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参考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参考5篇】【导读】这篇文档“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参考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一篇】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年级的一个知识。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每1大格就是1厘米。(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活动二:要求:用直尺在自备本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提问:你是怎样来画1分米的线段的?练一练:判断下面的画法是1分米吗。(课件出示画法,从刻度5画到刻度十15)活动三:要求:1、四个人一小组观察米尺。2、数一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回到课初:我是这样介绍的,这根线段长1分米。你们猜对了吗?(2)继续教学毫米(课件出示情景)引:茄子老师正在量我们的数学书有多厚呢?你看,连1厘米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来介绍毫米这一个长度单位的。课件演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活动一:要求:1、请你用笔尖指着你的直尺数一数,1大格有几小格?板书:1分米=10厘米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3)课件赏析1毫米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采用毫米坐单位?学生讨论,说以说四、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分米=()厘米3厘米=()分米30厘米=()分米50毫米=(分米设计目标: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为下面的学习作做准备。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可以。)教学目标:第一体会解决这题的不同方法;第二数的简便方法,每一大格的中间都有一根比较长的线段,它把每一大格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5小格是5毫米。3、在()里天生活合适的长度单位。1棵小树高2()2张电话卡片厚2()一张床长2()1枝铅笔长2()一根铁钉长2()一根黄瓜长2()设计目标:联系生活,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知道每个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4、分组测量要求:1、同桌两个人1小组合作。2、用直尺量一量桌子和椅子分别各有多高,是多少厘米,接近多少分米?3、做好记录,全班交流。5、完成想想做做6课件出示3条线段,你认为哪条线段最长?(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想法,一种是估计,目测;另一种是用直尺量一量,标上长度再比较。从中体会正确的方法。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知道了些什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二篇】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2、能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1、理解1时=60分。2、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3、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课件,钟表模型,制作钟表二、说学生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二)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四、说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二)环节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1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活动二:认识时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三:认识分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待的学习效果。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1、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8时40分。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2、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
本文标题: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46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