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最新4篇】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培训核心【第一篇】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在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素养。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由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通过教育技术能力来体现的,所以在此次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以“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为中心,来设计、安排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以往的教学改革中,曾经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过多次变革和试验,但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近几年来,随着信息化环境的改善,又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全国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来分析,可以看出绩效是相当低的。究其原因,影响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因素不是硬件投入不足、也不是教学资源缺乏,而是广大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解有偏差,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把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也只有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作为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首先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这门课程的目标体系,标出适合课堂教学的知识单元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主题活动)的知识单元,然后分别进行基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基于主题活动的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地安排教学全过程,真正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而不只是孤立地设计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摆摆样子。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中,因只有50课时,所以只能要求被培训的教师重点完成一节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通过这项真实任务的完成,使被培训的教师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促进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的认识。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将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理念,学习教学设计的方法,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会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审定的两套培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案例、模板和量表,为学习教学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资源部分包含了大量文本材料和多媒体材料,为受培训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支持;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受培训的教师得到启发,加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培训教材中提供的模板,可以使受培训的教师比较容易地进入教学设计过程,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书中的量表给出了不同类型的评价样板,为受培训的教师在教育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设计提供了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校本培训等不同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的优点是可以排除干扰,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不足之处是受训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培训内容,学习负担较重。分散培训可以利用双休日上课,平时完成培训作业。每周培训一个单元,有利于教师的消化吸收,又不耽误教学工作;前提是当地必须有合格的培训教师,能够指导学科教师的学习;而且,培训的时间拉长,对培训工作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校本培训可以联系本学校的实际,把培训和教研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教师的提高,又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改进。校本培训是一种好的培训形式,但是必须要具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才能有所收获。不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都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真实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培训,不仅使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加深理解,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_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第二篇】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18]考试科目名称: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部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教育技术学部分50%教学系统设计部分50%4.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3)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教育技术学考试要求:1.系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理论基础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模式,了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2.掌握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两大领域(理论、实践)、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理解。3.了解教育技术学在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和发展前景。了解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课程、知识管理等领域的新发展。4.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运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AECT1994、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的领域、范畴、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包括:教育技术发展的含义、模型、特点、新进展,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三章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资源概述、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第四章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模式、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第六章教学系统开发包括:教学系统开发概述、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网络课程的开发、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第七章教育技术运用包括:教育技术运用概述、教学资源的应用、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绩效技术。第八章教育技术管理包括:教育技术管理概述、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第九章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包括: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教学资源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评价、网络教学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新进展。第十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求:1.系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式以及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2.理解、掌握不同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方法。3.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不同层次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设计案例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考试内容:(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系统特征和本质;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联系与区别。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规定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模式的含义和功能;ID1与ID2.(二)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上)1.学习者分析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认知发展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学习动机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2.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的含义;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目标概述;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方法。(三)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1.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确定单元目标以及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有机结合。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和程序;教学材料选择和设计。4.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5.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四)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1.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建构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建构主义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学为主的ID理论研究中易出现的几种偏向。3.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4.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的定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5.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案例。6.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学习文件夹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网络教学评价。(五)“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1.“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以教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两种理论的互补性与“主导——主体”ID的理论基础;“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网络课程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流程网络环境对教育、教学的意义;网络课程脚本的“双主”教学设计流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六)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1.电视教材的设计电视教材概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脚本编写。3.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概述;网络课程的构成;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编写过程。4.网络课程设计案例(七)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1.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2.典型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案例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圆的认识》的设计;基于局域网的教学课例:初中语文《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设计。三、主要参考书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9年版。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目标与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07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