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化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化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李锦州(哈尔滨师范大学)二○○八年十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多年扩招、及与其他3所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在校学生达到3万人的规模。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坚持以多元质量观为指导思想,明确打造精品师范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原则,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以学院为单位制订了专业设置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专业调整,争取建成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存、师范教育与非师范专业互为支撑的专业体系。为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非师范化学专业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化工学院在坚守师范专业的同时,已开设和即将开设非师范专业:材料化学、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制药工程专业等。一、非师范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与构筑思路基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通识性化学人才的基本要求,非师范专业化学课程体系的制订按照以下基本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与前沿并举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以上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放宽专业口径、改善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结构,既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又注重各学科的交叉与配合。以加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为总要求,根据基础化学在化学、化工类工程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本着课程整体优化,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意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的提高,注意应用化学人才综合化学素质的培养,注意介绍化学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反映学科的发展前沿,加强拓宽基础和扩大知识面。专业培养计划制订基本思路是:1、加强思想素质、科学素养的培养。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体育课,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学。2、强化化学基础课,拓宽专业课和交叉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化学基础课,注意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和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反映现代化学、化工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体现学科交叉的课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3、精选课程内容,重视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删减陈旧的内容,压缩对理论发展过程的介绍,删减脱离实际的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集中讲授内容新颖、研究成熟、应用性广的理论和工艺过程,突出工程研究思维方法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加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和代表化学、化工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成就的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先进性,增强应用性人才对未来学科发展的适应性。4、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四年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外语教学、计算机教学、化学实验、专业实验教学不断线。为学生适应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以材料化学为例,浅析非师范专业化学人才培养规格。二、修订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材料化学应当是理科化学专业与工科的化工专业、材料专业的交叉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化学基础理论、化工和材料专业基础知识。二十一世纪化学在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科技热点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培养化学人才方面,首先必须注意化学知识与相关的边缘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现代自然科学越来越综合,反映在现代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也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案:1、拓宽数学基础在必修课程中,除了高等数学以外,增设线性代数课程。2、精选优化计算机课程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图文应用、网络化学等。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3、强化外语教学在基础英语课程基础上,还安排了专业外语、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同时在高年级设置了部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4、加强化学在相关的应用学科领域的渗透与交叉安排了“食品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与技术”、“绿色化学”等应用化学前沿领域课程内容。5、注重相关材料化学理论教学安排了材料化学及实验、高分子化学及实验、高分子物理及实验、有机合成化学、复合材料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固体化学、配位化学等课程。使专业理论知识授课面广博。6、重视提高化学工程技术课的比重,早期渗入应用意识化工生产是化学理论向应用的转化。在工程基础制图以外,还安排了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工艺学、化工过程开发、环保化工、腐蚀与防护、精细化工等课程。安排化工课程设计、化工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体现现代化工教育的知识结构。7、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即安排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外,还安排了包括以上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在内的综合化学实验。“综合”不单纯是在内容上的综合,它涵盖了无机物、有机物的制备、表征,如中级无机实验、中级物化实验、有机合成实验以及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等实验内容。还包括了综合化学素养与技能的设计性、研究性实验。8、拓宽专业视野通过应用电化学、催化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化学新视野等专业选修课程,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9、不弱化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其他工科和理科材料化学专业不同,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时数不少于师范专业。如果学生选修了从教技能方面的课程,通过相应的水平考试,仍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10、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交叉与渗透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化学这些丰富的理论知识,就必须注意培养他们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开展哲学、自然辩证法及科学方法论教学就是一项重要措施。规定在本科四年中必须选择14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其中建议选修的包括“大学语文”、“自然辩证法”、等人文科学的选修课程。材料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1)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强调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化学以及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在促进理工结合、互相渗透的同时,反映了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2)较好地解决了各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交叉与渗透。实现了基础化学知识与相关应用化学领域、人文科学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有助于促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思考,有利于学生自学、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力求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文、身体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注重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培养,注重计算机科学、外语能力等诸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4)重视现代化学化工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化工前沿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课程体系的先进性。三、思索与改进科学的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人才开发中必定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当然,要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还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索与改进:1、科学发展史、未来学、科学学等“软科学”如何体现在教学计划与设计中。2、某些深层次课程的细化怎样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如工程基础制图继续细化为包括基础制图、CAD和化工制图等几个部分。3、知识的“广博”与“窄深”,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的辨证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内容上实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4、综合科学能力、人文素质教育、辩证法等内容溶入每门课程中,要求教师具有渊博和系统的知识体系。5、专业的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实施,如何有效的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了落实培养方案的专业实习工作,学院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实习合作,建立工业见习基地先后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哈尔滨制药总厂、哈尔滨华尔化工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富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庆石化总厂、大庆炼化集团、大庆化肥厂、上海美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工业见习基地,有效地保障了实习工作的进行。(2)建立化工和制药工艺仿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建成可以解决学院各专业见习难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培养质量。(3)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在相应研究所、企业完成,参加企业1-2个月的岗位工作。熟悉工作实际,扩大就业机会。总之,非师范化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着眼点是为了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可以发展成为高水平的专门人才的潜力,以适应我国化学工业、材料化学研究迅速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应当考虑化学与工程技术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学时、学分的分布上的合理性,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教学,可以较好地满足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力求使之成为建立在厚基础之上的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化的、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用专业。谢谢!
本文标题: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化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3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