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副教授贾鸿雁职业目标:成为学生永远的记忆教学理念:课程价值最大化生活理念:热爱生活,感激所有联系方式:手机:15081820832电邮:jhyjmdx@sina.com引言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达,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中国劳动关系正在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和敏感社会问题。近年来,劳动纠纷成倍增长,处理难度不断加大,集体上访、围堵政府、阻碍交通、罢工、静坐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管理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稳定、协调、有序发展,成为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者急需研究的课题。引言2005年大连开发区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期的罢工,19个企业参与,将近三万多名工人,此起彼伏的罢工持续了两个多月,凤凰周刊详细了介绍了这个情况,这么大规模的罢工在国际上都很少见。罢工起于日资企业东芝公司。东芝公司月加班超过36小时,大连劳动监察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东芝公司为了不降低产能,提高生产线速度,将每个工作流程由20秒压缩为14秒。导致工人罢工,最后日方妥协,同意每月增加工资150元,厂庆时每位员工奖励1000元,工人复工。导入:为什么要研究劳动关系劳动者:工作条件、工作性质、薪酬福利待遇,决定个体的生活水平、发展机遇、个人尊严、自我认同、身心健康。企业:员工工作绩效、忠诚度、工资福利水平,是影响生产效率、劳动力成本、生产质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状况,社会收入的总量和分配,进一步影响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社会稳定。劳动关系概述导论劳动关系理论理论基础劳动关系实质冲突合作劳动关系历史产生与发展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关系纠纷劳动争议处理劳动关系运行劳动法调整员工参与管理预防劳动纠纷劳动关系教学体系劳动关系导论——基本知识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劳动立法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工资保障制度员工参与管理集体合同工作时间与加班加点职业健康与保障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关系的外部调整环境和调整模式;掌握劳动关系的核心概念及相关概念,掌握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明确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历史沿革与管理流程。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及其核心概念诠释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新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历史沿革新时期劳动关系管理一、劳动关系及其核心概念诠释1、何谓劳动关系2、何谓劳动关系主体3、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5、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6、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1、何谓劳动关系国内: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国外:是指管理方与雇员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权力关系总和,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各国劳动关系的称谓:劳资关系——资本与劳动者的关系雇佣关系——雇主和雇员劳工关系——强调劳动者一方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关系日本产业关系——劳动管理关系,源自美国广义:狭义+政府2、何谓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主体:劳动关系的参加者劳动关系主体构成:狭义:管理方和雇主协会;员工及以工会为主的员工团体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员工团体:因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员工协会和职业协会。管理方:由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雇主协会: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产业管理。政府: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公共部门的雇主。3、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合作冲突权力力量员工力量管理方力量劳动力市场力量关系力量:退出停工、岗位力量劳动力市场力量关系力量:退出罢工、岗位力量3、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经常会有分歧,甚至会背道而驰。具体形式有罢工、旷工、怠工、辞职等。力量: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分为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力量。权力:代表他人做决策的权利,通常权力集中在管理方。案例:东航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第一章教学案例.ppt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区别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形成前提不同劳动交换劳动法律、法规存在内容不同以劳动为内容的事实关系法定的劳动权利义务效力不同不受国家强制力保护具有法律效力,国家强制力保护5、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未订立劳动合同,但依据法律认可的法律事实予以认可的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主要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依据劳动合同产生,事实法律关系依据法律事实认可。实务技术:如何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部规章——2005年12号文件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实例1:他们与公司是否有事实劳动关系?第一章教学案例.ppt6、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或者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区别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从用工双方的主体看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个人双方可能都是个人,或者单位;一方是单位,一方是个人从用工双方的关系看隶属关系平等主体关系从支付报酬的形式看定期支付,有规律性一次性或分批、分阶段支付,无规律性适用法律劳动法民法2、劳动关系的类型二、劳动关系的特点和类型1、劳动关系的特点二、劳动关系特点和类型劳动关系的个别性与集体性1、劳动关系特点劳动关系的平等性与隶属性劳动关系的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劳动关系具有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二、劳动关系性质和类型2、劳动关系的类型划分的依据——各方力量对比均衡型:双方力量相差不大,相互制衡倾斜型: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一方起主要作用。政府主导型:政府是控制劳动关系的主导力量,决定劳动关系的具体事务。三、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影响劳动关系的环境要素2、影响劳动关系五个环境要素综述1、影响劳动关系的环境要素经济环境——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实例:民工荒背后的经济原因教材24页技术环境——改变劳动力市场力量;改变劳动者的工作形式;政策环境——就业政策、教育培训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法律和制度环境——规范雇佣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实例:北京肯德基告别“劳务派遣”教材第27页社会文化环境——潜在的影响。实例:日式管理落地中国第一章教学案例.ppt影响劳动关系五个环境要素综述冲突力量权力技术员工工会管理方就业组织政策社会文化法律制度经济合作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四、新中国劳动关系发展历史沿革1、计划体制时期的劳动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初)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劳动关系(1983年—1994年)3、市场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1994年7月—今)新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沿革发展阶段建立方式基本特征基本类型计划经济统包统配行政指令●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政府主导型过渡时期劳动合同非劳动合同并存●劳动关系类型打破单一性,非公有制劳动关系发展很快;●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受国家调控程度不同;●劳动关系的调整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完善;●劳动关系双方地位差距拉大,力量对比失衡;倾斜型市场经济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类型多样化;●劳动关系形成市场化,以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成为普遍有效形式;●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行政调节为市场调节;●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倾斜型五、新中国劳动关系管理1、新中国劳动关系管理依据2、新中国劳动关系管理流程新时期劳动关系管理——依法管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协调法集体合同职工民主争议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工资劳动法体系劳动标准法劳动安全与卫生特殊劳动保护促进就业劳动保障法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监察法劳动监察劳动关系管理流程图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运行协调运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双方合作纠纷解决认可事实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思考题简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简述劳动关系的主体及表现形式。简述劳动关系的类型和性质。简述外部环境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本文标题: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