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双减”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只是关注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数学方法的揭示与思想的渗透,并落脚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随着“双减”工作的实施,深刻认识到: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背后是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试结合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4.2弧长》一课,浅谈“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思考。把握目标,合理布局“双减”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只是关注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数学方法的揭示与思想的渗透,并落脚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弧长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在运用弧长公式计算的过程中,提高运算以及公式变形能力。3.经历弧长公式探究与形成的过程,体会“部分与整体”的思想,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策略,培养合作意识,品味成功的喜悦。创设情境,激趣启思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并最终作用于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起点出发,有效实施数学教学。为此,本节课的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家所在的小区有一个圆形的花坛,如图所示,已知花坛的半径为6米。(1)求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2)花坛有A、B两个出入口,小明想从入口A走到入口B处,现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路线①:从入口A直走到花坛中心O,再沿和OA垂直的方向走到入口B;路线②:沿着花坛从入口A走到入口B。请问哪条路线比较短?问题(1)重在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圆的周长有关知识,也为本节课的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问题(2)通过比较两条线路的长短,引出弧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弧长计算方法的兴趣。两个问题都具有引导和启思的作用。关注过程,建构知识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引导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比如,有学生提出“弧AB的长就是用圆的周长除以4”这一观点,说明他已经认识到弧长与所在圆的周长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师因势利导,请这名学生谈谈他的理解,在肯定他的做法的同时进一步追问:“如果改变圆心角的大小,你还能够计算出弧长吗?”问题的提出,使得弧长公式的探究得以深入,同时又遵循了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便于学生发现和归纳弧长的计算公式,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格填写以及生生、师生的交流,发现“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与360°的比值就等于弧长与圆周长的比值”这一结论,从而对弧长的计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对弧长公式的探究。巧设作业,减负增效本课的作业设计环节有两个亮点——1.开发微视频。针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优弧”的问题,制作关于“弧的分类”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后观看微视频,进一步探究优弧和劣弧的概念,使得学习在课后延续,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2.变式作业题组。将课本中的一道练习“圆的半径长为12厘米,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18.84厘米,求这个圆心角的度数”进行如下变式:变式1:60°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其所在圆的周长的几分之几?变式2:如果一条弧的长度是6.28厘米,弧所在圆的周长是31.4厘米,那么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变式3: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弧所在圆的半径为6厘米,那么弧长是多少厘米?变式4: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弧长为6.28厘米,那么弧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变式5:如果圆的半径长为12厘米,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18.84厘米,那么这个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这样系列变式处理后,不仅检测了学生运用弧长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关注到了学生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即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弧长与所在圆的周长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同时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创新。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给不同的学生提供各种层次的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本文标题:“双减”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28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