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导读】这篇文档“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生随老师做游戏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探究位置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生:想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生自由回答)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生:一共有6组师:谁来数一数生数一数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请六组同学拍拍手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j)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生自由回答)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生小组合作)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三、巩固练习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出示做一做)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问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生:先找8排再找13号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三、教学准备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1、出示情境。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2、理解题意。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教师:谁来读一读?(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学生2:突出“正好”。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3、揭示课题。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教师监控: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三)回顾总结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信息窗3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教学重难点:“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挂图、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25+10=16+8=27+7=15+6=35-25=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二、新授(一)观察情境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2.分解法:摆小棒法:24-8=16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10146(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练习13-6=33-6=53-6=83-6=93-6=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教学目标: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教学重难点: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教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1拿出一组练习:45-3=45-7=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2.自主练习2:大减价(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3.自主练习3:踩气球(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3)全班汇报交流。4.自主练习4(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5.自主练习5(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4)全班交流。二、聪明小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教学资源: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互相说图意。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回答板书:13-9=□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实物操作。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10-9=11+3=4方法二:13-3=1010-6=4方法三:9+()=139+(4)=1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128+()=135+()=117+()=149+()=166+()=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3。(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10-7=37+6=133+3=613-7=6[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13-6=7想:10-6=44+3=7还可以这样算;7+6=1313-7=613-6=7三、检测与反馈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四、总结并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十几减7、613-7=613-6=710-7=37+6=1310-6=43+3=613-7=64+3=7还可以这样算;7+6=1313-7=613-6=7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
本文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46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