视频、音频。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农民梁满囤的故事:在人民公社时把猪养成“袖珍猪”。以此探讨:人民公社有何弊端?活动二:农民梁满囤的故事:生活改善后有了“新烦恼”--果园丰收后,果子销路不理想。以此探讨:1、农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积极性)2、发展乡镇企业利于农村致富和现代化发展。活动三:海尔集团的故事:改革前的惨淡景象以此探讨:什么原因束缚企业发展?活动四:学生扮演企业、政府、职工代表,各抒己见:怎么帮助企业和自己走出困境?活动五:海尔集团的故事:改革后强大的海尔走向世界;深圳的故事:“一夜崛起之城”的传奇以此认识: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研究性学习:1、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2、家乡有哪些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你为家乡想到哪些独到的发展策略?评价要点1、能否正确认识时代与具体人物、企业发展的关联。2、学生个体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个体发言的独到性是否值得肯定。3、能否理解农村和城市改革共同的核心。单元教学设计【第三篇】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一、课前系统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教材分析⑴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⑵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⑴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⑵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⑶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3、教学目标分析⑴知识与能力。⑵过程与方法。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教学重点与难点⑴教学重点。⑵教学难点。5、教学方式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⑴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⑵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系统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课前探究设计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2、新课导入设计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⑴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⑵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4、课堂总结设计⑴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⑵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三、课后系统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单元教学设计【第四篇】单元教学设计一、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课时)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二、单元教学设计与课时教学设计的不同点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实施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等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在课时安排量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而单元教学设计一般需要多课时完成;在教学形式上,一节课教学设计一般只有一种,而单元教学设计则根据单元或是章节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一般会包括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但关注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习者理解一章或是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这种系统教学设计的方法,既帮助了教师整体把握章和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更方便学习者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三、课时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在于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气力小,取得的效果好。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要求主要是:(1)学科性质;(2)教学任务的要求;(3)教材内容的特点;(4)教学原则的要求;(5)教师
本文标题:单元教学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1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