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议重要性原则在内控审计中的运用论文范例
小议重要性原则在内控审计中的运用论文范例一、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标准的选择在划分重要性标准等级基础上,运用重要性标准时,要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相关规定,设定符合央行实际的重要性标准量。一是要综合考虑差异或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从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角度看,可理解为错误的性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比如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比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更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更重要等。二是要合理选用重要性标准的判断基础。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活动范围广,对于不同的业务其重要性的判断基础也不同,可考虑业务活动的业务量、内部控制的执行频率、资产总额等作为判断基础,以业务差错率、控制缺失率、资金违规率等作为判断指标,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重要性标准量,结合近两年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形成的一些经验数据,设定重要性标准量判断指标值的参考值,可依据人民银行分行、中心支行及县支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设定。二、重要性原则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运用(一)重要性原则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时,要科学评估重要性标准量,根据对被审计对象的初步调查,设定重要性标准量,据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科学分配审计力量。一是按照内部控制差异或缺陷对央行履职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确定重要性标准,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二是内部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一些因素,比如适当考虑相关管理层的需要,管理目标不同,管理层对偏离目标的差异或缺陷的容忍度也不同,管理层决策和判断差异或缺陷是否重要,受其理解、认识和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判断重要性时应从管理层的'需要出发。另外,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受法律法规的影响程度、被审计单位在组织中的重要程度等也应考虑,综合考量后对审计范围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作出最终判断。三是根据对被审计对象的初步调查,设定重要性标准量,合理安排审计力量,保证高风险业务领域能够优先得到审计,重要性标准量越低,意味着对业务活动中的差错、资金违规、控制缺失可容忍度越小,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发现所有超过容忍错报的重大错误所需要的审计工作量和证据就越多,需要的审计力量就越大,这也是审计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四是审计人员应保持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标准量,重要性标准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通过详细的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二)重要性原则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事先制定的审计计划和方案,将重要性原则融入审计工作中。一是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性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二是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也就是获取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三是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量是否仍然合理,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标准量。(三)重要性原则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审计人员在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整体评价时,可按照人民银行内部控制重要性标准等级划分,将其职责按重要性标准由高到低可划分A级、B级、C级、D级,赋予相应的权重分值,同时依据人民银行履行的各项职责,从业务差错率、控制缺失率、资金违规率判定该项职责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如依据表2经验值,假定某项业务的重要性的判断基础为业务量,判断指标为业务差错率,重要性标准量即在计划阶段设定为3‰,经过审计,其业务差错率为‰,判定该项业务控制有效。以此类推,将控制有效的业务得分相加,得出被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得分,从而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评价。另外,在审计报告阶段,还要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被审计单位内控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影响评估结果的重大遗漏。同时,审计人员还要将评价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标准量与计划阶段或审计执行阶段修正的重要性标准量进行比较,以判断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需要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
本文标题:小议重要性原则在内控审计中的运用论文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4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