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1《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4篇
1《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1《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1《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1《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韦敏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4、懂得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了解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2、我们懂得自爱,懂得自重,爱自己的身更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己的品格、节操受辱。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3、我们要学习曾子对老师那种谦恭的态度,这样才能受教。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音机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乌鸦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乌鸦。)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二、出示原文,体会孝道。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2.教师范读。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4、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三、再次感知。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3、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评议。四、教师指导朗读。1、教师领读。2、学生齐读。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4、学生熟读。5.同桌互读,纠正字音。6.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7.指名读。五、布置作业:将《开宗明义章第一》读给家长听。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理解含义。1、指名朗读。2、学生自由说理解。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开宗明义章第一》讲的就是为什么要讲这篇经文,它的要点是什么。最主要的宗旨就是这句话“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后面还有一句“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所以才叫“开宗明义”。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1、出示自学要求:(1)、孔子闲居,谁在旁侍坐?(2)、曾子是怎样的人?(3)、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4)、孔子对曾子以什么内容展开了教学?(5)、我们如何把孝心扩展?谁是孝亲爱民的典范?举几个例子。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请说说你的感受。2、小组讨论。3、指名回答。4、师生共同归纳。5、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三、拓展延伸,继承美德。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亲尝汤药》。1、听老师讲故事。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师:听了故事以后,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学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和感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尊敬老师。(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五、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六、作业:预习下章内容。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教学建议2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建议广东实验中学刘芙蓉一、考试大纲要求: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二、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2)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学会运用最简式法和直接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并评价方法的特点。(3)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实验1-1,让学生掌握蒸馏的原理、装置、实验操作和适用分离的对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3)通过实验1-2,让学生掌握重结晶的原理、操作步骤和适用分离对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4)通过对李比希元素分析法的介绍,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最简式)。(5)通过对质谱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量。(6)通过对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如何初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科学家探索组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感受现代物理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有机化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体验严谨、求实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过程。(3)体会逻辑严谨的思维美、解题的格式美。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②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③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五、教学过程建议课时:4课时第1课时: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的介绍(蒸馏、重结晶、萃取)第2课时:学生实验:蒸馏和重结晶操作第3课时:李比希元素分析法与计算第4课时: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和结构的确定本节教材为课程标准新增的章节,内容全新。教师要注意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逻辑。首先介绍人们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习者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分步按顺序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介绍元素分析开始以未知物A(乙醇)为例介绍运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步骤:有机物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分子结构。整体逻辑结构如下图:1、充分利用化学史,从中体验科学方法与学科思想。教学时可以适当引入有机化学发展简史(山东与江苏的版本都有这方面的内容)来展现人类认识、使用和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引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并为后面介绍用物理方法鉴定分子的结构作铺垫。2、充分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实验要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学会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行蒸馏、重结晶实验。将粉笔层析可随堂进行,增强兴趣。分离、提纯的实验在操作前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培养学生做实验预习的习惯(填写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关键等。教学时,教师应介绍分离和提纯的区别,并在实验关键操作上提出思考题(如重结晶中为什么要趁热过滤,如何趁热过滤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异常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原因分析。课后还可以把分离和提纯的几个操作: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和重结晶进行比较,区别这些操作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3、利用网络资料、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现代实验技术仪器有所了解对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物理分析方法的教学,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深究其原理。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的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会学生如何读图、提取所需信息,明确每种图谱能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事先由学生收集有关这些物理分析方法的电子资料(图片或视频录像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介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在后续“烃的含氧衍生物”一章中多次出现,也是学生解题时判断同分异构体、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学时可以多举两个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4、讲解依据元素组成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要求计算思路清楚、书写规范对于燃烧法确定元素的实验式的计算,建议增加一课时专门讲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的计算,弥补新教材对计算的削弱,加强训练以减少学生对计算题的畏惧心理。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讨论对于老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建议组织小组讨论,对于实验要点、注意事项充分讨论,得出结论。对于现代技术,建议学生课下上网查资料,有所了解交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一、二课时:[引入]世界上每天都在合成很多新的有机物,科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些新合成的有机物呢?我们也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你们不想知道吗?引入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板书]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讲解]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书P17图片[讲解]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思考与交流]分离、提纯物质的总的原则是什么?1.不引入新杂质;2.不减少提纯物质的量;3.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可用物理方法的不用化学方法;4.可用低反应条件的不用高反应条件一、分离、提纯[提问]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物理方法,能否用在有机物的分离提纯。1、蒸馏[学生活动]1、蒸馏的分离物质的原理2、搭建蒸馏装置,并说明仪器名称3、说明操作步骤4、小结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注意仪器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2)不得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3)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1/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4)需使用沸石(防止暴沸);(5)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6)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演示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有条件也可以分组实验,这样可能会要增加课时,或者两个实验一起到实验室用1课时完成。)2、重结晶[学生活动]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完成实验1-2,并思考下列的问题[思考]1、苯甲酸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杂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3、实验操作中“全溶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的目的4、实验操作中“趁热过滤”的目的[分析问题]3、萃取、分液[学生活动]1、萃取用于分离物质的原理2、主要使用仪器名称,并
本文标题:1《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361241 .html