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北师大版一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篇)
北师大版一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北师大版一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第一篇】《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5页。二、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了具体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地排列,这些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排列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三、确定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四、学情分析,确定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思维灵活、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游戏激趣、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涂一涂等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对规律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指导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案的纸片。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重复三遍。)让学生接着讲下去。师小结,引出课题。师:像这样的一段话,或者一组动作重复的出现就叫做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找规律。(板书:找规律)请把课本翻到85页。(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二、教学主题图,认识规律1.创设情境:我们一年级准备举行一个联欢晚会,打算布置这样的一个漂亮的会场2.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个会场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彩花,彩旗,灯笼)(1)课件逐步出示主题图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黄红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a.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b.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让学生试着分组)c.学生汇报,展示。为什么这样分d.师小结:像彩旗这样以黄红两面为一组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有规律。(板书: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师:我们接着看彩花、灯笼是怎样排列的呢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以同样的方法观察彩花、灯笼,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成果)师:谁还有其他发现吗(同桌讨论小朋友排列的规律,动笔圈一圈)师:这两种分法都可以,只是我们选择的起点不同。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找规律,这些规律中有些是2个为一组,有些是3个为一组不断的重复出现的,以后我们可能还会碰见以4个,5个或者6个为一组的规律。你都学会了吗(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彩花”,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三、动手操作,深化找规律的方法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出了那么多的规律,你们想不想动手设计出新的规律师:现在请认真听老师的要求:现在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人为一组,在纸带上设计出一条有规律的图案来。(生动手摆,师巡视2分钟)问:你们是怎样摆的是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四、应用规律,巩固新知第一关:猜一猜,(按图形的形状来找规律)小结:所以这题我们可以按图形的形状,也可以按颜色来找到规律。第二关火眼金睛师:智慧星后面都藏着什么第三关:涂一涂。第四关:封闭图形找规律。课件出示懒羊羊和灰太狼图片。师:谁能找出这组图形排列的规律师:这三种方法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规律。五、欣赏规律美(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六、谈收获七、课堂总结正是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北师大版一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000字)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5、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体会奇数、序数和位值制等。6、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7、逐步发展学生数感。单元学习重难点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喜欢通过具体情境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第一课时数铅笔教学内容:课本2-3页(数100以内的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理解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各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的数的过程,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重点:1、数数、读数。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教学用具:师生各准备学具盒,小棒、皮筋套、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家刚刚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各家都放了一些鞭炮。小明的爸爸放了100响的小鞭,现在老师用这些小棒来代替。猜一猜这些小棒有100根吗?你们愿意一起数一数吗?二、导学新知,探究互动。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数小棒。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数的?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支根数、五根五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把十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3、比较: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不同的数法,有的用十根十根数的方法,你知道10个一是多少吗?2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体会: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10。把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100。4、练一练:师出示几捆小棒,提问:1捆是多少?3捆是多少?5捆、6捆、10捆是多少?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1、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图一:可以2个、5个、10个。图二:可以2、3、4、5……2、从1数到100。你会用什么方法数?3、出示5捆小棒,是多少?是几个十?再添上2根小棒是多少?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5、用计数器拨一拨:43,65,72(个位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表示几个十?)6、练习册。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数豆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教学难点:位值意义。教学关键:在活动中合作学习与交流。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一把豆子数量不限、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在实物投影下出示一堆豆子(28粒),问:估计一下有多少粒?2、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一堆,再估计一下。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二、合作互动,探索新知。1、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个一个地数)2、指几名学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3、读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交流。)如:42、89、25、33。4、写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写出数。(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级汇报。)例如:37、40、55、19、60、82、100。讨论:55这两个“5”的意义一样吗?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1、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2、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三课时动物餐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过程与方法: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你是怎样比较的?二、探索新知,建立模型。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2、汇报交流、小结:先看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再看个位。3、独立完成填一填,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4、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三、实际应用,巩固练习。1、练一练:比大小。(第6页)学生独立完成后,统一校对。2、连一连。(第7页第2题)先让学生说题意,后连线。3、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再说说有什么特点。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四、小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五、课堂总结: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在具体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体验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概念。教学关键: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信息:鸡有85只、鸭有42只、鹅有34只。二、建构模型。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还可以怎样描述谁多谁少?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一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46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