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4篇)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第一篇】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意义价值从初心使命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表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自建党之初,党就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70多年前党成功领导革命建立新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40多年前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党依旧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确立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在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后,党再次明确重申“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党始终未忘初心使命、信守执政承诺,未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标,未忘社会主义政党根本属性,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将更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从问题导向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是收入不平等程度在高位徘徊。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攀升至,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上升到,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上升到。而从2013到2018年,我国收入不平等继续在高位徘徊,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保持在~之间。同时,2015年我国收入前10%群体财富份额占社会财富总额的67%,2018年该群体收入已是最低10%人群的倍;二是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当前我国东部省市人均GDP均超过7万元,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标准;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GDP普遍低于7万元。2019年北京市的人均GDP(万元)是甘肃省(万元)的6倍多;三是城乡差距依旧较大。2019年我国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城乡居民消费比为:1。城乡间在医疗、教育、生活品质方面差距更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能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和收入,能为扩大内需和建构国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更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同样能够缓解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进而有效促进消费;共同富裕形成的社会平等和社会流动能带来更多活力,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强劲、更大范围的动力;普惠的教育健康等公共服务还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基础。从文化传统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强调重视民生福祉,内在契合并延续了传统中国民本主义的政治社会理想。《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礼记》言及“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传统中国自上古时期即奠定了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政在养民的治理理念。之后历代善政均重视敬天保民、体察民情,政策上轻徭薄赋、重视生计、救济赈灾、抑制兼并、摧破豪强。共同富裕与民本厚生主义一脉相承、内在契合又有所推进,在小康、安宁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大同标准。从社会主义本质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不仅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还在于这个现代化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持续向这一根本方向迈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从新发展阶段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将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走向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此时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说明了党中央明确在新发展阶段坚持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的基础上作出重大战略延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与共享性,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迈进。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第二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这为新发展阶段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精准精细的制度安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既是反映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迈向更高层次共同富裕目标的新发展阶段,仍然存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不同收入群体差距较大,尤其是区域、城乡、行业间的分配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为此,要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采取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调剂等方式,促进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畅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努力让身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加平等的发展权利,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精准识别是前提。一是精准识别潜在对象。目前我国有近1亿刚摆脱绝对贫困的脱贫人口、亿左右的农民工、亿左右的农村人口、9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亿60岁以上老年群体等,他们中的部分群体收入水平整体较低,职业稳定性较差,应给予重点关心关注。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对“潜在中等收入群体”加以精准识别、动态追踪,避免低收入群体被排斥、靠近中等收入标准下限的“临界居民”甄别困难等现象多频发生,也为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扩中”策略奠定基础。二是精准识别重点领域。尽管潜在对象来自不同地域和领域,但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最大回旋空间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做好农村的乡村振兴、城市的万众创新、城乡的融合发展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三是精准把握根本问题。马克思认为,生产与分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劳动力、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现,某一要素稀缺度越高,其市场议价能力则越强,所获分配的报酬将可能更多,对生产力的影响也将更大。因此,精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表面看是分配的问题,其实质是生产的问题,是生产要素的稀缺度和再配置问题。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第三篇】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作为阔勒吐克村的扶贫专干,通过近期对上级脱贫政策的学习思考,我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对扶贫攻坚有了全新的认识,一,如何认识精准扶贫:第一,精准扶贫的基础是摸清底数。就是要做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明、底数清。第二,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制定好帮扶规划。就是要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准确分析致贫原因,有的放矢,做到老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第三,精准扶贫的支撑是要培育富民产业。就是要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挖掘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第四,精准扶贫的效果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容村貌体现的是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道路通畅、饮水安全、乡村整洁、环境卫生,本身就是群众富裕之后生产生活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第五,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只有老百姓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有了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条件。第六,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自我提高。思想扶贫非常关键,要注重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依靠自己走向富裕。二,如何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一是认真摸底,制定计划。对每户群众需要帮扶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分类摸底并登记造册,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发展需求,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帮扶计划。二是强化领导,靠实责任。乡、村两级要把推进扶贫攻坚行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把驻村帮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各类项目,结合双联行动,重点解决路、水、电、房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医、上学等问题,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大力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扶贫成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四是推进双联,加快扶贫。坚持把双联行动同扶贫攻坚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有效抓手。三,如何从自身出发,带头扶贫攻坚:一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加快扶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和步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开展帮扶工作。二是要有扶贫攻坚的务实之策。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治所求、帮扶所指。帮扶对象就是农村最为贫困的群体,面对他们的诉求和愿望,要深入调查研究,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科学制定帮扶措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决按照规定期限实现整体脱贫。三是要有敬畏规矩的律己之心。要带头严明政治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带头担起帮扶责任,当好模范,作出表率,不负组织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望,向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改变来源于实际行动。通过此次扶贫培训,带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带着国家最新的的反贫困战略,眼下我需要积极做好国家政策方针的传导者、执行者竭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扶贫攻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第四篇】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
本文标题: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理解(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7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