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5篇
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网友给分享的“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1南岳风光,浩浩荡荡,太阳炽热而又温情的光辉透过奶白色的薄雾映在崎岖山石的夹缝之中,虽四处野花杂草丛生,但却洋溢和充满着自然而又轻快的气息!与同行的友人来到南岳山脚,举目仰望,心想着这山顶风光将会是多么美妙而又瑰丽,在衡山之巅一览众山,景色万千。就在此时一个朋友提出“不如我们看看,谁会爬到山顶吧”,大家齐齐地望着他,心想:这场比赛倒值得一比。刚开始时,我们打闹着,一路上嬉戏,四周同道的游人也是那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这样走了一会儿,我停下脚步,弯着双腿,靠在一旁的石壁上,踹着气,感觉到体力有些不支了,便败下阵来,看着他们向前的背影,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惆怅陡然而生,满腔好句大全沮丧的审视着四周。拖着步子一步步的向前走着,顺便沿途看着这南岳山腰上的景象,好一座奇山啊,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这山的喃语,诉说着这几百年来岁月如歌,松山怪石,错落有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正所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嵩山如卧,唯有南岳如飞”啊。在这山林之中,宛如天上广寒,腾云驾雾,令人心旷神怡,心生欢愉。南岳的祝融峰是美的,大气而又磅礴,许多人都希望可以登上那里来满足自己那颗高傲的雄心,但有些人就唯独沉醉于南岳的山腰,不张扬并且那儿的风景令他们更加享受。可无论是何处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我们无需来比较。人生何处不是风景呢?没有必要在一次次比较中胜过别人,我们真正应关心的是怎样才可以让我沉浸和享受,能获得到我心中更好更美的风景,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到心中风景所在之处,心中铭记,不与人比,活出自我,活出本色,找到精彩。这南岳的山腰或许正是我心目之中的好地方,不去争那日出之时那一刻的山峰,而是去想如何在这次旅途中发现最多最美的风景!想想此时同行的友人中应该有一大半登上了山顶吧,正在欣赏那喷薄的日出,一点一点的从地平线上升起,而逗留在山腰处的我,却也欢乐从容的享受着我眼前的一切,不牵强,不比较,也不遗憾。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2“后遂无问津者。”渔人的桃花源记就在这里落下帷幕。桃花源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渔人的谎言呢?或许这两种结果都有一定的道理,在我看来桃花源是一个童话,美丽而又遥不可及,是一个由作者的期望打造而成的世界。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故事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重量。对于世界而言,我只是一粒微尘,我心中的桃花源,我终究无法实现,但我期望,有朝一日,能和形影不离的朋友与家人一同在某个下午,坐在椅子上,看樱花飘零、翠竹葱郁、银杏叶落,并肩探讨有关“桃花源”的美丽传说。或许什么是真正的桃花源,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其实,无论遇到多么痛苦、艰难的事,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一步步接近它。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谁,只要人真的去做好事,就一定会感到如桃花源一般无比的幸福。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幸福。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苦苦追寻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与我们擦肩而过,等到我们头发花白,皱纹也悄悄爬上眼角时,或许我们才会悄悄懂得,生活实际意味着什么,到那时我们既无力做恶亦无力为善。我不羡慕生命过于圆满的人,不羡慕容颜完美无缺的人,不羡慕性格坚不可摧的人,人的一生应该是丰盛而有缺陷的,我不羡慕他们,因为缺陷恰是灵魂的出口。或许桃花源和幸福都是孤独的,但我既不知道桃花源,又不明白幸福,更不必说孤独,周国平先生曾说:“孤独是一颗深刻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很孤独。”“啊,你配吗?”什么是幸福?对于渔人而言,那就是桃花源,在那个难以安身的年代,渔人岂敢奢言幸福。我心中的幸福,就像森林深处的桃花源,仿佛是一个秘密,无从述说,我不知道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但我明白谁把桃花源当作桃花源,谁便会沉浸无边苦海中。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3轻烟萦绕于彩云边,一层一层,泛起温柔,荡起涟漪,收藏着烟霞的愁绪,千丝万缕,摘起一片月色,让它点缀于水天一色,布满氤氲的心房,在谁的指尖流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向往的“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安宁,它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思念的“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它是诗人赵师秀描绘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宁静,而我心中的桃花源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社会。两旁的树木苍翠挺拔,遒劲有力,环绕着这个祥和的村子——桃花源,一汪湖水清澈见底,一方方秧田星罗棋布,生长着绿绒绒的秧苗,争先恐后的抢在最前头,织成了一幅一副地毯,远远地伸向天际,蜿蜒村子的尽头。几座山屹立于村子的中间,几个小孩结成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丛林峻岭中嬉戏。年长的老人哼着山歌,肩上背着背篓,弯下腰采摘茶叶,多美的风景画!再往里走,只觉得四面风起云涌,伫立湖边,脚边凉爽宜人的湖水轻轻荡漾,波光粼粼,云雾缭绕,映入眼帘的是几棵高大的松树和槐树,阿娜多姿,高耸入云,依稀可见的几个大字“桃园山”镶嵌在山的顶部,忽然,耳边传来朗朗书声,顺着声音瞧去,几十个小孩和少年依山傍水席地而坐,摇头晃脑,恰如渊博的学者,先生十分儒雅,讲得头头是道,绚丽多彩的蝴蝶展翅飞舞,想与鸟儿结成伴,共同翱翔蓝天,蜜蜂也不缺席,积极地采着蜜,穿透心灵的惆怅与纠结,为它的明天美好奋斗!多么恬静的桃花源!多么安宁的桃花源!虽然我心中的桃花源还遥不可及,但是,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有动力,不断攀登,终将成功!心中的桃花源啊!你将陪着我,走过一生……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公园中徘徊,幻想着正处“世外桃源”;在阡陌间流连,痴望着能偶遇桃花林;也在竹林里踱步,祈祷着真有这样一处“绝境”。自古以来,众人皆追求美好快乐的生活。但或许是道不同,有人享受于荣华,有人沉溺于名利,有人沦陷于地位,于他们而言这便是美好的生活。人不同,想法自然有所差异,我向往的便是似陶渊明笔下纯澈的生活——那片唯美的桃花林。如今虽不是兵连祸结,但多了几分繁华喧嚣。很多人的心早已随波逐流,甚至淹没其中。“桃花源”别说找,甚至人们早已被蒙上追求美好的心灵,连想都未曾有人想吧。恐只有我这一幼稚小儿才会这等痴心妄想吧!我心中一直存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它“不食人间烟火”,它“悠然见南山”,它“深林人不知”。我没有陶渊明大济苍生的情怀,只想平平淡淡地生活;我没有陶渊明那样忧国忧民的德性,我的桃花源中没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景象,这儿只有我一人;我没有陶渊明那样细腻如丝的心意,我的桃花源中不必耕作——考虑如何生存,倒想回归原始,“今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你或许会问我是否会孤单。虽是一人所想,但有花草相伴,树木为依,如何孤单?怀揣自然,便能体味自然的真切。气恼时,在山顶大喊喧泄,听耳边回响,心里着实舒畅;浮躁时,凝望湖水的波澜,用水打湿脸颊,心里也逐渐平和;寂寞时,躺在草地上,听耳边鸟鸣唱又或者某小动物的足迹,一个人可独享这美好,何乐而不为?我心中的桃花源四面是陡峭而高耸的山峰,只在有一条小径可往来。小径上遍布荆棘,如此才能隔绝里外,且让人明白“仙境难求,美丽不易”的艰难——一切美好生活都有代价。里面有竹林,池塘,百花,草地……数不胜数、美不胜收。我并不希望这儿四季如春,只祈求四季都有各自风味,春花秋朋,夏日冬雪,遵循自然规律。我想在里面建一个小木屋作为家,我钟爱作画,想取“桃花源”的景为图,用“桃花源”的花为料,描绘心中唯美画面。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不得而知。但它可以存在心间,任指导你暇想,任你探访,任你畅游。只要心中有梦,它就不是梦。祝愿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梦”!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5在学了《桃花源记》之后,我也开始思考我心中的桃花源。不过我心中的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桃花源那样的一个地方,我心中的桃花源是我在书房里安心阅读与写作的状态。这个世界看似很大,但其实在我看来,一切都只在我拳头大小的心里头,世界上与我有关的所有事情,其实只有我在意的那几件事情,世界并不像它所呈现的那样繁杂庞大,我们大可不必着急着寻找一个桃花源那样的世外桃源去隐居,去隐匿,我以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不过是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让自己安宁的内心世界,桃花源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我心中的桃花源就是我在书房里安心阅读与写作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时有时无,让我清楚明白我心中的桃花源受着我自己内心波动的影响。在我有心事的时候,通常也就是我没办法进入到桃花源的时候,这时候的我看不进去书,也安静不下来写作,总想着一些杂七杂八的琐事,哪怕再想回到自己的桃花源都是枉然,只因这样的我,没有了打开桃花源的能力,也没有了打开桃花源的心境。在我心了无烦恼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我能够自由出入我心中桃花源的时候了。有时候我还能够带着我的朋友一起进入,让她们也见一见我的桃花源有多么的美丽。长这么大以来,我在我的桃花源里读了许许多多的书,也写了许许多多的心灵故事,它们就像是我种在桃花源里的植物,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了,这份郁郁葱葱让我进入桃花源的能力有了增强,也让我的桃花源有了分享给更多人的强大。你心中的桃花源在哪里啊?我心中的桃花源,就在我的心里,在我每一个了无烦恼时刻的心里。
本文标题:高一以心中桃源为题作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28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