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六章-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2)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2009年11月真题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中,()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A.劳动合同B.民主管理制度C.集体合同D.劳动法律法规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D2.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3.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成立工会组织的,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有两个原因决定了集体协商比个别协商更为必要:(1)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对每一个雇员都有影响的“公共事务”,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不同雇员之间因实现各自权利义务所产生的矛盾,有利于营造全体劳动者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良好秩序。(2)工作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不可能与雇主保持力量上的均衡,订立集体合同可以改善单个雇员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有效地防止雇主侵犯雇员的合法劳动权益。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4.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1)雇员参与是雇员以与雇主相对的一方当事人的身份,即以被管理者的身份对企业管理的参与,而不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执行管理职务。(2)参与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事务,而不是其他事务。(3)参与形式多种多样,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雇员可以多种形式参与,目前我国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平等协商制度。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1)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企业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协调劳动关系,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是企业以经营权为基础行使用工权的形式和手段。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2)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以企业为制定的主体,以企业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为表现形式,只在本企业范围内适用。制定内部劳动规则是用人单位的单方法律行为,制定程序虽然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参与,但最终由单位行政决定和公布。(3)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基本特点是企业或者说是雇主意志的体现。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含义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一种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经劳动关系当事人的请求,由依法建立的处理机构、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的责任依法进行调查、协调和处理的程序性规范,是为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第五条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2)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特点综合而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2008年11月真题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中,()的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A.劳动法律法规B.企业内部劳动规则C.劳动争议处理制度D.劳动监督检查制度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C(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调解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调解是劳动关系当事人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强制性。模拟训练题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调解的基本特点包括()。A.群众性B.自治性C.国家性D.强制性E.非强制性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ABE(4)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兼有司法性特征的劳动行政执法行为。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2009年11月真题下列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争议仲裁兼有司法性特征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群众组织C.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行政执法行为D.劳动争议仲裁的组织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E.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ACDE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法的贯彻执行,是关于法定监督检查主体的职权、监督检查的范围、监督检查的程序以及纠偏和处罚的行为规范。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劳动法》的主要规定包括:(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3)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教材P274-277)(重点)1.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当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确认、调整和保护时,劳动关系就转变成劳动法律关系,双方都有了明确的权利义务,此时劳动关系不完全取决于雇主与雇员双方的意志,任何一方违反法律规范,都将承担法律责任。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2009年11月真题()是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关系B.劳动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劳动法律制度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B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①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雇员与雇主按照法律规范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②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若其运行出现障碍,劳动法将对劳动法律关系继续进行调整,这是劳动法的第二次调整,其目的在于消除劳动法律关系运行的障碍,使其顺利运行。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国家强制力是否立即发挥作用,取决于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性质: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①强行性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受国家法律强制力的直接保障;②任意性规范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当其受到危害时,则需经权利主体请求后,国家强制力才会显现。模拟训练题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是()。A.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力和义务B.劳动法律关系是单务关系C.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D.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E.劳动法律关系不是强制性法律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ACD3.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互为权利义务主体,一方的义务为另一方的权利。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模拟训练题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A.法律规范B.义务C.权力义务D.权力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C(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4)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①劳动法律行为,即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司法行为;②劳动法律事件,即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等。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2009年5月真题劳动法律事件包括()。A.企业破产B.战争C.劳动争议D.劳动者死亡E.劳动者伤残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ABDE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应为合法事实,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一般也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事实,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也可是单方意思以及违法行为或事件。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是劳动法律关行为成立的一般要求,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即包括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②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劳动法律行为成立;③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2009年11月真题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是劳动法律关系成立的一般条件,应符合()的要求。A.劳动关系主体明确B.包含追求一定法律效果的意图C.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D.完整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交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E.行为人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达出来,使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四、劳动法律关系概述(教材P270-272)BCDE本节知识回顾与复习题劳动关系概述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劳动关系的七种调整方式劳动法律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2010年5月真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劳动关系多元化B.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C.劳动关系内容复杂化D.劳动关系客体多变化E.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本节知识回顾与复习题ABE2009年5月真题()覆盖所有劳动关系,是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A.劳动合同B.劳动法律法规C
本文标题:第六章-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2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