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案例)5篇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案例)5篇观察地球上的事物和现象,也关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这里要说明的是,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以下是网友为大家精心分享的“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案例)5篇”,供大家参考!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区别。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感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教学重点区分不同的天气以及不同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要从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天气的卡片、小组活动卡片、教学课件、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预设3分钟)1.师谈话:谁能说下现在的天气是怎样的?学生交流。2.师:你还知道哪些天气?(板书贴:雨、晴、雪、阴等天气文字)3.师: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天气变化还真多,今天我们一起和大头儿子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出示课题或板书)。二、探索(预设21分钟)1.情景引入:为什么大头儿子要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呢?因为双休日他们一家要到萧山湘湖来游玩。妈妈说:“大头儿子你是小学生了,要学会照顾自己,这次外出你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自己做好准备。”大头子说:“好的妈妈!”师:可是这么多的天气,我们如何来区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天气的图片。(投影3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天气?它们有什么特征?)(晴、阴)(雨、雪)(多云)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天气的主要特征。(一)区分常见的天气符号(3分)同学们真能干,大头儿子也学会了区分不同的天气,他很聪明,还从网上查找了出行时萧山的天气情况,在查天气时他发现一些天气符号,(ppt)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天气吗?请同学上台贴图。小结:根据不同天气的特点人们确定了不同的天气符号,刚才这些是常见天气的符号。(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5分)1.引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大头子认识了天气符号,查到这个假期里萧山天气是这样的,你看他穿着这样的衣服可以吗?还可以准备些什么?(ppt出示图)生指名说。2.师:看来天气对我们生活影响很大,有利的,也有不利的。(贴板书)你能举例说明吗?生指名答,师Ppt举例说明。3.我们能把这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找出来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每个人可以写一种的天气,并请组内同学帮助补充)填表时把这些天气影响以关键词句或画图的形式作好记录。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天气影响(写关键词句/或画图)晴天是有利的是不利的4.学生讨论填表,教师巡视。5.点名集体交流汇报(游戏:正反大挑战),教师黑板填写关键词。6.小结:各种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多影响,有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利的,有些是对我们的生活是不利的。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细致观察、乐于表达。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土壤,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塑料饲养盒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出示一盆土壤,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2.观察土壤提供放大镜、橡胶棒和一盆土壤,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说明:没有橡胶棒也可以用筷子、镊子等工具,主要是用来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等。)二、聚焦(预设5分钟)1.聚焦:大家都说,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来盖房子,制作砖瓦、陶瓷,另外还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给动物提供栖息地等。2.过渡:今天我们将到校园里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三、探索(预设20分钟)1.讨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会有哪些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推测和发言。2.教师进行活动提示: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不伤害是指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3.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及时记录。校园观察活动指导提示:(1)携带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份,放大镜、橡胶棒和小铲小组一份,观察时小组同学有机合作使用。(2)活动场地:教师提前踩点安排,选择有多种植物和小动物的土壤,并事先对该场地的植物进行识别,以便学生提问时可以答复。(3)分组要求:以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独行动和胡乱奔跑。(4)观察顺序: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5)记录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遇见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记录特征或画简图记录。(6)注意事项: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3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科学探究目标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会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3.科学态度目标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感兴趣。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2.教学难点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太阳示意牌,分别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3分钟)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有位老公公,一副红面孔,天亮就出工,从东忙到西,傍晚才收工。2.出示太阳的图片,引出探究主角“太阳”。二、聚焦(预设10分钟)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日出日落钱塘江(1分03秒)2.聚焦提问: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太阳的认识。3.小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吗?(出示课题: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三、探索(预设15分钟)1.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指出“清早”、“中午”和“傍晚”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北”的位置。2.提问:清早出来,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学生回答后出示:清早出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句式去说一说在中午和傍晚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3.介绍“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游戏步骤和注意事项①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找一块阳光能照到的地方;②小组根据当时上课的时间以及太阳的位置先确定“东”“南”“西”“北”方向;③小组商量分工,7张卡片让7名小组成员分别拿着,小组剩余的一名学生负责指挥卡片的摆放位置,大概是一个圆圈上的四个点的形状;④站在圆圈中的同学尝试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所在的位置,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⑤小组成员轮流站在圆圈的中间辨别方向。注意事项: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4.室外辨别方向:带上太阳示意牌和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根据上课时间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三页的活动记录表。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4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2.科学探究目标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3.科学态度目标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2.教学难点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观察记录单。提示:适合学生观察月相的时间是在农历初三到农历二十,一般在晚上九点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2022年9月为例,9月12日(农历初三)到9月29日(农历二十)这个时间段适合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1.学生诵读古诗《古朗月行》,引出对月亮相关的认知,激发兴趣。2.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月相的认识。二、聚焦(预设5分钟)1.欣赏月球图片,提问: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这几幅图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发表。2.出示概念:月亮其实是个球体,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月相》。三、探索(预设18分钟)1.观察连续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变化。学生充分表达。2.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1)展示学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记录照片、图画,师生进行点评。出示班级记录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记录时发生的小故事。[建议:本节课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用照片和画图的方式同时进行记录,并标明每幅照片和画图的日期。老师也要完成观察任务,有条件的班级或教师可以做一个班级记录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组做好记录。](2)观察方法指导:记录下观测的时间,观测的地点,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就画什么样子,没有看到或忘记观察了,就不要凭空想象。(3)记录方法指导:在前期至少连续一周的观察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从教科书的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即可。(“描阴影法”,把月球不亮的部分用画斜线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阴影。“剪纸法”,根据月相剪白色纸片,把剪好的白色纸片粘贴在黑色纸片上。农历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时,因为明亮的部分很少,对学生剪纸技巧有更高的要求。)(4)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单的部分内容,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记录,自己当天没有记录到的,可以根据班级记录单上的进行记录。四、研讨(预设10分钟)1.请部分学生在投影上展示活动手册,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分享交流: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②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2.出示天气晴朗时一整个月的月相图,教师小结月相的变化特点: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形,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慢慢地圆盘形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相变得越来越小。五、拓展(预设2分钟)继续观察月相,完成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5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3.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地球家园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案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7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