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十一章员工关系管理纲要第一节员工关系概述第二节劳动关系第三节劳动保护第一节员工关系概述开篇案例海萍在领导要求加班自己不同意的情况下,和经理大干了一场,结果自己毕竟是弱势,办公桌被安排到了厕所门口。针对此事,宋思明向海藻出馊主意:“你呀,叫你姐到医院去开个肝病证明,或者随便什么病,心病啊、肾病啊都行。让医院先给开两个月的假,她不必去上班,钱呢!?人家单位也不敢不给。等混过去这两三个月,谁吃亏就说不准了,对了,一定要让你姐啊,拿出长期泡病的架势来。”海萍照做以后,拿了一打检查单、病休单摔在了经理的桌子上。经理:“这是什么?”海萍对经理:“病假条啊!您不会给日本人打工打得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吧?!你看看,上面写着休四个月,休四个月,也就是说三月份的时候我是肯定上不了班,四、五月也说不定,要是心情不好,很可能会休一年。麻烦你发奖金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一声,给我打电话,我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近年来一批劳动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致使劳动纠纷迅猛增加,据一些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市海淀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比上年增长了1202件,增长比例为69.1%。因此,加大对劳动纠纷的重视、深入对劳动纠纷本身普遍现象的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到上面提到的《蜗居》中这个片段,海萍拿着一大叠的医院证明到领导面前时,这位领导表现得很无助。其实,海萍的“得逞”正是因为该企业HR工作的失误。那么失误在哪些方面呢?公司规章制度的完善1、关于员工申请病假的程序2、规范医疗单位和公司认可病休建议的机构3、发放年终奖的依据(是否是依据绩效考核?考核达到何种程度才能享受年度奖金?)需要员工职务说明书和考核标准作为后盾第一节员工关系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员工关系的概念员工关系管理(EmployeeRelationsManagement)的概念,最初源自西方的劳资关系(劳工关系)管理。程延园认为:员工关系是管理方与员工或员工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张立兴认为:员工关系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组成的。本书将员工关系定义为:企业中各主体,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员工代言人等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您认可哪一种说法?公司对于员工来说是:屋顶?土壤?……《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屋顶学说员工到公司上班,领公司的薪水公司提供许许多多资源,让员工在里面成长,公司替员工挡风挡雨员工不能高过公司,员工跟老板讲话也不能“太大声”企业的屋顶一旦垮掉,员工也就树倒猢狲散。《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土壤学说公司有很多资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员工在这片土地上自然成长,接受风吹雨打能够长高就继续长,长不高就矮矮的,也许被拔掉员工要与企业同度兴衰、共图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员工关系的内容员工关系的内容是指员工关系的双方依法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一般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合同、劳动纪律与奖惩、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法规定的对劳动者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权利和义务是密切联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的主要权利有:(1)依法录用、调动和辞退职工;(2)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3)任免企业的行政干部;(4)制定薪酬与激励方案;(5)依法奖惩职工。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有:(1)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工作;(2)保障工会和职代会形式其职权;(3)按照职工的劳动数量、质量支付劳动报酬;(4)加强对职工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5)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关系和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改善员工关系的意义◆员工关系的改善对企业盈利和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员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发展◆员工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增进与员工对企业的理解与信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高效的管理者评估能力素质员工进入放到合适的位置员工的投入和敬业忠诚的客户持续成长真正利润的增加市值的增加盖洛普公司“S”路径员工的敬业和投入是企业核心人才力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毛泽东《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员工关系管理定义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企业采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来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之良性循环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员工关系管理内容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度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如下内容: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又包括劳动合同的管理、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争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劳动保护。劳动保护主要涉及劳动时间、职业安全与员工健康、压力管理、员工援助计划等方面内容。纲要第一节员工关系概述第二节劳动关系第三节劳动保护第二节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劳动关系的定义2008年1月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关系做出了界定,认为劳动关系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统称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照法律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合理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也就是劳动者和所在单位在劳动过程中中发生的关系(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普通职工,工会在生产经营中责、权、利之间的关系)包括所有者和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和普通职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和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会);工会与职工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劳动关系三要素:主体:劳动关系参与者(劳动者、工会组织、雇佣者、政府)客体:劳动关系包含的内容(规定的时间,纪律,报酬等)内容:主客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劳动关系最难做的:家族制民营企业,(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合资企业(中西文化冲突)劳动关系处理“热炉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每个单位都有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热炉”定律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1)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2)一致性原则---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说和做是一致的,说到就会做到。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6(3)即时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4)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下属,只要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企业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7管理劳动关系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市场主体的行为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国际公认的人权准则。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立法者为了维护雇佣双方的利益而订立的双方强制遵守的行为准则,在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中,合法性原则是企业与员工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最基本的原则。(2)公正性原则公平与正义原则是所有管理活动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涉及到员工与企业之间各种利益分配的程序与规则的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意义更为重大。公正原则是管理者进行有效劳动关系管理的前提与衡量标准,也是管理者需要不断追求的管理目标。(3)符合企业文化的原则企业的各项制度、政策的最终落实,都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力量去推进。与企业文化不相符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与实践往往会由于难以得到员工的心理认同而夭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格外注意审视企业的各种劳动关系管理措施中是否有与企业文化相冲突的地方,以保证劳动关系管理系统与组织文化保持一致。(4)高绩效原则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采取各种管理措施,最大幅度的开发人的潜能,提升企业绩效,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也不例外。劳动关系管理必须以保证企业实现高绩效作为前提与目标,努力通过妥善处理与正确利用员工与企业的雇佣关系来提升企业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8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由此可见,劳动合同发生在员工入职之前,并作为员工正式成为企业的一员的标志而存在。《劳动合同法》的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该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另外,除以上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9劳动合同管理1、建立面向不同类型劳动合同的分类管理体系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员工群体往往会签订不同类型的劳动合同,对这些劳动合同的管理也应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劳动合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与措施,以保证企业实现通过劳动合同管理来优化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例如建立个人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分类管理、全日制劳动合同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分类管理体系等。2、严格遵守签订劳动合同的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的目的在于约束劳动力买卖双方的行为,在员工与企业中合理的分配各种收益。其宗旨是为了同时保护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益不受到非法行为的侵害。因此企业在进行劳动合同的管理时,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一整套劳动关系管理的规范化程序。3、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对于劳动合同的管理,可以按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解除和续订等流程进行管理。劳动合同作为国家法律固定的内容,其每一步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0劳动争议概述依照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我国纳入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包括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劳动争议发生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其次,
本文标题:第九讲员工关系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1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