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8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8篇】【导读】这篇文档“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一、分析任务: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二、课前调研: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生:购物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生:买东西。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生:人民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二)讲授新课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教师巡视)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生:国徽。师:国徽是什么?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2、给人民币分类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生:很乱。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生:按数字分。师:还有不一样的吗?生:硬币纸币分。生:按元、角、分来分。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这是样币。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4、学习1元=10角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生:1角=10分(师板书)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三)游戏,逛超市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四)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五)板书设计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生:圆。师:为什么?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教学反思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案例点评《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板书]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教案【精编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46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