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7教师资格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讲:郑萌萌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二、辩析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三、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四、案例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主要知识点:•1、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出题点:选择题+辨析题第一节高校教师职业•职业•教师职业•高校教师职业及其特点一、职业•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P1)•职业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群体性、稳定性、技术独特性等特征(P1)二、教师职业•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P4)•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一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引导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人;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组织(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高校教师是指接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具备高校任职资格并在高校实际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的人。(P4)(一)教师职业的形成•早期是以吏为师,以僧侣为师,以智者为师。•早期欧洲教育中,往往是具有丰富经验和文字知识的人员充任教师。退伍军人(骑士)也有为教师的。•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经验与学问(素养与功能)。•随着义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一般知识,还必须拥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1681年,法国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P5)(二)从教师职业到教师专业•职业往往表现为重复性,专业的特性则在于不断改进、完善和创造。•1948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评判专业的8条标准:专业实践属于高度的心智活动;具有特殊的知识领域;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经常不断地在职进修;视工作为终身从事的事业;行业内部自主制定规范标准;以服务社会为最高目的;设有健全的专业组织。•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世界教育年鉴》1963年以“教育与教师培训”为主题,1980年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教师职业是一个行成中的专业。”(三)从教师专业到教师专业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包括两层含义:•一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准专业向专业发展的过程。三、高校教师职业特点(P7)可出选择、辨析、论述题•教育对象一般是成年人•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专业性•高校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能出辨析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角色冲突问题)•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研究性、探索性•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实践性•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自由性与纪律性(可出论述题:如何认识自由与纪律的统一?)(P10)•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协作性第二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道德—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道——道路。德——从“直”从“心”(《卜辞》)。•“君之在国都也,若心之在身体也,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管子▪君臣下》)•“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而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至极。”(《荀子▪劝学》)•西方拉丁文“mores”----“moralitas”----英文“morality”,从社会公认的风尚、习俗演变为品质、内在本性、行为规范等。•道德: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重点考辨析题,例如道德是主观的(错,包含主客观两方面内容),职业道德培养与伦理不同步(同步)(P13)•(二)道德与法律(重在辨析二者之间关系)(P14)•同:都是行为规范•异:形成过程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调适范围不同•(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并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四)职业道德与一般道德的关系•职业道德与公德、私德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公德职德私德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属于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或准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指高校教师对职业规范认同、内化而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品质。•(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8)•特殊性•先进性•示范性•完整性(集中表现为继承性、发展性和开放性P19)(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间P19)•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伦理(辨析P22)•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领域内与专业活动和行为有关的伦理规范,用以约束执行专业相关活动的教师团队,它强调教师在与同事、学生、家长及其相关主体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对伦理条例的自觉遵守,以达到保障教师权益,维护教师专业队伍整体声音的目的。第三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论述题:为什么要重视师德建设?(P23-26)一、高校教师师德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二、高校教师师德是无声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三、高校教师师德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四、高校教师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好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主要考核方式为单选题、辨析题、论述题第一节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发展•一、古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不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代表性“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包括:孔子提出“博学多识,终身学习”,“执着教育,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孟子提出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强调“教者必以正”。荀子提出教师四个必备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汉唐时期:“德教为先”。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要求。韩愈则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宋元明清时期,朱熹、王守仁等提出了更全面、具体的要求,强调教师应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白鹿洞书院教条”是第一次用学规形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规范要求。二、近代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近代兴办新教育的一批教育家,在办学中提出了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蔡元培先生认为,教师应当:(1)人格健全,即有智慧、有道德、有立场、有责任担当。(2)具有学问家精神。•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七个方面,包括奉献、爱心、求真、创新、和谐、好学、自律七种精神。•张謇先生认为,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人生理想”。三、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P32-33)•1985年通过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比国际教师节的设立早9年•1993年《教师法》颁布,第一次全面地从法律上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1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2014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第二节国际社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透视•国际教育组织、教师团体提出和通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英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国际教育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伦理)规范•1954年8月,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中规定的师德规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展独立的判断力;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友谊的精神教育学生;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和见解强加于学生;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要求教师“应以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集体主义、道德、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自由的极大尊重的谆谆教导为目标,将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和平以及对各民族、种族或宗族间的了解、包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学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同其他教育团体密切合作,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辅导与咨询,积极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29年创设美国教育协会专业伦理规范,1941、1952、1963、1968、1972和1975年分别进行了修订。•2015年6月,美国教师教育与认证州管理者委员会(NASDTEC)发布了《教育工作者专业道德标准》,该标准由教育专业的责任、胜任专业要求的责任、对学生的责任、对学校共同体的责任、在技术使用中的责任和伦理问题五大部分组成,是第一份面向全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道德标准。•美国高校教育工作者专业伦理规范•191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设立了“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委员会”和“学术责任委员会”。1966年,制定了《专业伦理声明》,倡导高校教师的行为应当符合专业伦理要求。1980年,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专门就高校教师学术不端问题召开了听证会。在各方努力下,美国高校逐步建立了系统的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约机制。美国教育工作者专业道德标准三、英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7年,英国教师联盟(NationalUnionofTeachers,NUT)给成员发放了手册,详细列举了专业的教师应当避免的四类行为:不合适的行为、有争议的行为、渎职行为、失职行为。四、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通过了《教师伦理纲领》,其中规定:教师要肩负起日本社会的使命;为教育机会的均等而斗争;捍卫和平;站在科学真理的立场上行动;不
本文标题:2017教师资格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